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从南京到北京余来明南京温婉柔媚,北京刚劲峭拔。明太祖据金陵而得天下,明太宗兴北平而继正统;其间又有建文一帝,其命虽促,却多得后誉。士逢其时,既幸且哀。他们记录感伤或快乐,荣耀或失意,幸福或苦涩,留下人生与时代的记忆。
-
中国现代小品散文主潮颜水生 王景科 著本书梳理并概括中国现代小品散文发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揭示了现代小品散文的审美原则与诗性智慧、个人主义与自我表现、乡土情结与家国想象等特征,重点分析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等十二位代表性散文家的个人生平与创作成就、散文思想与艺术特征的复杂关系,揭示各散文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及现代散文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书稿将十二位作家的创作特点加以归纳,诸如鲁迅的创造性、周作人的多样化、朱自清的灵魂美、冰心的清纯美、俞平伯的文学味、林语堂的幽默感、徐志摩的风致美、郁达夫的情感性、梁实秋的生活化、沈从文的风俗画、何其芳的独立性、李广田的乡土味等,这种观点不仅表现了上述作家的小品散文的审美特征,也体现了中国现代小品散文的美学风貌。
-
情理红楼史宜望每个《红楼梦》爱好者心里都有一部自己的《红楼梦》,笔者误入“红楼”,也发现了一部自己的《红楼梦》。《红楼梦》“大旨谈情”(第一回),是因为《红楼梦》最重要的主题是以“情”抗“理”,《红楼梦》故事可以简单地看成贾宝玉以“情”抗“理”的故事。本书立足《红楼梦》文本前80回,从“情”和“理”的角度来探索《红楼梦》,注重分析《红楼梦》各个人物的特点,使读者从小说故事和人物身上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对《红楼梦》一书有一全新的认识。
-
文艺学研究与自然科学方法祁永芳 著文学艺术研究对自然科学的借鉴在明清之际就初现端倪,五四时期达到 个高潮。20世纪80年代文艺学对包括“新老三论”在内的自然科学方法的大量引入可以看作是第二个高潮。第三个高潮是对生态学的接受,这一潮流至今方兴未艾。由于语境不同,这三次高潮中文艺学引入自然科学方法的侧重点迥然有别,学界对自然科学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本书主要以后两次高潮为研究重点,深入考察了文艺学研究在这两次高潮中引入自然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成败得失,以及这三次高潮之间的继承与 ,为 清楚地定位“方法论热”在学术 的地位提供了参照。
-
惟学学刊胡可先惟学书院是浙江大学文学院实现“两尖两体两翼发展” 的本科教育格局和“三古三新三足鼎立”的学科格局的创新举措。本书系依托浙江大学文学院惟学书院而编撰的论文集,以求是、创新为选编原则,体现学脉传承和学术前沿。重在收集中国语文学学科的重要原创成果,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献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等多个学术领域。旨在坚持“求是创新”的精神,为中国语言文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讨论的平台,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创新。“惟学”是根基,“惟新”是目标。
-
基于智媒体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利用研究孙岳兵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当前,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媒体正推动着传媒领域发生深刻变革,也就是从传统媒体、融媒体迈向智能媒体。本书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智媒体为工具、承载形式和应用方式,旨在探究红色文化资源之可视化传承、智能化利用及其动力机制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
行易知难赵毅衡本书是赵毅衡教授数十年中外文学研究的代表性论文合集,包括四个部分:“论中国文学”,解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命题;“论外国文学”,分析一些外国作家和作品;“书评集”为赵毅衡教授为一些文学理论著作写的序和书评;“自序与后记”则是对自己著作的评价。赵毅衡教授以学贯中西的深厚学养,明白晓畅的文风,为读者展示文学的*点与魅力。这些文章,语言通顺、理性,充满了思辨的智慧,中间时不时流露出各种复杂的真情实感。文章密集提到一些文、事、理论,很多地方还直接化用理论名句和古今中外著名的比喻,有大量的文学和理论知识,读者能够学习到很多。
-
西游记记(清)朱敦毅 评注,郭建 整理《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神魔题材长篇章回小说的代表作,自明万历间面世后,陆续有人对它进行评注。《西游记记》是清代现存《西游记》七部评注本中唯一的稿本,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据整理者郭建老师考证,本书作者“怀明”为浙江会稽人朱敦毅。本书内容包括正文和批语。其中丰富的批语对于《西游记》及其批评史研究、朱敦毅及其著述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朱敦毅富有内丹学南宗特色的批语还可为研究《西游记》长期聚讼纷纭的作者问题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思路。《西游记记》原稿本文字小而密集,多有涂改增删,辨识难度极大;遣词造句又过于随意,难理解、难断句之处甚多,给读者阅读造成了很大障碍。本次整理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游记记》稿本为底本,采用横排简体字排印,既尽可能清除原稿本字迹阅读障碍,为普通读者和专业学者的阅读提供方便,又尽可能尊重底本内容原貌,不过多影响其文献研究价值。本书的出版,能大大方便广大读者和相关学者的阅读,能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欧美文学的讽喻传统刘林著“讽喻”是欧美文学史上最具原创性、整体性和延续性的核心概念之一,至今仍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与研究。讽喻传统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彰显着欧美文学的文化底蕴、艺术创新和语言特征。本书系统考察讽喻传统的孕育与起源、发展与兴盛衰落与复兴,细读《伊利亚特》《奥德赛》《神曲》《鲁滨孙飘流记》《红字》《序曲》《都柏林人》《拍卖第四十九批》等16部经典作品,阐释斐洛、奥古斯丁、柯勒律治、本雅明、保罗·德曼、詹姆逊等13位理论家、批评家的讽喻理论命题,将讽喻传统的理论演进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从讽喻传统这一独特视角对欧美文学进行整体阐释。
-
汉语重动句的来源与历时演变研究赵林晓本书在对近代汉语重动句的来源与历时演变进行了全面、细致描写的同时,也对该句式(构式)的构成特征、功能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在语法系统中的地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这些理论思考,不仅可以厘清以往汉语语法史研究中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也可以修正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中的一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