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儿时的弄堂张目著;青天漫画暂缺简介...
-
书摊梦寻姜德明著暂缺简介...
-
驴皮记 绝对之探求(法)巴尔扎克著;梁均,王文融译本书库旨在汇总世界文学创的精华,全面反映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文学的最高的成就,为读者提供世界第一流的文学精品。它以最能代表一个时代文学的成就的长篇小说的骨干,同时全面地反映其他体裁如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童话、寓言等各方面最优秀的成果。选收作品的时限,外国文学部分,自古代英雄中史诗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文学部分;自《诗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包容古今、囊括中外的珍贵的文学图书系统。“风俗研究”无疑是《人间喜剧》的主体,其中一些名篇,早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诸如《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贝姨》……等。但“哲理研究”中亦不乏珠玑之作,其重要性实不在上述作品之下,如《驴皮记》、(绝对之探求》、《红房子旅馆)、《玄妙的杰作》、《改邪归正的梅莫特》……等。这些作品由于着眼于哲理探讨,较之一般的小说更有深度,更富概括性、普遍性,也更能反映作者的思想。为了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人间喜剧》的精髓。这部分小说是不可忽略的。而且,正因为“哲理研究”侧重分析人类的精神现象,不拘泥于摹写现实,其艺术表现手法也更为大胆、丰富,往往超越一般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而导入某些荒诞、魔幻等超现实的成分。(驴皮记》是“哲理研究”中最有世界影响的一篇,一出版就引起了德国文豪歌德的强烈兴趣,立即断言“这是一部新型的小说”。高尔基也曾对这部小说中的艺术技巧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这部作品里,神秘荒诞的形式非但不妨碍作者表述对现实矛盾的感受,而且比纯粹的真实更加强烈、更加深刻、更加激动人心。小说中的驴皮,本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东西。没有它,拉法埃尔·德·瓦朗坦的经历仍然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他的奋斗、失败、纵欲直至死亡,完全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他在走投无路时获得一笔巨额遗产,这并不一定需要灵符的帮助;他早年的艰苦和后来过度的纵欲使他未老先衰,过早地接受了死神的召唤,这也不算什么出人意料的结局。但作者别出心裁地用广张驴皮来象征拉法埃尔无法逃避的悲剧命运,象征人的欲望和生命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果然,有这张驴皮和没有这张驴皮,艺术效果大不一样。驴皮成了拉法埃尔的生命的物质表现,它把生活中某些不易察觉的现象,把人的欲望和生命间的有机联系,用非常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表现得那么鲜明,那么直接,不能不产生震慑人心的力量。
-
荒煤散文选集陈荒煤著;严平编本套“当代散文丛书”是“百花散文书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收一九四九年建国以后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专集分册。入选的作者均是这一时期的散文名家,所选作品尽可能照顾到作者散文创作的发展脉络。每集作品前均冠以万字以上的评论性序言,简单介绍作者生平,并结合本书所选散文,分析评介其艺术特色及创作发展的道路和影响。所选作品,尽量注明原书发表的出处和时间;对于个别难理解的地方亦加以必要的注释。荒煤的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抒情类散文、怀人散文、文学生活回忆录。抒情性散文以三十年代写作的《一颗被人撇弃的砂子》、《怀念》,八十年代写作的《梦之歌》、《我对〈丑小鸭〉创刊的祝贺》、《广玉兰赞》等为代表。这类散文不拘形式,作者听任自己感情的驱使,直抒情怀。荒煤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作家不是一般地记述历史、抒情感情,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历史进行反思。荒煤散文第二个特点是对人物性格真实而生动的刻画。荒煤散文第三个特点是作家在刻画客体形象的同时,完成了作为散文抒情主体的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
-
清洁的精神张承志著本书为散文集,共分五辑,包括夏台之恋、荒芜英雄路、感激沙沟、危险的生命、日出天山外、莫合烟与我、汉家寨等。
-
劳伦斯散文精选(英)D.H.劳伦斯(David Herdert Lawrence)著;黑马译暂缺简介...
-
海因里希·伯尔黄凤祝编著暂缺简介...
-
百年中国文学经典谢冕,钱理群主编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汉族,中共党员。1945 ——1949年在福州三一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时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等。50年代开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以及诗歌理论批评。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1898 :百年忧患》、《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谢冕还主编过许多大型丛书,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0卷)、《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2卷)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主编。
-
张中行散文选集张中行著;孙郁编张中行1909年出生,河北香河人。原名张璇。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建国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注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张中行的写人与记事,思维方式很像一个道人。他对文化名人的诸种打量,既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臧否,亦不像某些文人散文那么无法节制。对他熟悉的人,他一直带有“史”的眼光,正如同欣赏文物古董,那里的寓义与情趣之间的品位,很令人想起息影于山林间的旧式文人。这里有史家的不偏不倚的静观,又有杂感家的性灵。他写辜鸿铭,笔法淡淡的,像是欣赏,又像反省,人物的神态几笔便勾勒了出来。《胡博士》、《启功》。〈柳如是》、《顾二娘》,我们简直可以当成人物散文的名篇,其笔调之奇,令人赞叹不已。张中行写人,一是注重文化名人,二是小人物。小人物中,又多是女子。写名人,一般并不仰视,敬重之情虽不免流入笔端,但更主要体现的还是“史学”与“哲思”的力量。写普通百姓,他则有一片大悲怜之心,那篇《汪大娘》,可谓写普通百姓的杰作,其味之淳,其情之真,其意之深,读后有余音不绝之感。张中行的精神深处,本能地拒绝世俗功名,一生所亲近者,除了文化与文化人,便是普通百姓。他对中国人淳朴精神的描摹,与沈从文。巴金多有相近之处。他笔下的小人物,尤其是女性,常常辐射出优雅、动人的光泽。张先生写女性的世界,多带有尊敬和神圣,例如写柳如是,写丁建华等,其中可以看出他的价值态度和审美走向。这些杂多的人物脸谱,均被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之心待人,以人道的目光爱人,又以学者式的视角思索人,这便剔去了俗气,剔去了平庸,我读他的人物素描,觉得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之中,流出人生的诸多净悟。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褴、超然的境地。本书收作者不同题材和手法的散文54篇。张中行散文平实朴拙、散淡冲荡,具有独特的艺术品位。记人,他勾魂摄魄,写出人物文化内涵与精神品格;状物,他机智洒脱,常发出智慧之音;言理,他冷静超脱,化高深的学理为平实的意识,充满哲学与史学、灵感与理性的宁静邃远之美。
-
大江逆行张抗抗著《大江逆行》讲述了:玛姬达和她的母亲,从很遥远的欧洲来到北京。她的父亲是德国人,在北京的一家德国公司工作;她的母亲是一位汉学家,翻译中国的当代文学作品。她们一家就住在我家附近的一幢华侨公寓里,有时我到她家去玩,玛姬达就很友好地把她拥有的玩具娃娃一只一只拿来给我看,并且把她们的中文名字一个一个告诉我。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玛姬达抱着其中一个她最喜欢的中国娃娃,用汉语对我说晚安,然后回到她自己的房间去。玛姬达讲汉语,声音轻轻的细细的,发音却很清晰,四声掌握得挺准确,还有抑扬顿挫,卷舌音也是决不含糊的。她的父母同时教给她说德语、法语和汉语三种语言。但过了一段时间她的妈妈发现,玛姬达还是汉语说得最好。因为玛姬达一天里的大多数时间,同她的中国保姆呆在一起。她三岁时,她妈妈把她送到附近一个街道办的幼儿园,她又整天和中国小朋友在一起说中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