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红绸裤赵树理 著《红绸裤》是赵树理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悔》《白马的故事》《毛驴和鞋子》《福贵》等四十余篇赵树理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创作于1929年至1942年,是他的早期作品。本书大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赵树理的其他短篇小说,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解放区农村社会关系的变革。 《福贵》反映改造二流子问题。为了发展解放区农业生产,改造二流子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但是,长期封建统治造成的习惯势力,使干部和群众也把某些善良的受压迫者误为二流子。福贵正有这样的遭遇。族长王老万以高利贷盘剥的手段,夺走了福贵的土地,还以族规严惩了福贵,使自己的剥削完全合法化了。福贵走投无路,当了吹鼓手,而这是被视为下贱的职业,因此被蛮横无理地当作“二流子”。通过这些描写,对旧社会提出有力的控诉,也对习惯势力作了严正的批判。
-
谈兴趣赵树理 著《谈兴趣》为赵树理的文艺评论集,取其中一篇《谈兴趣》为书名。这本文艺评论集收录了《集思广益》《平凡的残忍》《编小报的回忆 》《平凡的残忍》《谈兴趣》等七十余篇赵树理的文艺批评作品。这些作品创作于1927年至1948年,是赵树理关于文学创作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赵树理的作品大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
可爱的人生季羡林 著本书为季羡林先生谈论人生的散文精选集。全书共选入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作品50余篇,既包括关于人生的深度思索文章《人生》《不完满才是人生》《做人与处世》《思想家与哲学家》等,也包括其远行名篇《在敦煌》《大觉寺》等。书中内容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季羡林先生对命运、成功、爱情、师友等人生议题的感悟。所选文章真挚朴实、富含哲理,能够引导读者发现世间美好,学会苦中作乐,收获一份洒脱人生。书中配有知名插画师手绘的插画,清新淡雅的画风与文字结合,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
围炉夜话[清] 王永彬 著,杨莉波 译《围炉夜话》是清代学者王永彬撰写的格言类文集,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中国人“处世三大奇书”。全书共221则,从读书、修身、教子、养德、交友、处事、治家等各个方面,阐释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智慧,意味隽永,回味悠长。本书在对疑难字进行解释,并进行逐句翻译,帮助读者领会深意,无障碍阅读。
-
练习爱夏果果 著《练习爱》内容简介:游戏公司CEO陆子羽因做游戏主播意外走红而被边缘经纪人周周看中,出演电视剧《我的奇怪女友》,但因为没有恋爱经历而影响拍摄,于是决定以“丑男”为网名在游戏中进行恋爱体验,因而意外邂逅了为了回答书友关于同性恋问题而隐藏性别、在游戏中体验男男的情感的心理咨询师、作家曼曼。两人都想和对方发生一段关系来完成自己的计划,结果发生了一系列阴差阳错又啼笑皆非的闹剧。随着沟通的增多,二人渐渐心生好感,曼曼对自己隐藏性别的利用感到内疚,陆子羽也在游戏中陷入了是否喜欢同性的困扰。与此同时,与陆子羽出演对手戏的女演员顾天蓝为求上位不断制造绯闻,对手公司的死对头方舟也暗中干预公司的游戏开发。恋爱小学鸡进错系统在线被虐,这场阴差阳错的恋爱究竟将何去何从?
-
何处寻美宗白华 著《何处寻美》收集了宗白华先生一生主要的美学文章,总共18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文之美,主要讲述美学的一般原理。第二部分,艺术之美,欣赏艺术的境界、虚实、空灵之美。第三部分,书画之美,探寻书画的美学精神及中西绘画的区别。第四部分,音乐、建筑之美,讲述中国古代音乐的美学思想与建筑艺术的美学理念。 宗白华先生凭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良好素养,通过中西比较,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境界、空灵、虚实等重要范畴加以阐释,渗透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书中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着读者去感受中国艺术家的心灵之美,品味艺术精神之美。
-
王蒙作品中学生典藏版·春天的心王蒙 著王蒙始终坚持独立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绝少出现随波逐流的叙述状态。他的散文创作中始终贯穿着清明的理性精神,贯穿着精神层面的“独立行走”。纪伯伦说,孩子是住在未来房子里的人。王蒙说:“创造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必须张扬个性,纠正他人错误、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也是创造。全社会应该从小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而不是过早地以规范、统一的观点去抹杀他们天真的想法。”喜欢独立思考,厌烦理论灌输,希望在实践中激发新创意、加强认同感、增强参与感的同学们,是否对此感到欣喜?王蒙的散文中不仅蕴含着独立的理性思考,还蕴含着丰厚的艺术之妙。“真诚”和“自由”是散文的两大品格。王蒙散文的特色便是这难能可贵的“真诚”与挥洒自如的“自由”。“真诚”体现在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而“自由”则体现在形式和语言两个方面。他散文中有小说手法的运用,有红线串珠的结构,更有多变的体式,这一切构成了高度的开放性及语言的“立体感”。不论是修辞格的并用,还是高密度的句式,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举重若轻,是“真诚”而“自由”的艺术表达。耳濡目染这样的文、句、段,相信同学们的表达也会与众不同。
-
人间清醒梁晓声 著本书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写给彷徨者的礼物。这是梁晓声的散文精选集,也是先生七十多年人生智慧的总结和心灵独白。 书中先生写人间百态的清醒,谈孤独和压力,说成功与完满,话怀旧和喜悦;深邃与优雅相间、严肃与幽默同步、小情愫与大胸怀兼具,字里行间透射出先生对人情世事、学术道德的公正谨严、诙谐有趣的思考,闪耀着启迪人们心智的灿烂光辉。 人生皆是这寻常岁月,一个人的人生放在这世间什么都不算,但我们的人生对爱我们的,我们爱的,似暖阳清风,寻常平凡却又不平凡。 一本心灵独白,我们既见众生,也见自己;一个自在的灵魂,分享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保持真实,保持清醒,保持愤怒。
-
知道点中国文学王力 著《诗经》反映了怎样的上古社会生活?为什么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竹林七贤”怎样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我们都该知道点。
-
老舍作品全集老舍 著《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猫城记》是老舍所著具有讽喻及科幻色彩的长篇小说。该书采用游记式的结构展开故事,用第一人称写作,以“我”飞离地球开始,以“我”返回地球结束,描述了”我“在猫国经历了一番奇遇。《猫城记》反映出老舍小说创作时愁肠百结的心境,包含了老舍对社会现实的深思和对国家的深爱。《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牛天赐传》是老舍先生优秀代表作之一。商户牛老头和其官派的太太年老无子,一天,有人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孩子,夫妻俩认为这个孩子是老天爷赐予的遂取名牛天赐。天赐从小娇养,加之牛氏夫妇畸形的教育,除了玩和写点小文章什么都不会做。养母病逝,养父的生意破产随后也撒手而去,家中又被不明身份的亲戚抢劫一空,除了曾经的下人和朋友虎爷,天赐一无所有,他的人生面临巨大的困境。怎么办?这时,曾经受过牛老头恩惠的天赐的老师突然出现,给这个“孩子”带来了一线生机……《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原本是为配合时事和政策宣传而创作的戏剧,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龙须沟》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中心思想以及人民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该剧通过叙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大时代,以市民社会人物的日常言行和家长里短中所体现出的味道,表现生活的真实。《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先生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他很普通也很要强,可生活却和他不断开玩笑:心爱的妻子,被最知心的朋友拐走;学了裱纸手艺,可时代变迁,却没了用武之地;无奈之下做了巡警,可是困苦的生活还在继续。以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反映了一部时代的大悲剧。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正红旗下》是老舍自传体长篇小说。 著于1961年至1962年。本文作者隶属满洲八旗的正红旗,所以这篇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即取名为《正红旗下》。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风腐化,旗人们的生活也日见窘迫。庚子年间,随着义和团的到来,老北京顺民们看似平静的生活陡起波澜,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让老百姓百思不解、颜面扫地,官军和团民围攻东交民巷,旗兵们尽了职责,报国寺的老方丈也带着满腔的怨恨走进了熊熊烈火……面对这破碎的河山、残存的家园,经受了劫掠的老北京只能将这段历史永远地铭记在心。《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