中国古代作品
-
白居易诗梁浩暂缺简介...
-
快乐读经典方敏本书系为小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编写,所选录经典有诸子百家语录、历代古诗词、历代名言警句等,适合小学生诵读。通过这些经典的学习,能使小学生从小就养成民族情感,铸就民族品格,从而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花的美好少年。为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在编选中还进行了注释与翻译。全书图文并茂,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适合小学生自己阅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读本。
-
读懂诗人才懂诗浦宇平暂缺简介...
-
意林仲维柯上古洪水“浩浩汤汤”可能确有其事【课本在线】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公元1046年,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一篇文章,这就千古佳制《岳阳楼记》。范仲淹的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晴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在写到洞庭湖的浩大气势时,作者使用了“浩浩汤汤”这一成语,令人印象深刻。【典故还原】“浩浩汤汤”这一成语源出《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著名部族首领。尧属陶唐氏,又称唐尧。舜属有虞氏,又称虞舜。《尧典》是记叙尧舜事迹的书,举偏以概全,又称《尧典》。本篇开始有“曰若稽古”四字,表明它是后代史官所追记,成书年代已不可考。《尧典》里记载,当时全国各地发生了大洪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意思是,滔滔的洪水遍布全地,水势奔腾包围了高山,淹没了丘陵,弥漫接天。这里的“汤汤”“荡荡”“浩浩”都是用来表示声势浩大,漫无边际的词汇。《尧典》所在的《尚书》,*早名为《书》。“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的简称,传说为上古“三坟五典”的遗留著作,是我国*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28篇《尚书》被称为“今文《尚书》”。后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部散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一部《尚书》,包括今、古文《尚书》若干篇。《尚书》历来被列为核心的儒家经典之一,所以,当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将《尧典》中分开用的“浩浩”与“汤汤”一起连用,以形容声势巨大,就不足为奇了。关于上古大洪水的传说,它曾在不同民族的史籍中多次出现,其中*为世人所知的,当属《圣经•创世记》中的记载。对此,学者们产生了很多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远古初民时代究竟有没有一场世界性的大洪水;二是世界上普通流行的大洪水传说是怎样起源的?一种观点认为,世界性的大洪水纯系子虚乌有,因为研究发现,各地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大多起源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故有人深信,苏美尔的洪水故事是这一次大灾难留下的记忆,这一事件后来通过在古巴比伦人、犹太人等许多民族中的流传而逐步演化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另一种意见则截然相反,认为世界性大洪水是可能的,并且各种洪水故事共出一源,可能是由于气候转暖,冰河大量融化造成的。【成语力量】一睹成语“浩浩汤汤”,总会让人想到大海的万丈狂澜,想到疆场上行进的千军万马……我们其实也应该想到孟夫子说的“浩然之气”。孟子曾对他的弟子公孙丑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人活天地间,就应该英姿勃发,豪气满怀,壮怀激烈,切不能奴颜婢膝,趋炎附势,蝇营狗苟。我们应该时时牢记圣人之训,养刚毅之气,正直之气,道义之气……【拓展阅读】我们知道,“浩浩汤汤”和“浩浩荡荡”这两个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然而,在当代汉语中,“浩浩汤汤”已经很少用到了,相同情况下“浩浩荡荡”用得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原因,跟字的常用意有很大关系。“汤”字是个常用字,“热汤”“菜汤”等很多词汇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强化了它作为名词的含义,而它作为形容词,表示水势浩大的意思越来越弱化了。所以,后一层意思逐渐被忽略了。这就是字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非常有趣的现象,也是汉字研究的魅力所在。当然,这也是很多成语被我们用错的根本原因。比如“不足为训”这一成语,“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更广泛得意义是“教训”这一层意思,但实际上,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准则或典范”。所以“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不足以作为准则或典范,但因为我们对它作为“教训”这一层意义太熟悉了,便容易将此成语误读为“不足以作为教训”。俗话说熟能生巧,但有时候,太熟了,也容易形成刻板印象,让我们对事物做判断时,出现误差。【知识花边】2008年,清华大学收藏到一批重要的战国竹简,此后被称为“清华简”。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的文物,其文字风格说明了它们属于当时的楚国。清华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限度地展现了先秦古籍的原貌。2018年,对清华简的研究证实,今文《尚书》确为伪书。
-
陈幼荣词选陈幼荣 著本书作者亲历了共和国从百废待兴到励精图治、从历尽坎坷到拨乱反正、从正本清源到革故鼎新的全过程,见证了人生的嬗变、家乡的变迁、国家的日渐强盛、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把这些对故土家园的由衷的爱,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的情感,熔铸在他的血脉里,倾注在他的词作之中,凝结成本书。本书收录词作有吟赞辅江山社稷之忠良之臣、解百姓倒悬之仁人志士的,有诵咏人间之爱、世间亲情的,也有对故土、家国的歌颂及感恩。
-
如何读懂古诗词徐子曰,董腾 著《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虽是经典读本,却并不适合孩子阅读。董腾老师和徐老师用100篇小文给孩子讲100篇经典古诗词,语言浅显幽默,配以大量的图片辅助理解。在诗歌讲解过程中,又融入大量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每天一篇文章,每次花10几分钟,利用零碎的时间就能快乐地获得好效果。
-
词学马兴荣,方智范,高建中,朱惠国《词学(第四十四辑)》收录中国古典文学中词学研究领域的新研究成果,研究范围包括自唐宋以来直至现当代千余年来的*有影响的词人和词学名著,内容分为词学研究论文、词学历史文献、词学著作评价、词人年谱以及杂著笔记、当代词作等,设有“论述”、“书志”、“年谱”、“文献”、“词苑”诸栏目,荟萃了词学名家与中青年学者对中国词学发展历程和历代词人词作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均对中国词学史深入研究极有启示,具有较新的学术价值和示范作用。
-
古代小说数字化二十年周文业 著该书是作者自1999年至2019年这20年来对中国古代小说数字化的初步总结。作者从1999年开始从事中国古代小说版本数字化研究,到2019年已经整整20年。20年来作者曾主办和参与主办了18届“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献暨数字化国际研讨会”,参加了海内外很多相关的研讨会,出版了几本专著,写了一些文章。在这些研究工作之余,作者也写了一些随笔,以及主办和参加各个研讨会的感受和综述,该书即是这些随笔、综述和研究的汇编。
-
人间最美古诗词罗扬暂缺简介...
-
禾斋诗存周铭耿 著《禾斋诗存》收录了作者近些年所创作的两百余首诗作,其中既有对自己家乡的荷花、水仙、山楂树等自然景观的情感抒发,也有对自己家乡的池塘、古庙、古巷、青石渡等人文景观的歌咏,还有对擦鞋人、留守儿童、山乡老者、保安、送水工等小人物的感怀,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诗人情绪的变化及对世间万物的深刻体悟和细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