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汉字百话[日]白川静著 郑威译汉学家白川静渔经猎史,融合了对神话、考古、民俗、训读细节的敏锐观察,捕捉每个文字构件所隐含的象征意义,并援引《诗经》《礼记》《周易》《楚辞》与日本《万叶集》《古事纪》等经典,对甲骨文、金文进行了独到的解析。全书由十部分构成,每部分包含十个专题,共计一百个专题,是以名为《汉字百话》。作者辟出专章来探讨汉字存在的意义、汉字的形式之美,以及汉字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日本的重要影响。作者对汉字的热爱与钻研,对汉字文化的倡导与支持,对中国本土的汉字学研究也有着独特的借鉴意义。
-
《文心雕龙》的写作学戚良德 主编;王万洪 著本书第一次从写作学角度阐述《文心雕龙》立体、精深的写作理论,从《文心雕龙》的组织结构和理论体系出发,实事求是地在原著内证中寻找坚实的证据,以还原《文心雕龙》写作学著作之真面目。本书认为,《文心雕龙》以宏大的宇宙意识和厚重的人文意识为写作出发点,其写作学理论包含了写作生成机制论 、写作思维论、写作风格论、写作技法论、写作状态论、写作发展史、写作文化论 等内容,是中国古代结构体系最严密、理论成就最高的写作学名著。
-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英国史马里奥特本书是一位历史学家对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包括《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约翰王》《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八世》等进行的一次深入研究,涵盖从13世纪至15世纪的英国历史。作者马里奥特试图对莎翁关于英国历史重要阶段的演绎进行评判,并从中得出某种政治教训。在他看来,莎士比亚虽只是一个戏剧家而非历史学家,有时会杜撰一些人和事,但这些只是为了成全戏剧效果,并非刻意纂改历史。作为莎士比亚研究领域内的一部扎实的、重要的著作,本书对国内莎学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
雨果论文学[法]雨果 著 柳鸣九 译雨果的文艺理论论著既是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重要的理论文献,也是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一个理论标本,今天对我们仍有思想材料的意义。雨果在多篇文学评论和作品序言中批判陈旧的伪古典主义,呼吁新时代需要新的文学,阐释文学的社会作用和诗人的社会职责。
-
《世说新语》风物余佐赞中国文学中,《世说新语》无疑是古典精粹,其所蕴含的各类信息是了解魏晋生活日常与文化的重要线索。本书以《世说新语》为底本,从长物、饮食、民俗、礼仪、服饰、军政、官场等十个方面,展现魏晋时期的衣食住行、思想风尚、民俗生活、社会文化和政治景观,还原出一幅完整的魏晋社会生活图景,表现出魏晋时代的风华与气象,不失为一部“魏晋生活小百科”。
-
乔伊斯的声音[美] 休·肯纳著,吕国庆译《乔伊斯的声音》(Joyce's Voices)是肯纳影响深远的两部乔学专著之一,由吕国庆将其译成中文,附以必要的注释。本书极具穿透力地洞见了乔伊斯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以自然主义开篇,以戏拟煞尾的文类结构。书中揭示了乔伊斯在《尤利西斯》的叙述肌理中扮演双重身份的方式,由此在叙述语境中形成众声喧哗。在这部专著中,肯纳为乔学贡献了一个核心概念:“查尔斯舅舅原则”(Uncle Charles Principle)。这一原则要求:讲述给我们读者的事情只是观察者可能经验的,并且这些事情是按照观察者经验它们的次序被讲述的。此外,经验等同于诸感官不同官能报告的信息。肯纳创造性地穿透叙述肌理的洞见,不但让读者借此从微观语境洞悉乔伊斯小说语言生成的结构特质,而且让读者看清《尤利西斯》所成就的叙述复杂性与叙述深度如何颠覆了传统的小说写作,由此在英文小说史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
苏东坡七讲张炜如果要挑选一位最受现代人关注的古代文学家,也许非苏东坡莫属。作为中华奇人,从享受尊荣到跌落谷底,人生奇崛陡峭,千年热议不绝。苏东坡是北宋第一高产作家,有关著述可谓汗牛充栋。言说其人遂成为至难至易之事:难在海量资料披览无尽,作业俱已周备;易在几成共识相互借鉴,最可敷衍成书。自现代作家林语堂的“苏传”问世,可说高标卓立,追随者众,蹊径难寻。苏东坡就此成为当代人熟悉的“概念”:面目固定笑容可掬,诸事重叠大同小异。张炜以十数年深研之功,兼诗学、写作学、文学批评、作品鉴赏、历史钩沉及社会思潮溯源之综合探究,力避俗见直面文本,每言必得凿实,质朴求真,还诗性与生存实境,直抵人性深处。全书分七章并一百二十余题,每题必有独见,每见必得服人,呈显出独有的思想深度与文章才情。苏东坡以华采越千年,张炜以神思共婵娟,为网络时代的苏学爱好者再摆一道精神盛宴。
-
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张柠本书主要介绍1949—1965年间中国大陆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本书是作者在编撰《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过程中大量积累的原始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对一些重大问题主观评价较少,以客观材料的陈述为主。本书特别关注当代中国文学“前17年”的文学生产环境、作家队伍的形成、作家管理和培养模式、作品生产和传播方式、重大社会文化思潮的来龙去脉,以及在这种特殊的文学环境之中文学叙事模式、抒情风格等文学形式和文体学的形成机制。 本书是作者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全书材料丰富,史论结合,并对当代文学的一些重要作品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作者对全书文字,包括引文和注释,作了认真的校阅修改,并依照当前的学术规范,添加了索引,以期更便于读者了解相关研究的重点与脉络。
-
论语译释罗晓晖我年轻时就读过《论语》。出于对孔子之教的敬重,我较早就发心写一本《论语》的译解,让十五岁到七十岁的中国人都能阅读。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必须要表意清晰明确,同时又力求简明,避免烦琐。两项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本书主要从两个角度作了这方面的努力:一是“译”,就是翻译,以直译为原则,有时也为表意清晰而在译文中作十分克制的添加;二是“释”,就是解释,或解释为何如此翻译,或对译文未必清楚的地方作适当的补充。二者的结合,就是这本《论语译释》。
-
从南京到北京余来明南京温婉柔媚,北京刚劲峭拔。明太祖据金陵而得天下,明太宗兴北平而继正统;其间又有建文一帝,其命虽促,却多得后誉。士逢其时,既幸且哀。他们记录感伤或快乐,荣耀或失意,幸福或苦涩,留下人生与时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