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文学理论周宪二十世纪是知识生产"大转型"的世纪,文学理论则是名副其实思想先锋,它的发展不但彻底改变了这门古老的人文学科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这个世纪最重要、最新潮或最有影响力的思潮,一个接一个地登上文学理论的舞台。文学理论在这个世纪经历了一系列重要转变,从其现代范式向后现代范式的转型最为显著,它们突出地呈现在文学理论的若干基本问题之中。本书聚焦于四个基本问题的从现代到后现代范式转型: 知识学与理论取向,话语与文本,意义与阐释,意识形态、认同与经典。
-
拉辛与莎士比亚[法国]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莎士比亚与拉辛分别作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代表,象征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美学观点与封建贵族旧艺术的对立。司汤达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为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开辟了道路。本书还增收了司汤达《旅人札记》(选)、《意大利绘画史》导言、《阿尔芒斯》前言,以及司汤达一部未完成小说《吕西安•勒万》的序言等。
-
符号学理论[意大利]翁贝托·埃科《符号学理论》是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托?埃科的理论代表作,成功构建了一般符号学的理论体系,是继索绪尔和皮尔士之后的权威符号学论著,在西方学术界备受推崇。全书共分五章,分别阐述了符号学的基本术语、概念及理论体系,对“符码理论”“符号生产理论”等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本书为理论界提供了一般符号学的经典理论,而埃科一生的研究和创作道路,无疑是体现符号学与写作,乃至文学理论与写作之间关系的最佳例证。
-
文学批评的革命者[英] 特里?伊格尔顿这部特里·伊格尔顿的最新作品逐一回顾了五位文学批评家——T.S.艾略特、I.A.理查兹、威廉·燕卜荪、F.R.利维斯、雷蒙德·威廉斯——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于文学批评领域做出的种种关键推进。这五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批评家在充满变革与重生的二十世纪汇聚剑桥,使传统的文学批评焕然一新,担负起对社会现状的道德责任。无论以经历、影响力,还是以对文学与文化批评的贡献而言,伊格尔顿都无疑是向今天的读者重新介绍这段曾深刻影响他的辉煌时代的最佳人选。
-
个作为量化标记的研究粟向军本书从形式语义学的角度对汉语中使用频繁、分布广泛,素有“通用量词”之称的汉语量词“个”的属性和功能等开展研究,对厘清相关争议从语义学上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本书从通用量词“个”的外部语义关系分析入手,比较了“个”与其他个体量词之间的语义差异,强调了量词“个”特有的语义语法特点,指出“个”的本质功能就是作为量化标记。二、本书对“个”作为量化标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使用频率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考察,利用详实的数据观察与分析验证了“个”表量的通用性。本研究明确了通用量词“个”的概念内涵,揭示了“个”的本质属性,合理解释了“个”的通用性,有助于揭示汉语名量与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汉语量化现象的内在规律。本书以英文为媒介,有利于促进现代汉语量词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在国际语言学界的交流传播,助力讲好中国语言学故事,同时本书稿不囿于纯理论语言研究,而是将理论分析与语言事实有机融合起来,力求相得益彰。
-
文艺百家谈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百家谈(2020年第1—2辑 总第25辑)》全书分为四个栏目:全国知名文艺评论家看安徽、新时代文艺研究、安徽原创文学、评论新锐,内容涵盖文艺理论、美学、艺术史、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以及网络文艺、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等各个方面。收录的文章立足当今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辉煌现实,紧扣时代脉搏。文章视角新颖,思维缜密,语言生动。书稿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安徽文艺评论界的新境界,新高度。
-
差异的视角王学海本书是差异视角下的文学评论集。文学评论不是一种优劣的判定,更非定性,而是艺术与思想审美的可能分析,并相应给予审美价值上的社会性阐释。置于差异的视角下文学评论,是在理解作品并联系作品与之产生时的文化关系后,试图找到可与随之呈现的公共空间正反相呼应的批判触角。本书作者在面对作品滚滚涌来的字潮时,寻找到作品中的个性,以及作品蕴涵的文化态度的自然性和自觉努力。
-
英国文学解码杜维平该论文集收录作者近些年发表的英国文学方面论文共13篇,涉及作品几乎涵盖英国文学从文艺复兴时期至今,均是小说、诗歌和戏剧名篇。这些文章的主要特点是以文本细读法为主,只是必要时结合文学理论,旨在试图合理把握作家创作意图。同时,在这些论文中,细节往往成为发现问题和创新的出发点,也正式由于牢牢地把握住了细节,许多文章观点新颖,具有较强独立性。笔者希望,在文学理论主宰外国文学研究的今天,该论文集能够使读者意识到文本细读在作品分析中的重要性。
-
晴耕科研,雨读金庸徐鑫本书是作者在发表于科学网博客上的科普文章和在北京大学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的讲座基础上撰写的。本书面向刚刚走上学术发展道路的科研新手和有志于此的年轻人,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入手,畅谈学术成长道路,总结科研规律。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纵篇,以金庸小说中的“天射神倚”为主线,建立金庸小说的武学体系架构,梳理武学发展史;中篇为横篇,分析金庸小说典型人物的武功发展脉络,总结经验和教训;下篇为外篇,主要论述个体选择对于武学发展的影响。本书**的特点是为金庸小说架设了底层逻辑主线,即武学,从而对个人学术成长和发展有所启迪。 本书可供有志于学术的专业研究人员、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阅读,也适合作为金庸小说爱好者的读物。
-
齐鲁文化探究与传承贾庆萍 主编,李苗苗,王檬 副主编齐鲁文化指的是以先秦齐文化和鲁文化为渊源而发展建构起来的地域文化。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产生了以姜太公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学说,又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本书从影像视角下的齐鲁文化传承与传播角度,诠释了齐鲁文化的特点、功能和社会功用,对齐鲁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视角独到、研究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