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海外华文文学的跨界研究王列耀 等著海外华文文学,本质上就是从“跨界”而产生的学术空间。海外华文文学的发生源自作家的跨界“旅行”,海外华文文学拓展与发展的动能也源自作家自发与自觉的反复“跨界”。本书通过对“跨界”现象的集中性研究,找寻海外华文文学发展中的新动向,把握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前沿性学术命题,从跨文化、跨语言、跨媒介、跨族裔、跨学科等角度,发掘、清理、研究具有趋势性、冲击性、持续性、方向性的重要“跨界”现象。
-
探骊拾微张宗友本书为张宗友教授近十余年来研习古典目录学的论文选集。共选文十四篇,涉及《别录》、《七略》、《晋中经簿》、《七录》、《七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代表性书目,以及刘向、刘歆、荀勖、王俭、阮孝绪、朱彝尊、纪昀及王重民等著名目录学家。古典目录学兼具学术史性质,关涉古典学术之各个层面;虽是入门之学,但在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等不同视角之观照下,可以深入讨论的问题极多,本书研究深入,多有创见。
-
文化体验设计与营销杨红、张天慧、付茜从“体验经济”到“文化体验”,文化艺术在体验经济中的地位应当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国内文化艺术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均呈现体验化发展趋势,大量文化体验类产品、服务、项目、活动推出,甚至达到了无体验不消费、无体验不精彩的程度。然后,让文化具有体验感的过程并不简单,让文化产品实现体验式营销也并不容易……本书将给读者一些务实可操作的文化体验设计与营销解决方案。
-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的形成王达敏 胡焕龙中国文学现代传统从发生到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十九世纪中后期中西文化的交汇时代、世纪之交的新旧“过渡时代”、“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成长的“轴心时代”。中国文学现代传统谱系的“结构图”,其主轴/主脉由“思想—文化传统”和“艺术—美学传统”两大系统构成。两大系统互为表里,从根本上反映并决定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精神面貌和发展趋势。
-
苏轼诗文汇评樊庆彦苏轼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艺术生命力的文学家之一。是评点的重点对象,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作为2006年jiaoyu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时期未刊文学 评点的整理与研究”(06JJD75011-44005)的子课题,《苏轼诗文汇评》收录的六十余种评点本都是之前从未刊刻的本子,本书是苏轼诗文未刊评点文献资料的集成 式汇编,辑录明清以来未经整理刊刻的苏轼诗文评点六十余种,保存了大量原始的、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评点文献为解读苏轼诗文提供了新的文献和路径,扩大了苏轼诗文的研究视 野,丰富了文学批评史料,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
人工智能与莎士比亚陈庆本书作者采用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分析工具NLPIR大数据语义智能分析平台,计算《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译作的各种情感值,对情感值进行二次统计分析之后筛选出人工分析的对象,结合认知语言学和人文研究的质性方法,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译作的情感表现以及背后的根源。正如作者在本书前言中所陈述:“本研究创新点主要在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的创新,人工智能的计算与人类智能的相结合实现量化与定性结合的研究范式,将诗歌和诗歌翻译的情感研究从长期的纯思辨型分析范式推向量化定性结合的范式。”
-
人文新视野史忠义,孔杰,臧小佳 主编本书是由国内著名学者史忠义等先生主编的“人文新视野”研究论文的第21辑,共收录17篇论文,书稿主要包括法国文学研究、诗学研究、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等几个栏目,论文由国内外国文学研究学者撰写,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准。其中包含文学艺术领域内对当下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争议问题的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和文化解读以及国内的译介接受,还有论文探究了“问题学”哲学问题等,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均处于文艺理论研究的前沿。
-
孟子译评薛永武著作者在尊重先贤时哲和原文含义的基础上,采取意译的方式,对一些语句重新断句,对一些标点符号进行新的标注;运用阐释学的原理和方法,把孟子放在中国文化史和孔孟思想史中进行哲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和美学等视域进行多维研究,多角度挖掘孟子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代多维价值。通过由果溯因,沿波讨源,为中国文化自信寻找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
对联通论严海燕 著暂缺简介...
-
郭曾炘论清诗绝句笺释谢海林 笺释郭曾炘(1855-1928),官至礼部右侍郎,充实录馆副总裁,修《德宗本纪》,为《清史稿》总纂。著有《匏庵诗存》、《读杜札记》等。其百余首论诗绝句,夏孙桐称“综括一代,论断精严”,补史阙,订讹谬,可与《雪桥诗话》“同时媲美,足掩前人”。其系统论诗清代诗人群体,可谓小型的“清诗史”,在清代诗歌史、诗论史上均具有重要的地位。本书进行全面笺释,搜罗丰富的文献资料,予以细致入微地关照,并予以精准的辨析,对于准确、深入理解130首论诗绝句及郭曾炘诗学思想,对于通观清诗发展、名家诗歌特色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