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潇湘诗语李菁 著这是一本用林黛玉的诗词解读《红楼梦》的书,循着“潇湘妃子”的诗词足迹,读《红楼梦》中诗, 听《红楼梦》中曲,感受《红楼梦》中情。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为诗而生的人物,她是诗的化身,没有诗的黛玉跟没有爱情的黛玉一样,会停止思想,像灵魂被抽走了。她的思想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就用眼泪表达,眼泪表达还不够的,就以诗和泪一起抒发。她把自己的身世、情感、命运织进诗行间,和泪低吟,诗句紧随情感,从她笔下流淌出来。我们读黛玉的诗,就是在读她的心事、读她的人生。
-
传统生活之美·草木朴素储劲松 著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山草抄》《菜蔬帖》《木欣欣》,作者所写的草木多是自己年少时身边见到的日常植物,通过梳理古籍、文献、历史故事里草木的渊源,勾连起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也让人在草木的氤氲气韵里感受到古代人的自然之趣、天真之味,质朴之美。每篇文章配有《本草纲目》里相对应草木的图片,共一百余幅,让读者感受到朴素的草木里,隐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与生活美学。
-
鲁迅年谱黄乔生 著鲁迅的相关资料庞杂,如何删繁就简,才是本谱的编纂难点。作者通过对大量的珍贵史料的整理研究,将鲁迅的活动、言论、著作和影响,用简练的语言总结,按时间顺序整理成谱,相关事件前后互现。希望对鲁迅研究者、鲁迅著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
泰山挑山工纪事冯骥才 著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经典散文《挑山工》,自1983年入选全国高中语文课本、小学语文课本后,每年都有一两千万学生品读,至今累计超过六亿人。 冯骥才的《挑山工》、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杨朔的《泰山极顶》、姚鼐的《登泰山记》,被誉为泰山四大散文名篇。 散文名篇《挑山工》原为两节,选入学生语文课本时节选了第二部分。此次,《挑山工》全文在 《泰山挑山工纪事》中倾情呈现。 这是一本作家与泰山结下情缘的书,更是一本写泰山挑山工历史的书。挑山工扁担上挑着悠悠岁月,挑着生活重担,更挑着人生希望。
-
明清时期西传中国小说英译研究陈婷婷 著本书的正文部分共有六章。第一章是整个书稿的起点,主要探讨“中学西传”的缘起、意义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探讨中国古典小说西传的“首译之功”:《今古奇观》译本。本章通过翻译策略、路径及动因等维度,探究译者的一些偏好和价值取向及其与所处时代背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章以《好逑传》译本为例,探讨了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历史回眸和译本背景、译本探析、德庇时译者主体身份等内容。第四章以《玉娇梨》为例,介绍了译者及其背景、传译本举隅、对宗教用语的改编及处理、对女性的形塑及教化等内容。第五章介绍了西传中国古典小说译本的背景因素、《玉娇梨》等译本对西方浪漫主义精神的彰显等内容。第六章主要探讨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西传的启示。书末的附录是笔者对美国研究中国明清时期文学、文化、宗教的专家艾利克教授的访谈录。
-
江苏文学经典英译主体研究许多 著关于图书的选择标准,“江苏传世名著”要求必须是由江苏籍(或寓居江苏)的作者撰写或编著的,内容以江苏为主题(背景)的,以及在江苏编著的图书或在江苏首次刻印或出版的图书。在这一百部图书中,既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耳熟能详的文学经典,也包括了《说文解字注》《古文尚书疏证》《经典释文》这样的学术经典。这些入选书目对江苏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2016年,“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也正式启动。相较于“江苏传世名著”,“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规模更大。该工程希望用十年左右的时间,编辑出版3000册左右的“江苏文库”,分为书目、文献、精华、史料、方志和研究等六编。2018年,该文库已经推出首批成果86册。2019年,第二批成果182册也已经出版发行。其中,莫砺锋主编的“江苏文库·精华编”最为引入关注。精华编包含100—200册具有代表性、对国内外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江苏籍学人文化学术成果。目前已经出版的《说文解字注》《范仲淹集》《老残游记》《文心雕龙》等,无一不是江苏文脉中的翘楚。这一系列文化工程都说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工程在对江苏文化作品的界定上,都有各自不尽相同的标准。本书将对江苏文学经典的英译主体进行研究。
-
登山物语郭净 著1991年1月,在云南、西藏交界的卡瓦格博雪山,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国与日本的“梅里山难”,是目前人类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因当日参与登顶计划的十七名成员全员殒命冰峰,山难真相至今无解。 作者郭净自1998年起持续关注山难事件。书中,作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田野调查中对登山幸存者、遇难者家属、地方山民等的采访,以及各界研究“梅里山难”的资料,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山难全貌。相较于客观事实,作者更注重经历者的个人体验。书中,“登山者”“山民”“冰川本身”“登山爱好者”“遇难者家属”等均被倾听、记录。通过对身处不同文化下人们对同一事件认知的理解,文化与文化获得沟通的可能。 作者期望通过对这场山难的研究,能够探寻人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之间冲突和沟通的秘密,追问自由旅行的意义和它带来的后果。并借此努力,去撞击阻碍人们相互理解的顽石;以尊重事实的叙述,告慰那些被雪山收留的生命。
-
室内流亡远子 著《室内流亡》是作家远子的诗集,它以罕见的坦诚刻下一颗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匮乏之中渴望上升和救赎的心,描述一种在轨道之中却又时刻想要脱轨的青年生活。以无处不在的“时代精神”为背景,作者在思辨与抒情的夹缝中层层拆解与重建,坚信诗歌的道德力量,执着于发明新的道路,并真诚地交出自己的回答。
-
经典常谈朱自清 著《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文字要言不烦、通俗流畅,讲透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典籍精髓。《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80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通过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让读者对古文更亲近、熟悉,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SHOU选佳作。此外,书中还特别收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以飨读者。
-
茶馆老舍 著本书共收录老舍《茶馆》和《龙须沟》两部话剧。《茶馆》是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的人生百态及各自的苦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