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人淡酒浓黄河著内容提要本书是《中国当代记者随笔》丛书的一种。全书共收随笔58篇,分为3辑:“雨中杂感”、“信里信外”、“历史与新闻”。作者是《法制日报》记者,勤读文史典籍,以敏锐的目光与独特的视角,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发表了颇为精辟的看法,内容涉及社会、人生、事业、读书、治学、交友等众多方面。文笔流畅,构思精巧,思考缜密,很有回味,可读性较强。读者由此可加深对世道百态的理解,并引发种种联想,获得丰富的启迪。本书适合于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一般读者及文学爱好者。
-
惊天动地集邓星盈著暂缺简介...
-
第三只耳朵徐城北著内容提要本书是著名学者徐城北的随笔集。全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随笔精品30余篇。作者就其所接触到的梨园文化问题,对中国传统艺术(主要是中国京剧)不景气的现状,结合现代艺术和现实生活作了深层次的思考。其中《沉甸甸的一字评》、《看·像·练·有》、《画好京剧这个“圆”》等,意在开掘蕴含其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作者对艺术乃至人生的思索,读后耐人寻味。
-
意象的暗记席慕蓉著作者简介:席慕蓉,蒙古族人,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容”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后随家飘落台湾,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主要著作:七里香[诗]、无怨的青春[诗]、三弦[小品]、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写给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等。
-
西窗随笔柏杨著一九六三年夏历五月,柏杨先生正在前途茫茫,愁眉苦脸,漫画家牛哥先生忽然驾临,以手俯我御背,告曰:“老头,我最近帮朋友的忙,接编台北《公论报》副刊,看你着实可怜,特来提拔,可每天写五百字,以免阁下沦于饿殍。”我曰:“杀人杀死,救人救活,要写每天就写一千字,五百字能有几文钱哉?”他慨然应允。当时心中大喜,就要请他吃香片热茶,他已大汗淋漓啦,既然无福消受,只好狼狈辞去。从此柏杨先生就写了起来,并定名为《西窗随笔》+夫西窗者,有异于东窗南窗北窗之窗也——每天一篇,颇为起劲。本书内容包括西窗随笔、大愚若智集、越帮越忙集、心血来潮集、死不认错集等五大部分内容。
-
年轻的表白张咏晴编本书是作家陈丹燕在做主持人的时候曾收到过的信中的一部分。每一封信都倾诉的真诚而纯洁,愿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他们的心情,蜗牛他们的故事,来了解更年轻的那一代人在些说什么,想些什么,行动着什么。
-
我的家在高原上席慕蓉著慕蓉生活在蒙族家庭,小时候常常听大人讲边疆的故事。长大以后,故乡变成了她精神的依托,也增添了她作品中的浪漫色彩:沙浪的驼影、长河的落日、大漠的孤烟……《我的家在高原上》是作者第一次见到原乡之后,逐渐累积而成的收获,文字加上摄影,描绘出了作者那心中梦土的美丽与丰饶。
-
生命的滋味席慕蓉著作者简介:席慕蓉,蒙古族人,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容”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后随家飘落台湾,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主要著作:七里香[诗]、无怨的青春[诗]、三弦[小品]、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写给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等。
-
在天花板上跳舞孙甘露著暂缺简介...
-
木屐声声张梅著书脊丛书题名:现代都市言情散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