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文艺学研究的多元开拓苏宏斌 主编本书收录了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教师的论文代表作,包括王元骧、徐岱、徐亮、金建人、李咏吟、苏宏斌、邹广胜、梁慧等专家和学者共45篇论文,内容涉及文艺学基础理论问题、美学和艺术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等文艺学研究的主要领域。这些论文选题多样,既有对文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文学的本质等重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文艺学和美学发展历史的梳理,以及对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个案分析,从整体上反映了浙江大学文艺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学术水平。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年选杨娟 著本书为分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三个栏目。提出“回到文本”“深入生活”“中国与中国化”以及“身体理论、言语行动与文艺理论的‘文化化’”几个关键论题,在对这些论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总结2020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发展的优点,剖析其中的缺点,并提出推动学科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
初学的时髦周黎燕借鉴文学社会学,本书考察作为一种“社会事实”,海派文学场各类行动者的位置、习性,及资本运作构成的权力关系和区隔网络,揭示文学生产的社会实践和力量规制,从而探究文学与社会、虚构与现实的复杂关联及历史意味。从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重读海派文学及其发生;阐述文学生产与作家意识的关系,考察海派作家习性养成及其资本积累的历史化过程;阐述文学传播与报章传媒的共谋,报纸、期刊等跨地域、跨界传播促成文学场的扩张与蔓延;阐述文学出版与社会机制的关联,及其对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构建的意义;探讨文学消费与大众接受的运行规则及内在逻辑,探析海派作家别样的思想路径与文化诉求。
-
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陈斯鹏 著本书选取战国楚系简帛这一时代和地域都较为明确的语料为研究对象,首次系统考察了楚系简帛中一字形对应一音义、一音义对应一字形、一字形表多音义、一音义用多字形等字词对应关系,分析了楚系简帛中字形的习用读法和音义的习用字形,以及字形与音义对应关系中的内部差异、代偿与分工、专造字等现象。研究建立在大量字形、音义个案的穷尽性调查基础之上,尤其注重高频字形的读法和常用词、基本词的用字考察,较为清晰地呈现了楚系简帛字词关系的主要特点。本书是第一部全面深入进行汉语断代分域语料字词关系研究的学术专著,在文字学理论探索和疑难字词考释等方面均有不少创获。初版十余年来广受好评,曾入选2010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先后荣获罗常培语言学奖一等奖(2012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李方桂语言学论著奖特优奖(2014年)、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2019年)。此次修订再版,除订正初版中的个别疏误外,以按语形式对一些新材料、新认识等作了补充说明,并编制字词和术语索引,以便读者检索。书后另附作者近年新作论文三篇,对新出清华简中若干重要字词关系进行了考辨。
-
跨文化视野下的老舍研究李东芳等著老舍的跨文化视野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老舍早年的欧游经历和社会活动,形成了其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基本视点:既不因热爱本国传统文化而护短,也不因盲目崇拜他国文化而自卑。作为一位具有传统人格和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老舍对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文化进行了独具慧眼的理性审视,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对比、互鉴,显示出宏大的思想视野。
-
行走李怡主编本书是西川论坛2011—2020十年间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的纪念集,记录了西川同仁的历次论坛等活动,收录了代表性成果,呈现了李怡等学者提出并共同完善的诸多学术理念,同时也是对这十年间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一个重要方面的记录。本书所列教学与学术的情况已经成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案例,属于教育BU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研究课题“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共同体研究”代表性成果以及教育BU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面向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时代的新文科建设”代表性成果。
-
中外交流与13-14世纪丝路纪行文学研究邱江宁,唐云芝 著13-14世纪的中国由于蒙古人的世界征略活动,实现了沙漠与海洋两大出口的全球性开放格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西方经贸与文化交流臻于鼎盛,这个时期的丝路纪行文学也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与包容的典型代表。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3-14世纪丝路纪行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配合研究生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中外交流与13-14世纪丝路纪行文学研究》而撰写和出版的线下辅助教材。全书由绪论、正文及附录组成,在文献总述之外,主要围绕“西游纪行系列”“西南丝路纪行系列”“草原丝路纪行系列”“海上丝路纪行系列”“东游纪行系列”“丝路与城市系列”等六个系列的主题,全面梳理与深度阐析13-14世纪丝路纪行文学文献面貌及其成就,揭示13-14世纪时期中国与世界的密切交流与对话历史。该书对于理解13-14世纪“中国形象”在全世界尤其是欧洲产生深远影响,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作为高校研究生学习的教材,也对专业研究者具有参考意义。
-
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周启超《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第8辑)》是由周启超教授主编的文学理论文集,是国内面向多语种译介国际文论界与比较文学界前沿成果的学术著作,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斯拉夫文论经典汉译与大家名说研究”(项目编号17ZDA282)阶段性成果。本书践行“多方位吸纳与有深度开采”“开放与恪守并举”“反思与建构并行”这一基本理念,放眼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欧陆文论、当代英美文论、当代斯拉夫文论、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等研究领域,秉持前沿性译介与基础性研究并重、研究成果与学科态势兼容的编辑方针,力求为学界同仁提供一个切磋问题、交流观点的互动平台,适合文艺学和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研究者研读。第8辑重要的主题是为纪念二十世纪著名符号学家尤里·洛特曼百年诞辰,特此收录了尤里·洛特曼的文章《文学学应成为一门科学》,以及著名小说家翁贝托·埃科等人对洛特曼的评点文章多篇。本书同时收录了理论大家罗曼·雅各布森、罗曼·英加登等的诗学与语言学文论,并聚焦于现代斯拉夫文论领域,选篇优秀,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很强的专业性,反映了国内译介和研究外国文论方面的水准。
-
叙述声音研究刘碧珍 著叙述声音是一种比喻意义上的声音,有多重内涵。它隐喻作者意识在叙述话语中留下的迹象,这些话语迹象可为读者感知,体现着叙述主体与叙述行为的关系。叙述声音是重要的叙事学术语。出于多种原因,此概念长久以来未被准确定义,因此有必要对叙述声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本书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叙述声音的概念、来源、构成、分类、特征和功能等方面开展研究,阐释了它在文本建构、读者接受和文化交流中的意义与价值。
-
启蒙的风景韩春燕 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库-启蒙的风景:百年中国乡村小说嬗变》试图对中国乡村小说的百年历史进行一次细致的探究和深入的发现,以期呈现百年来中国乡村小说内部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全书主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历史中乡村小说的“自然”与“风景”之变、“空间”之变、“主题”之变、“语言”之变、“民俗”与“器物”之变,进行了详尽且细致的梳理与论述。这些论述是一次文学历史长河的逐浪,也是一次乡村世界的旅行和游览,乡村世界的外部风景是走向乡村世界的路径,是乡村世界的前世今生和参观指南,当我们在这条通路上,抵达目的地时,可以按照路标的指示逐一观赏到乡村的内部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