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研究聂萌 著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成就优选的一个,也是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以后英国重要的诗人。他一生钟爱自然,自然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而特别的角色,对自然的观点与感受也成为他诗歌的主题。本书作者研究发现华兹华兹的自然观曾受到泛神论、自然神论、基督教及浪漫主义四种影响,且历经修正与重组,因而分四章分别从泛神论、自然神论、基督教和浪漫主义对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本书不局限于某种既定的方法,也不局限于以华兹华斯为研究的对象,而是通过研究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变迁及构成,呈现出给予他影响的那个时代的种种思潮。全书在方法上比较注重对研究对象“时间性”的把握,抓住了影响华兹华斯抉择的三个重要瞬间,即法国大革命、约翰船难、晚年修订《序曲》,使人物研究更富于动感、更鲜活。作者还引入了国内的华兹华斯研究很少涉及的材料,详细对勘了《序曲》的两个版本,翻译并分析了华兹华斯在约翰船难之后所......
-
多维学科视域下的中西文学研究黄义娟 著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在新兴学科林立的世界当代学术园林中,比较文学无疑是引人注目的“显学”。本著作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视域,以中西方文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文学与哲学、心理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关系,重点考察了中西方文学中蕴含的其他学科因素.
-
《沧浪诗话》在英语世界的跨文化传播研究钟厚涛 著本书主要探讨《沧浪诗话》这部中国古代诗话体理论著作在英语世界的文化重构过程中,是如何被选择、被翻译、被引用、被阐释、被定位、被挪用、被重构的,又是如何与英语世界的文化发生碰撞、关联、对话,甚至是走向杂糅的。本书详尽论述了斯宾迦“强烈需求”下诞生的初次英译、德国诗人的英语翻译、主动偏离中国权威底本的全译、刘若愚空白场域中的艰难突围、欧阳帧的“透明之眼”和对西方“视觉中心”的超越、林理彰的长久倾心与对《沧浪诗话》的创意解读等内容,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有益的借鉴。
-
从时间到语言申屠云峰 陈建伟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保罗•德曼解构文论与欧陆思想关系研究”的结题成果。本书主要描述和探析美国解构主义文论家保罗•德曼从受现象学研究影响的浪漫主义研究到开辟出具有美国特色的解构文论的理论轨迹,集中讨论德曼如何自1950中期至1970年代末从荷尔德林、海德格尔、尼采和卢梭等欧美思想家那里借鉴理论资源而创建出自身的理论体系。本书将是国内较为系统地论述德曼文学研究理论演变过程的专著。
-
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的文学研究王凯本书结合史料,考证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的文学活动与作品;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以王权为视角,论述公元3世纪-9世纪的大陆移民与文学(文字)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日本列岛内文学产生与大陆移民势力消长之间的关连,并通过考证古代歌谣、和歌以及汉诗中的大陆移民作品,对其形成背景、内容及其意义进行了挖掘阐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大陆移民与当时文化的关系,阐述了大陆移民对日本文学,乃至东亚古代文学产生的重要性。全书以严谨扎实的史学考证作为论述的基础,通过细致入微的个案分析,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文学产生这一宏观的历史进程。
-
晚明诗人程嘉燧诗歌创作及理论研究黄凌云程嘉燧(1564-1643),安徽歙县人,明代书画家。精音律,工山水,其诗文为钱谦益、王世贞等所推重,为晚明文坛引领诗风转向的关键性人物。本书稿以程嘉燧的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将程嘉燧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作为研究主体,结合程氏的交游、行旅、绘画等,勾勒出程嘉燧一生的文化行旅及其对晚明诗坛的意义和影响。
-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德]卡尔·马克思本书收录了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梅林版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完成于1841年3月底,他在当年的4月15日,于本人未到场的情况下,以该篇论文获得了耶拿大学的博士学位。不过这篇论文在马克思生前并未发表,它首次发表在梅林编辑的《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斐迪南·拉萨尔的遗著》1902年斯图加特第1卷里,但是删掉了绝大部分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27年历史考证版第I部分第1卷第1分册收录的则是完整版本。本次影印,将两个版本合成一卷,以充分还原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历史面貌。
-
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年编·2021梁鸿鹰 何弘本书汇集了2021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领域的优秀作品,从视野·探索、现象·思潮访谈·评论等方面勾勒出2021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全貌。并收录《2021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等对网络文学发展进行盘点与综述的内容。本书呈现了网络文学的创作状况、对网络文学发展的理论探讨、网络文学的行业发展现状等,是网络文学研究的年度成果。
-
文化与诗学-文学理论王一川 赵勇本书是一本学术论文集,分五编,分别为“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战时文艺与传统想象” “修辞学与西方文艺思想史”“青年锐评”“书评”。本书收入的论文多出自名家之手,思理深湛,精彩纷呈,在不同层面反思并追问理论研究之现实感的重塑,以及知识路径变革等诸多问题及若干认知层面,对于推进当前文学理论研究,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也有部分选自青年新锐学者,角度新颖、思想独到,有一定的思想力。所选论文都有精深的思想辨析和学术探讨,能给当代中国相关学术以很好的参考。本书没有内容导向问题,具有学术价值,格调高远。
-
批判文学台独赵遐秋、曾庆瑞本书收入了30余篇批判“文学台独”的文章,全面系统地论述和批判了“文学台独”逆流。台湾文化、台湾文学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近些年来,台湾的“台独”势力在精神文化领域包括文学领域大搞“文化台独”,妄图从精神、文化、情感上或者说从根本上逐步割断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文学台独”从它出笼的那一天起,就遭到了以陈映真先生等为代表的台湾文学界主张统一、爱国进步的文学家们的坚决抵制和有力批判。他们深刻揭露了“文学台独”言行的分离主义的真实面目和反动本质, 深刻剖析了包括“文学台独”势力在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相勾结的背景, 深刻批判了“文学台独”反民族、反历史、反文化、反文学的荒谬性和危害性。 发生在台湾岛上文学界的“统” “独”之争,引起了祖国大陆思想界、文化界的极大关注,一部分文学工作者也纷纷加入到斗争的行列中来,本书作者赵遐秋教授和曾庆瑞教授就是其中的两位。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文学理论工作者饱满的爱国热忱、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这部著作的出版,必将为深入开展批判“文学台独”的斗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我们文学战线上开展与“文学台独” 的斗争、增进两岸文学界维护中国文学同一性的共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