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文心夏丏尊、叶圣陶这是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设定的拟想读者是中学生,也包括教学环节另一端的中学教师,初登载于《中学生杂志》,由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共同撰写,作品完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心》以故事的题材将语文的知识串联起来,故事的情节自然有趣,语言通俗易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生涩的语文知识领悟消化,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语文方法和技巧的蒙书。全书以故事经营,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优点,在囊括“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陈望道序语)的同时,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氛围,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
性别理论的中西两地视野屈雅君本书介绍了性别理论在西方的发展源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他者哲学、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解构主义、双性同体观、身体理论、女权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哲学流派对于西方性别理论发展的影响,并介绍了性别理论在中国的接受情况。
-
从《诗》学到诗学黄贞权 著21世纪以来,诸多学者开始对《毛诗正义》的诗学、美学思想备加关注,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有方兴未艾之势。孔颖主撰的《毛诗正义》蕴含极深的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矿藏,正等着我们去发掘和开采。对《毛诗正义》——中国经典注疏进行个案研究中,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阐释理论和批评方法。发掘中国对《诗经》的阐释、接受、推崇过程中所产生的诗学、美学理论话语,可以发现《诗》学到诗学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嬗变和《诗》学阐释范式。因此,本书通过中西比较、互证,把宏观的《诗经》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接受、嬗变与微观的《诗经》阐释文本相结合,在不陷入西方理论圈套下,对中国文论、美学话语进行精析。既对不同时代《诗经》阐释的文献进行梳理、廓清,又富于理论的深层阐释和归纳,从而揭示出《诗》学到诗学转变的文学活动规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张煦侯文史论集张煦侯本书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第二辑中的一种。本书从张煦侯先生生前学术著作和论文中遴选精彩论述20余篇(段),如《通鉴学》《先秦两汉文论》等著作选粹、《万季野与明史》等论文。所选论著涉及文学、史学、语言学、文献学等方面研究,体现其宏阔的学术视野,代表其高品质的学术水平,反映其长久的学术生命力。
-
晚清诗坛中的诗人张之洞米玉婷张之洞不仅是近代政坛中的一位名臣能吏,亦是晚清诗坛中的领袖人物和学术思想界的中坚。不管是写诗作文,问学论道,还是行为处事,张之洞都以平正通达、典雅庄重为旨归,所以他于诗歌所讲求的“崇雅尚正”,就是以他性情、修身之正为基础的。张之洞于诗歌之功,乃在于晚清宗宋诗风大盛之时,调和唐宋,主张“宋意唐格”,力求“中庸”、雅正。而其所提倡之“清切”说,颇有诗学价值,但同时也有认知的局限性。张之洞身居高位而能打破门户之隔,包容多种诗风,兼其诗学思想富有独特风格,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的诗歌交流,影响了当时的诗坛风气。本书从文学和诗人的角度研究了维新政治人物张之洞及其诗学贡献
-
他者·他性·他我段燕著本书从动物研究视角出发,兼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研究、生态批评、精神分析、新历史主义、后人文主义和认知动物行为学等理论,重点考察库切的《动物的生命》、辛哈的《动物之人》、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温顿的《浅滩》等当代新英语小说中的动物书写,探究关于动物的文学再现及象征意涵与真实动物之间的关联,论释对动物的不同认知如何影响其在人类社会的命运及人类自身,分析文学艺术如何为动物发声而不落入人类中心主义想象窠臼,追溯动物在形塑人类的人格内涵与文明进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并将这种追溯置于当前现实语境观察其所产生的意义。
-
清末民初小说语体研究何云涛 著本书以清末民初小说语体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全面系统地论证清末民初小说语体在汉语书面语文白消长过程中独特的历史价值。本书对清末民初的小说语体进行比较详尽的分类,探视小说语体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分析清末民初小说语体演变趋势特征背后的文体观念、雅俗审美观念以及士人复杂心态,探讨社会运行机制的变化如何加速白话取代文言的质变过程。在清末民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中,文白的兴衰交替沿着其历史轨迹进入转型时期,自然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政治的语言三者胶接在一起,共同促进了文言向白话的转变。
-
英语世界《红楼梦》经典化历程多维研究张丹丹本书为2017年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两岸三地小说英译话语系统研究”阶段性成果。内容分为六部分:部分为整体构建和基本框架。第二部分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时代大背景下,探讨中国文学外译进行理论建构,回答中国文学外译的本质要求。该部分立足整体的文学外译大视角,从总结经验、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增信释疑、凝心聚力以构建文学外译软实力系统等方面,深入解读总书记就2015年5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主要围绕《红楼梦》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历程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展开探讨。第四部分从数字人文视域对经典化过程中的《红楼梦》多译本进行宏观和微观、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多维考察和分析。第五部分对林语堂英译《红楼梦》假说的考证过程呈现。第六部分为结论。本书尝试廓清《红楼梦》英译历史长河的全景图,该图既可宏观地历时展示,亦可聚焦到微观细微甄别,展现了多维立体化的研究思维。对《红楼梦》英译的翻译路径进行了多维侧面考察,对具体的文学翻译实践起借鉴意义。
-
郑玄注《易》表说魏代富 著本书分为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部分以郑玄注解《周易》为研究对象,借助《周易郑注》和《易纬郑注》二书,采用表格与文字结合的方式,探求郑玄阐释《周易》所用的理论,并论述理论的渊源、演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其所用理论的合理性进行评判。附录部分为《周易郑注》和《易纬郑注》七种,在移录原文的基础上,校勘文本,是正文字,为研究郑玄易学思想提供合理可靠的文本。
-
叙事中的政治张开焱 著本书从叙事政治学角度对20世纪以来的重要成果进行清理。全书共分四辑,每一辑由若干篇有内在关联的论文构成。第一辑致力于对于当代叙事政治学主要学者的学术思想进行概要性清理,主要有结构叙事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巴赫金和后经典叙事学重要学者的成果扫描。第二辑到第四辑分别对普罗普、格雷马斯、托多罗夫、卢卡契、詹姆逊、巴赫金等重要的叙事理论家的代表性著作进行深入阅读和清理,尤其重点研究了詹姆逊和巴赫金的代表性著作,对他们的叙事政治学和小说政治学构成的主要方面进行研究和评析,以展示他们成果的洞见、价值和启示,同时也揭示他们理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此提供作者的思考。本书作者长期研究叙事文化学和叙事政治学,对有关问题有自己深入的思考,也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所以,本书不仅是一部客观清理研究对象的著作,同时也充满内在的反思性和对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