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杜晓勤撰著;张燕瑾,吕薇芬主编隋唐五代文学研究从古代步入现代的历史已近百年,以前多着重于唐代的诗歌研究。本书不但系统地阐释了隋代、唐代的文学综合研究,唐代诗歌研究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分别考察,并且对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李商隐、温庭筠等重要文人进行了剖析,本书还包含了唐代古文运动和韩柳研究、敦煌文学研究、唐五代词研究、唐代小说研究、隋唐五代文学理论研究。
-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张新颖著编辑推荐:本书能够站在对“全球化”问题的较为透彻的分析立场上,摈弃通常所使用的“冲击——反应”模式,从文学的角度,描绘出近代以来“外来”与“本土”因素交相作用而产生的现代中国的“现代意识”的复杂状况。这样相当深入的描述,是将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新文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向前又推进了一步。它的学术价值,也由此得到确立。
-
中国古代诗学原理吴建民著本书的写作,参考借鉴了当今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对古代文论横向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诸如李壮鹰的《中国诗学六论》、祁志祥的《中国古代文学原理》、陈良运的《中国诗学体系论》等,给我以极大启发。本书的写作得到了江苏省教育厅的资助,解决了写作过程中所需的部分资金问题。
-
涉渡之舟戴锦华著本书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之间的知识。内含张洁:“世纪”的终结、戴厚英:空中的足迹、张抗抗:一叶“雾帆”等十四部分内容。
-
散文诗新论张彦加著<br>本书是江苏省散文诗评论家张彦加的近作,对散文诗作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作者将散文诗视作是一切体裁中最优美隽永的体裁,它的特征是整体美,是诗和散文的嫁接、融合,并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散文诗的理论探访,涉及到他的结构艺术、语言等特征;第二部分是对当代散文诗作家的描述和评论;第三部分分析了一些散文诗的创作特色。
-
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史论李洁非著该书内容包括小说文体意识的前觉醒期;寻根文学:更新的开始;实验和先锋小说;新写实:从疏隔到默同的妥洽;新生代等六部分。
-
庄子选粹张叹凤编*代表怙字,去掉古字,改成矞字。五【原文】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①。可乎可,不可乎不可②。道行之而成③,物谓乏而然④。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⑤。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⑥。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惋懦怪,道通为一⑦。其分也,成也⑧;其成也,毀也⑨。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⑩。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⑾。庸也者,用也⑿;用也者,通也⒀;通也者,得也⒁。适得而几已⒂。因是已⒃。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⒄。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⒅。何谓朝三?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⒆。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⒇。【注释】①从近取手指,从远取马牛。《秋水》篇“两溴渚崖之间,不辨牛马”。②郭象注:“可手己者即谓之可:不可于己者,即谓之不可。”乎在句间作疑问词。③道路是走出来的。④凡物称之而名立,包括指头、白马,概念都来自人的抽象意识。⑤然字连用,作动词时当认为、同意。⑥然与可意相近,前者较客观,后者较主观。认可。⑦楹:屋柱。厉:病癞。恢:宽宏。恑:奇诡。*:矫诈之名。怪:妖异之称。⑧分一物成数物,一分为二三。⑨成功寓示着来自他物的毁灭。⑩复:还是,最后。⑾庸:庸常,寻常事理。⑿用:效用。⒀通:通变,通常。⒁得:知识,收获。⒂几:差不多,等于,到达。⒃因:任凭。⒄道:內在规律,本质道理。⒅朝三:朝三暮四。典见《列子。黄帝》篇。⒆狙:猴。狙公:好养猿猴的老汉。⒇钧:均。两行:物我各得其所,两行不悖。译文朝三暮四将手指头拿来比喻手指头不是手指头,不如将不是手指头的东西拿来比喻手指头不是手指头。将马拿来比喻马不是马,不如将不是马的东西来比喻马不是马。天地,不过就像是一根手指头样的东西。万事万物,也不过就像是一匹马而已。原本无所谓这样口叫那样叫,那样叫或这样口。大千世界的规律都是自然形成的,万物名称都是由人口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叫或那样叫呢,不过都是想当然而已。为什么又不这样叫或那样叫呢,也不过就是不想这样叫或那样叫罢了。事物本来有其自身规律,万物本来也有其灵活的地方,但没有事物不是有规律的,没有一物不可以作灵活变通。不如举例来说吧,比如草茎与雕梁,丑人无盐与美女西施,以及所有恢宏的离奇的刁钻的怪诞的人或物,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之所以要把它们加以区别,不过是因为它们表面上有所不同罢了。这种表面上的不同,也就带来了是非毁誉。任何事物没有毁誉可言,方能显出它的本质规律。只有聪明的达观主义哲学家才看得出来这种规律原是永恒的。所以说,凡是把没什么用处的东西称为平庸,其实庸这个音就通用,能用,也就能变通。能变通,也就得到了知识。然而小有知识也就可以了。因为知识是无穷尽的,略知一二了解它的本质规律也就可以了。只知单一的道理,不知其变通,这好比“朝三”,什么叫做“朝三”呢,说的是个寓言。有个饲养员喂猴子,告诉猴子们说,从今天起呀,每天上午我发给你们三升果子吃,晚上发四升。众猴子听了都不乐意,闹意见。饲养员就改口说道,那好,那就上午发四升,下午发三升。众猴听了,都欣然同意了。这个例子说明事物原本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仅仅因为形式上变通了一下,喜怒情感也随之而产生,人世闻无非都在于经常为事物表相所迷惑罢了。所以说啊,所谓的圣人们极力卖弄什么是非观念,从而抹杀事物天生的根本的特征规律,他们与事物就好比两条永远不挨边儿的车轨一样,各行其事,他们和本质的东西其实没有关系。(提示:庄子上述认为名实是不符的,名都是人为的,是牵强的,是非也不绝对,很多高头华章看起来渊博高深,其实都是伪理。庄子认为无可无不不可,也就是说,好事可变坏事,坏事也可变好事,本来无所谓好与坏。庄子的哲学由相对论渐行陷入一种诡辩论,缘由彻底的虛无主义。)六【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①,自喻适志与②!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③。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④。【注释】①栩栩(xǔ)然:轻畅生动活泼状。栩栩如生。②适志:合乎自己的心愿、理想。与:语气叹词。同今之啊哦。③蘧蘧(gú)然:感觉清晰,沛然。又说僵卧之貌。④分:分别。物化:变迁,寄托,通感。【译文】庄周变蝴蝶以前庄周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变做了一只蝴蝶,蝴蝶飞呀飞的,活生生的一只蝴蝶呢。庄周自感特别适意与合乎理想,差不多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但是,一觉醒来,惊讶地发现自己还是原来的庄周,硬伸伸地躺在席子上。浑浑然只是不知道究竟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肯定是不相同的两个物类。兴许啊,这就叫做情志相移,物与物之间原本是可以神通变化、互为寄托的吧。(提示:此篇美不胜收,后人李商隐有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典出于此。红楼梦里史湘云醉卧花石,宝黛谈禅,也受此典启发。另如梁祝化蝶,也是由此直接衍化。庄子向往自由,故对翩翩蝴蝶情有独钟。庄子化蝶,蝶化庄周,二者皆为自由美好化身,故不相怪。)……
-
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姜秋霞著本书是对文学翻译动态研究的深化和发展。一方面在对文本的语言意义理解上增加对艺术美感因素及其完整结构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译者“兼有认知与审美双重作用”这一主体进行新的层面上的分析与描述,深入了解译者主体审美行为方式的内在能力因素,结合语言学、文学美学、认知心理学以及阅读理论等对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审美方式提出一些基本建议,并通过译例对比进行论证。
-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这是一套文献资料性的工具书,由傅璇琮主编,它汇编了海内外每年研究唐代文学的基本情况和最新成果,分“一年记事”、“研究情况综述”、“论文摘要”、“新书选评”、“文献整理与研究”、“问题讨论综述”、“港台及海外研究动态”、“索引目录”等版块,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对高等学校和科研部门的教学备课、业务进修、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 傅璇琮先生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近十多年来一直担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长期致力于引导、组织古典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
-
话本小说叙事研究罗小东著本书运用叙述学的理论,选取了一个我国在这一学术领域内尚未被系统探讨过的话本小说问题,对之进行了较为细致而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