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浙江翻译文学史吴笛 等著《浙江翻译文学史》力图运用译介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比较文学理论中的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浙江翻译文学史作全面的梳理和研究。《浙江翻译文学史》主要关注的是出生在浙江,并且主要在浙江以及周边江南地区从事活动的翻译家,而对于祖籍是浙江而不是在浙江出生或成长的翻译家,以及出生在浙江但是其主要翻译活动不是在江南地域的浙籍翻译家,尤其是对梁实秋、查良铮、巴金、王佐良、袁可嘉、孙用、冯亦代、罗大冈、徐迟等浙籍翻译大师的研究和评述,只能忍痛割爱,就不能在《浙江翻译文学史》展开了,只能偶尔提及或略加陈述。
-
浙江古代小说史韩洪举 著《浙江古代小说史》系统地评述了浙江小说的发展史,重点探讨索了浙江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写出浙江小说的地方特色,着重介绍浙江小说家的生平、小说创作的贡献,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出一部比较系统的“浙江古代小说史”。
-
超现实主义(法国)乔治·塞巴格 著;杨玉平 译超现实主义既是一个文化运动,又是一种思想,一种梦幻。作为文化运动,它是诗人和艺术家大胆尝试的运动。作为哲学概念,它解析了理性的对立面。作为正在实践的梦幻,它歌咏了城市的魅力和精神错乱。它是一切高雅艺术的历史总结,把写作与潜意识,叛逆与爱情,日常琐屑与乌托邦融为一体。它似乎无所不包,令人称奇,吊人胃口,却又无法彻底解读。历史学家惯于按照时间顺序罗列事实,量化结构,分析思维方式,这种方法很难对历史作出总结,特别是对超现实主义这样一个全面的历史现象就更难了。但历史学家,尤其是客观、中立、不带偏见的历史学家在研究超现实主义时,很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他似乎听到有人命令他:“进来!”或“别进来!”他会想起超现实主义者玩的虚构的小游戏,这个小游戏的内容是给某个冥冥之中的朋友打开大门,或将某个不速之客拒之门外。当然,比起神仙鬼怪来,历史学家更怕的是潮流之类的东西。但他们肯定知道他们掌握的材料绝不是惰性的。
-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陶东风、和磊《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1978-2008)》对新时期30年中国文学进行了回顾和反思,主要以文学思潮为线索,把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化批评等串联起来,把新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深刻的评述。举凡比较重要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和文学论争,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文学的自主性、朦胧诗、“现代派”论争、寻根文学、先锋实验文学、新写实小说、痞子文学、“人文精神”大讨论、道德理想主义思潮、新生代作家、私人化写作、身体写作、80后写作、大话文学、玄幻文学等,均在《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1978-2008)》中得到了中肯和深入的分析。《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1978-2008)》是了解新时期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品,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
香港小说流派史袁良骏说香港小说的历史行程复杂,主要因为香港是一个商业社会,市场充满文字商品,使研究者在探讨时不易分清小说所具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因此,细读袁良骏寄给我的《香港小说流派史》目录后,我不得不承认将雅俗两种小说合在一起讨论,会更清楚呈现香港小说所具的文学性质。事实上,写《中国文学史》与《中国俗文学史》的郑振铎在20世纪30年代曾强调“正统文学的发展与‘俗文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既然如此,编写《香港小说流派史》时,只要对文学价值的复杂性能够按事理解释,不包括黄色小说、低劣小说、廉价小说和供人消遣的小说,即使将雅俗小说合在一起探讨,也不成问题。季羡林在《雅俗文化书系·总序》中就有这样的意见:“俗文学和流行的音乐与歌唱中确实有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东西。但是其中也确实有一些能对读者和听众提供美的享受的东西,不能一笔抹煞(杀),一棍子打死。”香港小说的曲折历程一直不受重视,治学严谨的袁良骏花许多精力和时间去搜集、审查、爬梳香港小说,按照“史有实据”的原则进行研究与总结,写成《香港小说流派史》,有详尽的论述,有入微的剖析,有正确的视点,有独到的见解,是一本好的史书。
-
剑桥美国文学史(美)伯科维奇 主编,杨仁敬 等译《剑桥美国文学史(套装全8卷)》对涵盖美国文学所有分支、涉及新兴的和业已确立的种种趋势的广阔范围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一些学者以及批评家的论述,正是在这些学者以及批评家的努力一下,这一领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文学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者的作品集近三十年来美国文学批评之大成,因此既代表两代学术成就之间存在的分歧讲话,也代表两代学术成就之间保持的连续性发言。叙述部分在书中占了很大比例,使本书和以前的版本所能做到的相比,对于美国文学史的探讨既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又有了磅礴的气势。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批评的声音虽然构成了这些叙述部分的背景,但是这个声音也与形成当代文学研究特色的多样化兴趣共同发挥著作用。《剑桥美国文学史》对美网多种文学流派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广泛的、跨学科的论述。美国文学材料的扩大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有些作品以前曾被忽视,最近才被重新发掘出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在美国文学材料扩大的同时,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的方法,无论就其数量还是多样性而言,都在急剧增长。《剑桥美国文学史》中所体现的这个涉及许多方面的学术和批评事业探讨了包括社会、文化、理智以及审美在内的多样性,同时,和以往的论述相比,也显示了一种在文学研究方面更加丰富的权威概念。
-
世界文学地图徐艳华 主编绘制这样一张文学地图,并非因为迷路,而是为了挖掘宝藏——那些永恒的传世作品,必读的优质好书。这是一本介绍书籍的书。所介绍的是人类自有文字以来最好的98本书。这些好书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们曾经让无数读者和受众深深为之感动,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它们改变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这些书跨越漫长的岁月仍盛行不衰,有些人一直没有去看,一定以为这些书会有枯燥的开头和与现实合不上拍的对白,其实,他们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邂逅。
-
剑桥美国文学史(美国)萨克文·伯科维奇 编;杨仁敬 等译《剑桥美国文学史》对涵盖美国文学所有分支、涉及新兴的和业已确立的种种趋势的广阔范围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一些学者以及批评家的论述,正是在这些学者以及批评家的努力下,这一领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文学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者在作品集近三十年来美国文学批评之大成,因此即代表两代学术成就之间存在的分歧讲话,也代表两代学术成就之间保持的连续性发言。叙述部分在书中战友了很大比例,使本书和以前的版本所能做到的相比,对于美国文学史的探讨既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又有了磅礴的气势。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批评的声音虽然构成了这些叙述部分的背景,但是这个声音也与形成当代文学研究特色的多样化兴趣共同发挥着作用。《剑桥美国文学史》对美国多种文学流派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广泛的、跨学科的论述。美国文学材料的扩大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有些作品以前曾被忽视,最近才被重新发掘出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在美国文学材料扩大的同时,这些材料进行研究的方法,无论就其数量还是多样性面言,都在急剧增长。《剑桥美国文学史》中所体现的这个涉及许多方面的学术和批评事业探讨了包括社会、文化、理智以及审美在内的多样性;同时,和以往的论述相比,也显示了一种在文学研究方面更加丰富的权威概念。
-
中国古代艳情小说史张廷兴 著本书将中国古代艳情小说放在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叙述其源头、发展、成熟、衰落过程,研究其发展规律,以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规律和代表作品,分析其形成凶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文学发展本身的,等等,重点评判它的历史文化意义和文学价值及其负面影响。本书特别强调两个立足点和落脚点:其一,文学要反映生活,当然离不开性爱描写。但如何掌握分寸,一直是文学创作难以把握的一个焦点。艳情小说从思想主旨、审美趣味,到故事模式、人物形象、语言艺术,都给人以启发。古典名著以及明清神魔、人情、演义等小说里的性描写,特别是从史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这些性描写,对于我们认识当今文坛上形形色色的主义、思潮及大量表现人的欲望包括性欲的作品,无疑是有帮助的。其二,在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对于那些色情书籍、艺术品、音像制品、网站的控制与管理,是政府的一个非常严峻的工作。在本书的叙述中,也涉及历代统治者对艳情小说的控制、禁毁。这也许能为探讨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某种借鉴。
-
失落的书(英国)(Stuart Kelly)斯图尔特·凯利 著;卢葳、汪梅子 译这是一部另类的文学史——因为整部文学史也是文学失落的历史;一座没有写碑文的墓碑——因为书中的作者我们都很熟悉,但他们的这些作品我们可能永远也读不到;也是一个警示,一曲追怀过去的挽歌。本书讲的是一些我们没有看到的经典,它们可能毁于水火,可能失落于人们的冷漠、疯狂或偏见;有些遗失了,有些未完成。这世间最脆弱的是书,最持久的也是书,你会发现,通过书使脆弱达到永恒的过程,竟然充满了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