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老舍散文精编老舍著;舒济编选暂缺简介...
-
大气游虹王鼎钧著\t\t
-
夜行者梦语韩少功著随笔与散文,杂文为史弟行,胸襟放达、神形潇洒。饮食男女,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人生世相,固然在在萦怀;名山大川,远村近郭,清风明月,花鸟虫鱼,不但怡情悦性,兼可格物致知;遐思玄想,心会神游,宇宙洪荒,低徊求索,精神世界更上不巴天,下不着地,宽不见边,深不见底;也不忌议古今,论是非,说文化,侃科学,谈笑风生。信笔所至,不拘形迹,如悠悠浮云,款款流水,陶然忘机。\t\t
-
郑渊洁家书郑洪升著郑渊洁是我国著名童话作家,有童大王之称。他笔下披能上能下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在孩子们中知名度极高。由于历史“文革”原因著作等身的郑渊洁上过四年小学,他几乎没受过正规教育。可以说,郑渊洁是在家庭教育中走上中国文坛的。本书收录了郑渊洁的父亲郑洪升在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九年给郑渊洁写的五十九封信。在这些信中,身为父亲的郑洪升实际上是在尽一个师长的职责。他通过家信这种形式将数十位中外名人的经历及人生经验讲给儿子听。郑渊洁自一九七九年开始写作童话,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九年是他的童话创作的关键时期,这些信对郑渊洁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的父母都望子成龙,但很多人将眼光盯在孩子的分数上。看了这本书,相信父母和教师会有启迪。由于本书涉及的领域宽阔,还适合儿童和文学爱好者阅读。对于想了解皮皮鲁之父郑渊洁的读者,本书是一个最佳
-
灯下集施蛰存著《灯下集》是我的第一本散文集。1937年,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已在上海登陆,我国展开了全面抗日战争。因此,这本书没有发行到内地各个城市。此后,经过了八年抗战,五年内战,这本书没有再版的机会。全国解放以后,连上海的各个图书馆里,也不见此书。从去年开始,出版界掀起了一股“散文热”,陆续出版了不少散文别集、选集及总集,把“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各种散文收炒得火热,这本书《灯下集》,也有好几篇被采录了。我羡慕弗朗思的《文学生活》那样精劲的批评散文,也羡慕兰姆及史蒂芬孙那样从容的絮语散文,我想我恐怕永远不能写出有他们的文章之一半好的东西来。因为我原本不敢希望在散文这方面有怎么大的成就,所以现在也就无顾惜地让我这一点可怜的修养给读者诸君瞧个透。至于这本小书命名的意义是很简单的,我曾在十六支烛光的电灯下把这些文章编集拢来,所以就叫做《灯下集》。
-
旧戏新谈黄裳著70年代是一首青春歌谣……70年代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代。音乐是“70年代人”的生命,音乐是“70年代人”的生活。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不仅仅是平凡,没有音乐的生活也不仅仅是枯燥的,没有音乐,生活就没有那么色彩,音乐记录70年代人的情感。音乐,帮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70年代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有人说,生于70年代的人是迷惘的一代,在本该洒脱时沉重,在不该懦弱时羞怯;有人说,生于70年代的人是尴尬的一代,被60年代的人认为太肤浅,不及他们沉稳,被80年代的人认为太落伍,没有他们新潮;还有人说,生于70年代的人是平凡淳朴的一代,像任何其他年代出生的一人一样,只是一个时代的记录。70年代心中充满了乐观……出生于70年代,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乱,没有遭遇过恶劣的环境,这种乐观主义常常赋予他们无法去除的轻浮感——世界总是充满幸运、而没有艰苦。70年代是幸福健康……70年代人在一个意识形态化的童年里浸泡,而在一个不断世俗化的当代寻求立命安身。70年代是壮志未酬……在青春校园里他们高歌这纯真的年代,青春无悔。然而70年代有70年代的风采,他们舞动了自己的精彩,活得自由自在。静下心来,让你在每个字里行间寻找最初的感动。淡淡的抒情,淡淡的笔触,带给你无限的温暖和感动。一部活灵活现的动画,是每个人的节日,带我们回到了儿时游戏的田野;一部经典老片,重温着往日的激情,将我们带回那个享受视觉盛宴的年代;书籍带给我们的感动,伴随着我们一路从童年到青年;一段音乐,一曲高歌,跳动的心再一次回放。犹如一汪清泉,浇灌着你的心灵。此时,你是否会有种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的感觉?那尘封的记忆被轻轻掀开,久违的感动重新涌动在心间。
-
春天织梦从维熙著暂缺简介...
-
菜根谭(宋)洪迈著;王同书校订《容斋随笔》严格说来,界义有二,一是指一本书,一是指五本书的合集。前者是洪迈第一本笔记体文集;后者为洪迈继《容斋随笔》之后写的《续笔》《三笔》《四笔》《五笔》,这“五笔”总归一集,以原名《容斋随笔》为总称,而将原先的《随笔》称为《一笔》,《续笔》称为《二笔》。本书(新校订本)是为合集。《一笔》成书于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传入官中,得孝宗“御览”,受到称赞,洪迈欣喜,续写《续笔》等,原拟每“笔”写16卷,可惜到《五笔》只写成10卷就因病去世,故该书共74卷。《容斋随笔》共50余万字,撰写多年,《一笔》是他写了十八年的读书心得,《续笔》写了十三年,绍熙三年(公元1192)编成,《三笔》写了五年,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编成,《四笔》较快,只写了约一年,《五笔》是此后一直到去世前都在编写。粗略统计,全书撰写时间持续四十余年。唐宋笔记文学盛行,宋更胜唐,著名的文学家多以此为乐,为文苑留下了长长短短的300多部。而《容斋随笔》数量质量均居前茅,是我国笔记小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主编《四库全书》的纪昀将该书收入四库时,称之为南宋笔记作品之冠。《菜根谭》,是“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民谚述义,是一部类似《论语》的格言录,又极象英国哲学家培根的《随笔》,文字极少,内容极富,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格言集,每则虽仅数十百字,但短小精粹,促人警觉,言近旨远,趣味盎然,面世以后,四百年来,经久不衰,广泛流传于民间、宫廷,并远播海外,八十年代成为日本企业界的新潮圭臬,认为书中条条格言都值得反复研究,学好它终身受用不尽。《菜根谭》与《容斋随笔》合集参读,正可收理论与实践结合之功效,相互补益,促进启示深化。
-
月光下的家园陈君良主编暂缺简介...
-
七缀集钱钟书著这本文集是全部《旧文四篇》和半部《也是集》的合并,前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是1979年出版,后书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两书原有短序保存为本集的附录。因本书是拼拆缀补而成,内容有新旧七篇文章,故以古代“五缀衣”`“七缀钵”等为名,题为《七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