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铁凝自选集铁凝想念插图在我童年和少年的阅读记忆里,小人书和带插图的小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比方60年代看贺友直先生绘制的连环画《山乡巨变》,有一个中间人物名叫亭面糊的与人喝酒,画面上两人围一张破方桌,桌中央一碟下酒菜。那碟中的菜不过是贺友直先生随意画出的一些不规则的块状东西,却叫我觉得特别香,引起我格外强烈的食欲。这可笑的感觉一方面基于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另一方面,由于我对“吃”的特别敏感,因而忽略了贺友直先生在连环画创作上的艺术造诣本身。但不管怎样,连环画《山乡巨变》已被我牢记在心了。又比如少年时读前苏联很多带插图的惊险小说,觉得正是那些画得很“帅”的插图帮了我和小说的忙,使我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对特务和“好人”有了如看电影般的直接认识,也使小说变得更加生动而有光彩。我第一次读孙犁先生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是在20岁以前。这部四万五千字的小说,在1959年被新成立的百花文艺出版社以带彩色插图的单行本出版,且分精装和平装两种版本,这在当时是很高的规格了。我读的是平装单行本,当时除了被孙犁先生的叙述所打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画家张德育为《铁木前传》所作的几幅插图。其中那帧小满儿坐在炕上一手托碗喝水的插图,尤其让我难忘。小满儿是《铁木前传》时的一个重要女性,我一直觉得她是孙犁先生笔下最富人性光彩的女性形象。单用艳丽、风骚不能概括她;单用狡黠、虚荣不能概括她;单用热烈、纯真更不能概括她,因为她似乎是上述这种种形容词的混合体,而作家在表现她时也是用了十分复杂的混合感情。画中的小满儿,在深夜来到住在她家的干部屋里,倚坐在炕上毫不扭捏地让干部给她倒一碗水。深夜的男女单独相处,村人对她的种种传闻,使干部对她心生警惕。然而她落落大方地与干部闲聊,探讨怎样才能了解人的内心。这时她的眼光甚至是纯净的,没有挑逗的意味,虽然在这个晚上她美艳无比,头上那方印着牡丹花的手巾,那朵恰巧对在额前的牡丹花给整个的她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又孤傲的色彩,使人想到,在轻佻和随便的背后,这女人情感深处也有着诸多的艰难和痛苦。在这插图的下方,有一行小说中的文字:“了解一个人是困难的,至少现在,他就不能完全猜出这位女人的心情。”张德育先生颇具深意地选择并刻画出孙犁先生赋予小满儿的一言难尽的深意。他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这幅插图的艺术价值并不亚于孙犁先生这部小说本身。我一向觉得,用水粉画这样的形式和材料去作具有如此细腻内心世界的单幅肖像画,实在难于驾驭。但张德育先生的插图,用着看似轻便的笔墨,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一个文学人物的血肉和她洋溢着别样魅力的复杂性格,实在让人敬佩。中国文学作品的插图至今无人超越张德育这几帧插图的深度,他自己也未能再作超越。我那本带插图的《铁木前传》在几次搬家中丢失了,一次朋友相聚,我的同事、诗人刘小放听说我在寻找《铁木前传》插图,慨然将自己珍藏的精装本《铁木前传》“献”了出来借我为插图拍照。我把刘小放这本《铁木前传》带回家,除了再次重温孙犁和张德育的感人至深的艺术,也了解到一个喜爱他们的诗人的情感:这书的扉页上有一行稚嫩的钢笔小字:“1962年购于黄骅”,衬着这小字的,是他的一枚印章。翻开小说,随处可见在一些段落中,在一些他认为精彩的句子下边用铅笔划出的重点线。那时的刘小放尚是一个不到20岁的青年,但这青年对文学的虔诚,在这本书里也略见一斑了。前不久我终于和久未联系的张德育先生通了电话,他现居天津,因为和我父亲是多年的朋友,我称他张伯伯。从张德育伯伯那里我得知,《铁木前传》的插图原作在上世纪60年代那场文化浩劫中全部被毁掉了,他本人也为此吃了很多苦。提起这些往事,他有些黯然,当我把话题引向当年创作这些插图的情景,他才又兴奋起来。那是50年代末,他刚从中央美院毕业,分配到百花文艺出版社,一次读到《铁木前传》,立刻被打动,向领导提出要为这小说作插图,并专门到冀中乡村体验生活。虽然他也是出身乡村,在他心中,也存有小满儿这样的女孩子的形象的,可他还是一丝不苟地到了有别于他山东老家的冀中平原。他还讲到,作品完成之后他去孙犁家听意见,孙犁兴奋地招呼老伴出来,然后他们两人一块儿问张德育:你是不是见过小满儿?张德育没有见过小满儿,但孙犁大妇的惊讶已经把他的成功告诉了他。我很少听见作家对插图画家的认可,我也深知画家能画出作家心中珍爱的人物的不易,但是张德育做到了,他画出了孙犁心中的小满儿,不凡的《铁木前传》因此具有了更加非凡的意义。在今天,我们生活在媒体爆炸的时代,电视、网络和各种影像让人目不暇接。插图和小人书已经离我们远去。我怀念这些在今人看来经济效益低下,又是“费力不讨好”的绘画品种,不单是对童年的追忆,那些优秀的插图和小人书永远会有它们独立的价值,它们不是机器的制造,而是出自人心的琢磨和人手的劳动,因此散发着可嗅的人间气息,也真正有作者的血肉和他
-
中国现代文学李平 主编本书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本书有意识地采取了突出作品文本研读的策略,避免对作家作品泛泛而论的弊端。先以简短的篇幅概述现代文学30年的发展历程,为后面作家作品的展开提供一个文学演变的线路图和备忘录。每章分别介绍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特别贡献的作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作品集,主要分为三大内容:一是强调作家的生平和文学道路,以突出“知人论事”的学习方法;二是强调作品原著的文本研读,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将文学史的学习重点放到作品本身;三是强调作家作品的总体特点、艺术成就和影响。本书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李平教授担任主编,由高校一些对现代作家作品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而成。
-
读者文摘十年精华II《读者文摘》编辑部 主编心里满是阳光,你就看不到阴影。——海伦·凯勒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保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保罗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是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塞涅卡静静的阅读,深深的思索,一字一句,一篇短文,抹去你心灵的世间法埃,滋润你漫长的人生旅途。充满哲理的写作是智慧的写作,人性化的写作。这里有诗一般的文字,格言一样的小说,都是大师亲身的经历和感悟,真诚、生动、并且幽默,每一篇都是精华,每一篇都是智慧。
-
陆文夫文集陆文夫暂缺简介...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韩传达 等选注《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是为了配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中国古代文学(上)课程而编写的,在教学上与韩兆琦、李道英教授编著的《简明中国文学史(上)》配套使用。为了适合电大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本教材注意到选取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经典的文学作品,并加以简要的注释。注释主要立足于疏通文字,只在估计学生比较难懂的地方加以必要的少量的串讲,而对文章的作者、时代、思想和艺术的介绍和分析则主要是《简明中国文学史(上)》教材和其他媒体教材的任务,本作品选一般都不涉及。
-
高天厚土李耀强本书是为纪念盐池解放70周年编辑出版的一部文学作品选集,收录了60多位作者讴歌盐池、介绍盐池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共40多万字。这些作品立足于盐池这块黄土地,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尽情抒发作者的炽热情感,真诚地诉说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
大学文学作品选读朱中儒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之务。但是,就人才的全面性和优质性而言,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除了要具备能够胜任相应工作之需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适应社会方方面面之需的综合素质。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深入发展,对大学生进行以独立批判精神、市场经济意识、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等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正日渐成为各高等院校普遍的认识并付诸实践。在这其中,大学语文课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本《大学文学作品选读》是为配合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而编写的。之所以不以“大学语文”名之,是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本门课程侧重于“文”而非“语”。孔子说:“言而不文,行之不远。”大学阶段的语丈学习,实际上是在中小学阶段已基本完成对汉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工具性功能的掌握的基础上,来解决汉语的“言而文”的问题的。因此,本书的编者把大学语文课界定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欣赏课和情趣课,目的是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阅读、文学鉴赏和文学写作的水平,并使其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得到提升。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欣赏方维保这是一股时代的风潮,文学研究在文化的领域内自由地驰骋和挥洒,它不再顾及文本和作为文本创造者的作家本身。本书选录了一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名作,供读者欣赏,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可借此书进行自身文化素质教育。
-
学生汉语活用词典梅家驹 主编《学生汉语活用词典》是一本为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提供参考的工具书。本词典共收词条4116个。所收词条条目分单词条目成语条目两种,都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并作简明释义。单词条目还注有词性,成语条目则注。词条中设立例、误、近、辨、反、类六个栏目,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内容,使词典具备多种功能,以便学生能灵活使用。词语的用法既有它一定的规律,又有它很大的灵活性。
-
古文观止任犀然 编著古文是了解中国历史,开启传统文化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古文的行文中,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思辩性,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借鉴。《古文观止》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本书遴选了具有代表性的篇章,除原文外,另附有题解、译文、注释、集评、知识点等,将古文的内容及思想予以完美诠释。加之独特的版式设计,将陪伴读者开始一段快乐的读书之旅。本书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背诵古文,也可作为精美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