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加拿大文学起源艾伦-特威格 (Alan Twigg)《加拿大文学起源:土著文化》是继《加拿大文学起源:首批入侵者》和《加拿大文学起源:汤普森开辟的贸易之路》之后的又一本介绍加拿大文学历史的书籍,其中囊括人物传记、文化和著书目录,如同文化新闻一般,传播着有价值的信息,让更多人了解孕育加拿大文学的土壤:土著文化。该书以荒原之声开篇,贯穿崛起的土著人自己的出版社及其出版的土著作品;以詹妮特·阿姆斯特朗的《加拿大文学起源:土著文化》开始记录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学活动;后又对文学活动中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和雕刻大师及55位值得关注的其他知名人士进行逐一介绍。《加拿大文学起源:土著文化》反映了土著人从只有口述文学、惧怕用笔写字到学习英语、用英语创作并自我掌控出版作品这项文学活动的发展,体现了土著人都市化自信心的崛起。《加拿大文学起源:土著文化》是一部详细介绍加拿大土著文化及追溯加拿大文学起源和土著文学的兴起与发展的译著。记录了1900年以来170多位加拿大土著文人(包括画家、雕刻者、 插图画家和编辑)以及他们出版的300多部作品的书籍。一位作者一个条目,不限定作家和主题,广泛地逐一介绍差不多延绵了一个世纪的土著作家及其相关文学活动。对于想要了解加拿大土著人是如何学习、运用并自我掌控其文学作品的出版这一文学活动及其都市化自信心是如何崛起的读者来说,此书是具有非凡的意义。
-
新世纪乡村叙事研究叶君著本书以新世纪以来出现的乡村题材小说,包括部分乡材非虚构作品作为观照对象,论述二十年来乡村叙事所出现的新质元素和诸多变貌。对近二十部乡村叙事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进行了细致、深入、不乏新意的解读,分析作家的创作动机还有表达意图。梳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乡村叙事的发展脉络,并对当下乡村现实图景有所揭示,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
-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17世纪英国玄学诗歌研究王卓 著本书主要采用跨学科的生态批评的研究方法,同时将文本细读与跨文化研究有效嫁接,在历史文化语境中分析17世纪英国玄学诗歌蕴含的生态文化思想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本专著首先简述生态批评的历史渊源,重点探讨生态文学的概念,生态批评的理论内涵,生态文学的思想文化基础,英国生态文学的开端与文学基础以及英国生态诗学取得的成就。其次,对17世纪英国玄学诗歌的源起与发展进行介绍,分析了英国玄学诗歌产生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及哲学渊源。再次,分别从主题、语言与思想、意象、巴罗克风格等几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英国玄学诗歌理论体系的特点、风格特征及艺术特色。随后,基于中西方文化具有共通共融属性的基本观点,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对邓恩、赫伯特、马维尔、沃恩、赫里克这几位代表性玄学诗人在诗作中体现的自然观、环境意识和生态思想进行尝试性研究,揭示其诗作反映的人与自然、文学与自然、文化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分析了英国玄学诗歌在生态文化思想方面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阐释二者之间的契合与共鸣。
-
巴特勒操演理论研究施海淑巴特勒提出的“操演理论”在女性主义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它对许多重要的范畴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比如性、性别、女人、身体等等。本书分别从“女人”的系谱和“身体”的系谱上,对巴特勒操演理论进行了剖析,指出了操演理论对于女性主义发展的独特贡献。
-
中国现当代作家与书法文化李继凯,孙晓涛,李徽昭就目前学术界情况而言,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与书法文化关联性的研究成果还很少见,特别是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尚是明显的薄弱环节。本书作者积多年治学之功,从文人书写行为研究角度,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书法文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使本书具有了显著的原创性和学术性。本书的出版将是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与书法文化这一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也将是这一论域的国内外本比较厚重的学术专著。本书从现象论、行为论、特征论、功能论、影响论以及史论结合等角度,将宏观考察与个案分析、历史分析与现实反思紧密结合起来,且从实际出发,广泛讨论了中国现当代作家与书法文化的关系,得出了许多实事求是的结论。本书倡导现代文人书法和文坛与书坛的对话及结合。本书对文学与书法的爱好者、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和意义。
-
屈原辞文体研究张世磊著本书以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从文体学视角出发研究屈原辞。作者先从文章体类角度将屈原辞分作诗体、赋体两类,每一类又依具体文本体征进行再分辨。再分辨时,根据先秦文体生成特点,着重从文体生成的文化依据、文本的艺术构思等视角立论,得出了一些新认识。
-
作为媒介的孔子学院矫雅楠孔子学院是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平台。从传播的视角看,孔子学院的“平台”定位以及“桥梁”和“纽带”的角色阐释,说明孔子学院在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践行多元文化理念方面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建构了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文化对话和文化共享的中间环境,成为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本书从传播的视角切入,以媒介环境学和普通媒介学为理论来源,运用基于结构和平衡的方法论路径,在对媒介概念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论证孔子学院媒介属性,分析其媒介功能.
-
辩证性的文学守望顾文艳本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进行历史钩沉与形态剖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世界的传播经历了冷战时期西德知识界于革命狂热中的政治异域化接受,以及东德知识界在政策迭绕下的功利性接受。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种传播路径逐渐汇人统的德语文学机制,形成以政治化接受为基本框架的多元接受范式。德语世界的接受主体从本土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出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政治化接受始终伴随着对同一种范式的批判与矫正,在辩证性的反思中守望着其尊崇的文学精神。
-
新中国70年 文学研究刘勇 谭望 等著本套丛书包括《新中国 70年文学研究》《新中国 70年文学发展》《新中国 70 年文学编年》三部,从文学本身和文学研究的不同角度切入,纵深发掘与整理,以期还原“文学”这一主题 70年来的演进与变革。《新中国 70年文学研究》主要统摄建国70年来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与变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70 年来走过一条曲折中前进的道路,经过了开创、发展、迁回、转机、出新局面的历史进程。现代文学研究者们不断更新、不断求索,寻求着现代文学研究焕发生机的道路。从鲁迅、茅盾、瞿秋白等人的作家作品评论,到《新中国文学大系》的各集导言,20-40年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奠定了丰厚基础。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走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文学研究带来了相应的冲击和刺激;文学研究内部的反思与探索,也凝聚了一代代学人的心血;内部与外部的双重作用,形成了不断变化的研究状况、研究特点、研究重点、研究问题,这些文学研究的细节有待我们梳理和把握。本书力图从建国 70周年的时间线索出发,详细梳理文学研究走过的历程,把握文学研究的不同面向,寻求文学研究与当代体验相结合的空间。
-
改革开拓与文学理想咸立强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