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饮用水水垢控制原理与技术卢金锁 等本书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反思和水垢问题出发,总结分析了饮用水水垢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并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联;介绍了水垢产生原理、过程、影响因素和水垢相关指标检测方法及设备,提出了水垢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从水垢控制需求出发,总结分析了传统软化工艺原理与技术、化学结晶循环造粒流化床及生物诱导软化工艺原理与技术。基于水垢控制机制和原生钙镁保留需求,着重论述了酸碱平衡曝气水垢控制工艺原理与技术,针对我国地下及地表水源水介绍了以酸碱平衡曝气工艺为核心的水垢控制技术与设备,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
环境健康风险研究李湉湉本书梳理了环境健康风险研究的主要进展,围绕环境健康风险研究这一主线,从环境健康监测、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环境因素归因疾病负担评估、环境健康风险预测和环境健康风险交流5个部分,介绍了先进的环境健康风险研究方法,同时结合研究案例展现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研究前沿成果,有助于读者了解如何应用环境健康风险研究方法解决我国的环境健康问题。
-
大宗工业固废赤泥资源化原理与技术李彬,刘霄龙本书针对铝行业大宗固废赤泥治理和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和挑战,全面分析了赤泥的危害、治理现状和资源化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赤泥资源化治理的技术原理和**进展,重点介绍了赤泥脱硫脱硝技术、外场强化赤泥脱硫脱硝、赤泥中提取有价金属、赤泥基环境功能材料以及赤泥与其他污染物的耦合治理进展。书中还分析了赤泥资源化技术瓶颈与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赤泥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等,并对今后赤泥资源化大规模消纳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了赤泥大规模利用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赤泥资源化治理提供了原理、技术和示范,也为多污染物耦合低成本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为我国赤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参考。
-
环境微生物学王琳,徐静 著本书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系统阐述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机理和微生物生态;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地位,其中涉及微生物在污水、固体有机废弃物、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微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有利作用与有害作用。全书分为环境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污染环境、微生物治理环境、微生物实验技术4篇,共计11章。 全书以重大环境与资源问题为中心,着眼于详尽介绍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充分反映现代环境微生物学的总体面貌。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用书。
-
消防救援心理学雷榕 齐方忠《消防救援心理学》是面向消防救援学院所有专业学员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程。消防救援人员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任务特点对其身心健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的困难挑战和经受的心理压力极大,迫切需要加强我国消防救援人员的心理研究,对救援人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索,提高人员心理素质,保证各项救援任务圆满完成,促进救援队伍科学发展势在必行。在“大思政育人”理念引领下,充分发挥心理理论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作用,引导学生在消防救援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消防救援心理学理论知识使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同时遵循人的心理规律开展工作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消防救援能力。全书共有十一章,分别介绍消防救援人员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集体心理和家庭管理,消防救援高效团队建设,消防救援人员职业心理建设、心理健康、心理应激及调试、心理危机及应对、消防救援心理调控及消防救援人员心理咨询与治疗。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心理学在消防救援人员中的广泛运用将具有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
-
灾害事故救援张继东 张正利该教材主要介绍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参与的危险化学品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灾害和洪涝灾害等灾害事故救援的概述、程序和技术方法,揭示了灾害事故救援的客观规律,以期通过理论更好地指导消防救援人员执行灾害事故救援任务,切实担负起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神圣职责使命。《灾害事故救援》由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张继东副教授、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张正利高级工程师任主编,中国消防救援学院邵彬讲师、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陈海涛副教授任副主编。参加编写人员及分工:姜连瑞编写章,姜子天编写第二章,范文恺编写第三章,张继东编写第四章,邵彬编写第五章至四节,周国全、赵国刚编写第五章第五节,张正利编写第六章,陈海涛编写第七章。
-
城市代谢张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不断加剧,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认识限制,还未构建起完备的资源减量、废弃物循环的技术体系,引发严重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学术界、政府部门和城市管理者的广泛关注。本书作为城市代谢领域的专著,在反映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和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和创新,突出城市代谢理念、理论与方法的先进性,强调其在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方面的实用性,并突出城市研究的系统性和应用性。全书共11章,分别论述了城市代谢内涵、研究进展、研究框架、核算评价、模型模拟、优化调控、多要素应用案例等内容。
-
黄河流域近4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崔丽娟 著2021年,在中国林科院重点基金项目“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生态质量演变研究”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财务司“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林草政策研究”项目的支持下,黄河院完成了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等研究工作,形成了本书《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生态最直接客观的反映,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驱动因素之一。景观格局描述了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一切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都将引起景观格局的变化,其驱动力的研究是理解人类活动与景观格局演变关系的基础。本书通过解释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及驱动机理,将为深入了解区域内的环境资源现状、缓和人地关系、制定调整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重点行业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线图研究曹东 等 著2020年12月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宣布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能源消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是实施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革命,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对于我国而言,煤炭是化石能源消费的主体,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0%以上,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是我国近期能源结构转型的重点。作为我国主要的煤炭消费和碳排放部门,电力、钢铁、水泥、煤化工行业控煤对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并大力降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电力、钢铁、水泥、煤化工四大行业煤炭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占全社会的70%以上,开展“双碳”背景下的电力、钢铁、水泥、煤化工行业煤炭控制策略研究,对于实现重点行业碳排放控制目标、推动行业生产方式与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具有指导意义,不仅是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顶层设计的需要,也是全面落实和系统部署国家承诺和远景目标的必然选择。
-
草原露天煤矿区生态修复毕银丽等本书面向我国高寒草原煤矿区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修复,在总结以往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以大型煤电基地的草原生态系统植被、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针对草原矿区气候酷寒、春秋干旱、土壤瘠薄、露采扰动等脆弱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区域遥感大尺度监测、野外定位动态监测、室内机理分析相结合,系统研究草原矿区生态动态演变的监测方法、露天开采对环境扰动的影响规律、露天排土场生态重建与土壤改良关键技术,使用遥感数据追溯煤电基地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变迁;分析煤炭开发对草原生态植被多样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规律,优选并培养本地微生物菌剂,揭示微生物可增强抗酷寒、干旱、压实逆境的机理;开发草原煤矿区地质层生黏土有机生物资源化利用作为表土替代材料的关键技术与利用方法,并以国能宝日希勒和北电胜利两个露天矿为例,形成草原矿区生物修复典型示范区,构建草原煤矿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