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新时代文学经典教育研究高永红 著现有国内外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现有研究还存在着不足:首先,以往涉及性的论述尚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还应加大对问题讨论的范围和深度,比如:文学经典教育的新时代价值何在?有什么现实意义?文学经典阅读与教育功能的契合度在哪里?如何实施?其次,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文学经典教育方法这一环节的研究也相对缺乏。鉴于此,本研究拟理论结合实践,对文学经典教育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在理论上深化对人文阅读的认识,在实践上对文学经典阅读的策略进行拓展探索,从而对人文教育的实施提供有效的借鉴。
-
华兹生英译汉诗的世界文学特性研究林嘉新 著巴顿·华兹生(Burton Watson,1925—2017)是美国从事汉诗英译的代表性人物,在美国译坛占有重要席位。《华兹生英译汉诗的世界文学特性研究》采用语境化的历史视角,运用描写翻译学的范式,对华兹生英译汉诗的翻译行为进行整体研究,揭示了其译诗的世界文学特性、翻译诗学特征及其文学与社会学成因,为其译本世界文学特性的形成提供了翻译学的学理依据。《华兹生英译汉诗的世界文学特性研究》不仅有助于在认识论上启发我们对文学跨疆域传播活动的理解,也可以在方法论上为今后的文化外译行为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文化推介模式。
-
舒婷论张立群 著本书为对当代著名诗人、作家舒婷的系统性分析评论,除简要介绍其生平、阅读史、交往史外,着重对其诗歌作品的主题、艺术特色、受众和传播,以及散文作品的成就进行逻辑性研讨。正文共分五章。章“基本的主题”,主要以类型化的方式对舒婷诗歌主题予以阐释。第二章“艺术的特质”,主要分析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三章“舒婷诗歌接受的历史化与经典化”,主要从接受和传播的角度考察舒婷的诗歌创作。第四章“散文的世界”主要呈现舒婷在散文方面的成就。第五章“个案分析之《真水无香》”,主要是对舒婷散文集《真水无香》进行作品分析,阐释《真水无香》诗意栖居中的恬淡情怀,进而确认其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散文精品,在舒婷散文创作道路上具有重要地位。全书条分缕析,解读细致,论述完备而精确。
-
陈伯海文集·余思录陈伯海 著自六卷本《陈伯海文集》出版以来的六七年间,陈伯海先生依然坚持读书与思考,又撰写并发表了一批文章与札记,本书便是这些成果的汇集,取名“余思”,自有承续原编文集余绪且更加思考之意。全书共四辑,分别为“存在”之思、审美之思、艺术人文之思及历史社会之思。与之前的各项学术研究所不同的是,这些思考更侧重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及现代人文精神的构建。作者将中国传统的思想资源引入当下,拓展了人们对世界本原及其现实状况的认知,同时也深化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关注。
-
岭南学报 复刊第十四辑汪春泓,蔡宗齐,李惠仪 编《岭南学报》以刊载中国古典文史哲研究论文为主,每期往往都有相关领域知名学者的文章。本辑为专辑,题为“中国文学里的他者”,集中刊载文学方面的论文。
-
英语世界《红楼梦》经典化历程多维研究张丹丹本书为2017年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两岸三地小说英译话语系统研究”阶段性成果。内容分为六部分:部分为整体构建和基本框架。第二部分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时代大背景下,探讨中国文学外译进行理论建构,回答中国文学外译的本质要求。该部分立足整体的文学外译大视角,从总结经验、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增信释疑、凝心聚力以构建文学外译软实力系统等方面,深入解读总书记就2015年5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主要围绕《红楼梦》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历程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展开探讨。第四部分从数字人文视域对经典化过程中的《红楼梦》多译本进行宏观和微观、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多维考察和分析。第五部分对林语堂英译《红楼梦》假说的考证过程呈现。第六部分为结论。本书尝试廓清《红楼梦》英译历史长河的全景图,该图既可宏观地历时展示,亦可聚焦到微观细微甄别,展现了多维立体化的研究思维。对《红楼梦》英译的翻译路径进行了多维侧面考察,对具体的文学翻译实践起借鉴意义。
-
宋词通论薛砺若 著本书共分七编,以论述宋词的发展轨迹、评述宋代各名家得失为主要内容。倡“龙头论”,重视大词人作用,并以此划分了宋词的分期,从词学发展的角度分析词风流变,帮助读者初步了解宋词发展的概貌及词人生平。本书从词章中看到整个纷乱的社会的素描图,把词章看作是社会意识与心理的结晶。论述新颖,遣词行文畅达,荟集资料齐全。本书已入公版,最初于1937年由开明书店出版,此次以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开明书店本为底本,出版横排简体字排印本。
-
叙事中的政治张开焱 著本书从叙事政治学角度对20世纪以来的重要成果进行清理。全书共分四辑,每一辑由若干篇有内在关联的论文构成。第一辑致力于对于当代叙事政治学主要学者的学术思想进行概要性清理,主要有结构叙事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巴赫金和后经典叙事学重要学者的成果扫描。第二辑到第四辑分别对普罗普、格雷马斯、托多罗夫、卢卡契、詹姆逊、巴赫金等重要的叙事理论家的代表性著作进行深入阅读和清理,尤其重点研究了詹姆逊和巴赫金的代表性著作,对他们的叙事政治学和小说政治学构成的主要方面进行研究和评析,以展示他们成果的洞见、价值和启示,同时也揭示他们理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此提供作者的思考。本书作者长期研究叙事文化学和叙事政治学,对有关问题有自己深入的思考,也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所以,本书不仅是一部客观清理研究对象的著作,同时也充满内在的反思性和对话性。
-
加拿大文学起源艾伦-特威格 (Alan Twigg)《加拿大文学起源:土著文化》是继《加拿大文学起源:首批入侵者》和《加拿大文学起源:汤普森开辟的贸易之路》之后的又一本介绍加拿大文学历史的书籍,其中囊括人物传记、文化和著书目录,如同文化新闻一般,传播着有价值的信息,让更多人了解孕育加拿大文学的土壤:土著文化。该书以荒原之声开篇,贯穿崛起的土著人自己的出版社及其出版的土著作品;以詹妮特·阿姆斯特朗的《加拿大文学起源:土著文化》开始记录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学活动;后又对文学活动中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和雕刻大师及55位值得关注的其他知名人士进行逐一介绍。《加拿大文学起源:土著文化》反映了土著人从只有口述文学、惧怕用笔写字到学习英语、用英语创作并自我掌控出版作品这项文学活动的发展,体现了土著人都市化自信心的崛起。《加拿大文学起源:土著文化》是一部详细介绍加拿大土著文化及追溯加拿大文学起源和土著文学的兴起与发展的译著。记录了1900年以来170多位加拿大土著文人(包括画家、雕刻者、 插图画家和编辑)以及他们出版的300多部作品的书籍。一位作者一个条目,不限定作家和主题,广泛地逐一介绍差不多延绵了一个世纪的土著作家及其相关文学活动。对于想要了解加拿大土著人是如何学习、运用并自我掌控其文学作品的出版这一文学活动及其都市化自信心是如何崛起的读者来说,此书是具有非凡的意义。
-
王逸《楚辞章句》新论陈鸿图 著《王逸新考》在充分吸收已有楚辞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利用版本、目录、文字、声韵等方法进行考证和诠解,藉以更准确掌握《楚辞章句》一书的形成,其成果不但有助重新审视《楚辞章句》的学术地位,对于探究汉代古注的形成亦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