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
中国文学编年史於可训、叶立文纪传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两种主要体裁,而编年体的写作远较纪传体薄弱。《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七史部编年类小序已明确指出这一事实:“司马迁改编年为纪传,苟悦又改纪传为编年。刘知畿深通史法,而《史通》分叙六家,统归二体,则编年、纪传均正史也。其不列为正史者,以班、马旧裁,历朝继作。编年一体,则或有或无,不能使时代相续。故姑置焉,无他义也。”①与古代历史著作的这种体裁格局相似,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写作中,也是纪传体一枝独秀,不仅在数量上已多到难以屈指,各大专院校所用的教材也通常是纪传体,这类著作的核心部分是作家传记(包括作家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成就)。编年类的著作,则虽有陆侃如、傅璇琮、曹道衡、刘跃进等学者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就总体而言,仍有大量空白,尤其是宋、元、明、清、现、当代部分,历时一千余年,文献浩繁,而相关成果甚少。这样一种状况,自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套十八卷的《中国文学编年史》的编纂出版,即旨在一定程度地改变这种状况。文学史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展开的。纪传体的空间意识和时间意识以若干个焦点(作家)为坐标,对文学史流程的把握注重大体判断。
-
中国文学编年史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由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国内几十位一流专家学者参与编纂,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文学编年史巨制。该套书以编年形式演述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凡十八卷:第一卷周秦、第二卷汉魏、第三卷两晋南北朝、第四卷隋唐五代(上)、第五卷隋唐五代(中)、第六卷隋唐五代(下)、第七卷宋辽金(上)、第八卷宋辽金(中)、第九卷宋辽金(下)、第十卷元代、第十一卷明前期、第十二卷明中期、第十三卷明末清初、第十四卷清前中期(上)、第十五卷清前中期(下)、第十六卷晚清、第十七卷现代、第十八卷当代。编年史各卷所收录内容的构架大体统一,重点包括七个方面:1.重要文化政策;2.对文学发展有显著影响的文化生活(如结社、讲学、重大文化工程的进展、相关艺术活动等);3.作家交往(唱和、社团活动等);4.作家生平事迹;5.重要作品的创作、出版和评论;6.争鸣(团体之间、个人之间在重要问题上的论辩等);7.其他。
-
美国华裔文学史尹晓煌《美国华裔文学史》一书详尽地论述了自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末美国华裔作家所创作的小说、传记、散文.戏剧、诗歌及其它文学作品。作者运用文化心理学和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仔细地回顾与探讨了美国华裔文学的起源、发展、变迁和现状,深刻地阐述与剖析了华裔文学之特色及其与美国主流文学之间的相同和差异,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内美国华裔作家的代表作品、重要流派和主要作家:其中既有中国读者深为熟悉的汤亭亭、谭恩美、任璧莲、黄玉雪和赵健秀等享誉当代文坛的美国土生华裔作家;也有林语堂、於梨华。白先勇、陈若曦,张系国等著名的华人移民作家;还有容闳、李恩富,水仙花、刘裔昌等活跃于早期美国华裔文坛的先驱。作者以宏观的历史视野,对美国华裔作家的群体背景、价值追求、题材取舍、心理表现以及文体风格,进行了开拓性的理论探讨和史料论证,展现了美国华裔文学的复杂多样性及其深远的社会历史影响。全书结构严谨,资料翔实,文笔生动,读来引人入胜,被美国文学批评界誉为一部“雅俗共赏”的学术参考著作:对于从事美国文学,华人移民以及中美关系等领域研究的高校师生及学者乃至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缺少的优秀教材和文学研究著作。
-
中国文学史纲要姜书阁本书原为教学而著,且章节安排基本上以《教学大纲》为据,间有以已意改变者,但并不太多。在长期教学中使用,也证明了它还比较适合高校教材之需。为此之故,此次修订即仅增改原稿不足和不适的部分,而不做过大的变动,以期于公开出版后仍可供高校文科采用。也是出于这一设想,对近二十年来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我虽在原则上主张应尽量吸收,但仍以较为多数学者普遍承认的为限,其在今日还未得到广泛认可的则姑存旧说,免滋读者之疑。
-
文与现实贺昌盛本书分三编,共有十个主题模块。十个主题是:生存的本相、世纪末的现实境遇、青春的记忆碎片、都市流变镜像、田园生存景观、官场印象、民间写生图、当现实遭遇想象、边缘书写、言说的奥秘。本书以现实生活为视野,每一主题既遴选相当数量的经典文本,也选择一些虽非经典但却别具意味或富有代表性的其他作品,充分显示现实生活的丰富殊相和真实本性。选文富有文采,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开拓眼界,增强文学修养,扩大审美空间,领悟今天的现实景况。贺昌盛: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黄云霞:集美大学中文系讲师。
-
中国文学姚丹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保存至今、依然能为我们所欣赏的,最完整的当数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音乐、绘画,也都十分发达,但古乐谱多已散佚,绘画的真迹能见到的多是宋代以后的。惟有文学,先民创造的短歌与神话,今天仍为我们所熟知;《诗经》里周朝的皇天后土,依然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吟咏《诗经》、诵读诸子,其中有天理、有人情,横贯三千年的岁月,铸就了华夏民族华赡沉厚的文化认同。中国最初的文学就是士的文学,士把来自民间的庶民们的歌谣搜集整理加工,呈送给天了,使其观风俗、知民心。中国文学在其源头就是实用的,关乎人伦日用,关乎政治教化,与民众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而这也是本书所认定的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本书就对中国文学作了粗浅的探讨,供研究者及文学爱好者参考之用。
-
漫话狼文学殷国明当大自然中的狼濒临灭绝之时,当20世纪末全球化浪潮向中国大地袭来的时候,在中国文坛也刮起了一股“狼旋风狼图腾、粮传奇、狼意象、狼文化、狼精神……一时间:狼,这个人类熟悉又陌生的身影,随着文坛的这股旋风:扑面而来。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文学是人学:并不是狼的文学:而且在文学世界中,有关狼的描述只占一小部分。但是,为什么“狼文学”会如此让人着迷,让很多作家、艺术家投入其中?这正是《漫话狼文学》思者和探索的问题。如果我们愿意的话,狼与狗就会成为我们观察人类生活与动物世界乃至大自然的一个窗口。通过它们,我们不仅能够走向原始的历史神话之中,走到人性已经荒芜,已经纸醉金迷、疲弱不堪的当代生活之中,重新认识、检索和找回我们自己的自然和艺术之魂。
-
藏族文学史拉巴群培 著暂缺简介...
-
俄罗斯文学的今天和昨天余一中暂缺简介...
-
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俞兆平本书是作者近几年来研究现代文学思潮成果的整体结集。全书本着“重写文学史,必须重写文学思潮史”这一认识,打破传统的理论预设,对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进行了回归历史语境、趋近历史真实的深入阐述,进而对三大文学思潮及其相关文学现象做出了新的价值判断。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