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个作为量化标记的研究粟向军本书从形式语义学的角度对汉语中使用频繁、分布广泛,素有“通用量词”之称的汉语量词“个”的属性和功能等开展研究,对厘清相关争议从语义学上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本书从通用量词“个”的外部语义关系分析入手,比较了“个”与其他个体量词之间的语义差异,强调了量词“个”特有的语义语法特点,指出“个”的本质功能就是作为量化标记。二、本书对“个”作为量化标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使用频率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考察,利用详实的数据观察与分析验证了“个”表量的通用性。本研究明确了通用量词“个”的概念内涵,揭示了“个”的本质属性,合理解释了“个”的通用性,有助于揭示汉语名量与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汉语量化现象的内在规律。本书以英文为媒介,有利于促进现代汉语量词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在国际语言学界的交流传播,助力讲好中国语言学故事,同时本书稿不囿于纯理论语言研究,而是将理论分析与语言事实有机融合起来,力求相得益彰。
-
中国当代小说八论张学昕 著本书是关于八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贾平凹、阿来、格非、迟子建、苏童、麦家、余华的作家、作品的专论。面对这些持续性写作三、四十余年的中国当代作家,本书的每一篇文论,都立足于探讨他们的写作发生、各自的文学地理版图,及其文本内涵,重要文学价值和独特的美学意义,他们的个人文化气度和想象力。
-
阿来研究陈思广本书为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论文集,收录文章30余篇,围绕阿来及其文学创作理念、阿来作品的传播,以及与阿来相关的作家作品展开研究。如曹顺庆等的论文《国际视野中的阿来研究》从宏观视野探析阿来研究在海外的传播现状,其余文章探讨了阿来小说的译介情况及彝族当代诗歌在海外的传播接受,兼论阿来文学创作所受的多方面影响。另外对与阿来创作有交集的当代重要作家如吉狄马加、阿库乌雾、罗伟章等的作品从人类学、叙述学、接受美学等角度展开学术探讨。另有关注少数民族神话学研究的文章,对彝族神话研究做了综述。全书所选文章有较高学术水平,对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学面貌有积极作用。
-
日本女性文学解读李先瑞 王伟伟《日本女性文学解读——日本著名女性文人评析》是以日本女性文人为主线,围绕50位日本著名女性文人展开研究,其中包括小野小町、藤原道纲母、清少纳言、紫式部、和泉式部、冈本可能子、宫本百合子、吉本芭娜娜、青山七惠、金原瞳等,主要讲述各个时代著名女性文人的生平、思想形成情况、主要作品及社会影响力等。该书可以使读者比较清晰地了解日本女性文学的发展概貌、产生的历史背景,对全面了解日本女性文学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和研究价值。
-
黑龙江蓝皮书王爱丽,郭淑梅 著《黑龙江文学发展报告(2022)》对2021年的黑龙江文学发展动态,对黑龙江作家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史背景下,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文学实践中,所进行的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奋力书写地域文学新篇章的突出成就,对黑龙江文学大事件、文学批评与研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回顾与总结。
-
曹顺庆论中国话语曹顺庆 著本书是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的学术文选,共分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中国文论 '失语症’”“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中西诗学范畴比较”“比较诗学与总体诗学”“世界文学发展脉络”“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比较文学变异学”“跨异质文化与跨文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12个专题。本书旨在以精炼、易懂的语段体现曹顺庆教授对各论题的思考,为读者了解知识、查阅文献、交流学术提供便捷之径。
-
从《马桥字典》到《山南水北》龚政文从《马桥字典》到《山南水北》
-
晚明诗人程嘉燧诗歌创作及理论研究黄凌云程嘉燧(1564-1643),安徽歙县人,明代书画家。精音律,工山水,其诗文为钱谦益、王世贞等所推重,为晚明文坛引领诗风转向的关键性人物。本书稿以程嘉燧的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将程嘉燧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作为研究主体,结合程氏的交游、行旅、绘画等,勾勒出程嘉燧一生的文化行旅及其对晚明诗坛的意义和影响。
-
杨慎《升庵诗话》与明代诗学高小慧 著本书对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展开深入研究,旨在揭示该书与明代诗学之间的学理关系。
-
一切都来得及麦家只要心还跳动,希望就不会熄灭。本书精选《风沙星辰》《西线无战事》《相约星期二》等11部文学经典,以“生死观”为主题进行解读,带领读者在一堂堂“生死课”中参透生死这个终极问题,进而活出坦荡而精彩的人生。解读文章将每本名著拆成7个部分(一周读完一本名著),文字由浅入深,将一本本厚厚的原著各浓缩为万字精讲,“把书读薄”;又带领读者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的同时,理清故事脉络、剖析人物性格、梳理干货亮点,帮助读者领会全书主旨和深刻意蕴,“把书读透”。每部作品还配有一个二维码,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可以聆听专业主播的深情解读,在悦耳的声音中感受文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