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汉书新注施丁主编;施丁主编《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来被后代修史者奉为楷模,其开创之功不可没,本书将《汉书》重新注译,注释采用白话文,以供莘莘学子读书之需。本书注释广泛地参考了古今中外名家的研究成果。主要的参考书是:颜师古《汉书注》 、王念孙《读书杂志》、周寿昌《汉书注校补》、王先谦《汉书补注》、杨树达《汉书窥管》、陈直《汉书新证》、施之勉《汉书补注辨证》、吴恂《汉书注商》,以及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等。本书注文力求简要、通俗。但遇有疑难问题,宁可审慎地征引诸说,而不作无根据的新解。本书采用简化字排印。对于个别可能引起误会的专名仍采用繁体字。对于原文使用的古体字和异体字,一律改为现在的通用字。对于原文使用的较多的通假字,一般是在其后括号(),写出现在的常用字,而不烦琐地加注说明。本书根据结构与篇幅,精装本分四册出版,第一册是纪、表,第二册是志;第三、四册是传。本书之末附录几种文献资料,还列了几个有关时、地、人、事字的表,以供读者参考。
-
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西北大学中文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云集国内本领域一流专家学者,展示唐代文学研究的最高成就。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荟萃国内外唐代文学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反映唐代文学研究的动态,提供唐代文学研究的资料汇编,颇受国内外唐代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好评。
-
金元词纪事会评钟陵编著暂缺简介...
-
近现代词纪事会评严迪昌编著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
-
夜话三国刘世德著读《三国志演义》,可以有多种读法。有粗读,也有细读。你如果没有太多的时间读书,那就只能采取粗读法。只挑热闹的情节和精彩的片段读。这样下来,你也许能背出几个人名,能记住几个小故事。在同别人交谈的时候,还不至于被人谑称为“三国盲”。你如果有兴趣,也有决心,去啃啃这部名著,那么,我要劝你,仅仅运用粗读法,是远远不够的。最起码要多读,要细读。“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古人所说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不是也有人提倡过吗,《红楼梦》至少要读五遍?凡是伟大的、优秀的作品,仅仅浏览一遍,它的很多艺术特色和优点是难以领略的,是体会不到的。好比吃橄榄,越多咀嚼,越有味道。否则,只会给你留下苦涩的感觉。对长篇小说,尤其如此。读《三国志演义》,自然更不例外。粗读一过,你所收获的,不过是皮毛而已。所以,更需要的是细读和多咀嚼·读《三国志演义》和读别的小说有些不同。因为《三国志演义》有它本身的特殊性。《三国志演义》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同《三国志》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书名,把这一点揭示得格外的明白:“三国志演义”者,“演”《三国志》之“义”也。因之,读《三国志演义》的时候,和《三国志》比照着读,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明智的选择。比照着读,当然要注意它们的相同点,以及它们的歧异处,你不难看出罗贯中是怎样处理素材的(搜集、选择、组织等等)。这时候,你的注意力特别需要集中在这样的问题上:罗贯中究竟改动了哪些地方?他改动得对还是不对?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动?然后,如果你的兴趣没有减,你的决心没有变,你不妨进一步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和研究,并对罗贯中和《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作出有分寸的评价。你以前可能有过这样的印象:《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通俗的历史教科书。甚至你的某些历史知识说不定就来自《三国志演义》这本书。当你细读了《三国志演义》之后,当你比照着《三国志》读了《三国志演义》之后,你会恍然大悟:历史就是历史,小说就是小说,历史代替不了小说,小说也代替不了历史。无论如何,在《三国志》和《三国志演义》之间,是不能划上等号的。再说一遍,《三国志演义》可以有多种的读法。我所建议的只是其中的一二种。这不一定是最佳的,但这毕竟是可行的。对你,或许还是多少有一点参考价值的。这本小书的内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对罗贯中和《三国志演义》的一些基本情况的介绍。后一部分则是几篇读书札记。
-
忧愤的归途萧夏林主编;张炜著暂缺简介...
-
明词纪事会评尤振中,尤以丁编著暂缺简介...
-
古诗文鉴赏方法21讲羊玉祥著本书共二十一讲,涉及与文学作品的鉴赏、批评和阐释有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内容包括:古典诗文与现代文明、期待知音与审美接受、积学储宝与酌理富才、鉴无定识与赏评有法等。
-
唐五代词纪事会评史双元编著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
-
全宋词鉴赏辞典贺新辉主编本书共收宋代各个不同艺术流派的418位词作家的不同艺术风格的词作1228篇。每篇词作附一篇赏析短文,即为一个词条。 本书各词条对词作的鉴赏、理解,尽可能地借鉴、汲取了我国词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力求正确。但对不同观点的见解,在词条中加以说明,便于读者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本书在正文部分介绍思想性、艺术性较好的词作之后,附有词人小传、全宋词书目辑录、全宋词作家索引等,使读者对宋词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