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
-
中国茶全书张式成 编本书对湖南郴州的茶叶、茶园、茶水、茶器,茶经济、茶企、茶人,茶道、茶艺、茶文化等茶相关知识的介绍,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由院校专家、学者和茶叶行业协会成员组成,力争对该地区茶产业进行全面详细系统专业的描述。
-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黄正来本书分为概述、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布局、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技术、优质专用小麦加工技术、优质专用小麦专业化服务体系五章,从优质专用小麦概念、质量标准到生态条件和区域化布局,从基地建设、种子繁殖、小麦栽培等生产技术到制粉、食品加工技术和产业化服务、品牌建设,全面系统介绍了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知识。本书可为从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加工、经营等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
鲜食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孙其宝本书针对当前葡萄品种混杂、育苗规范性差、园区标准化程度低、栽培技术传统、管理费工费时等现状,在总结多年来葡萄优质高效健康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葡萄优良品种选择、优质葡萄苗的培育、高标准葡萄园建设、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葡萄抗灾减灾技术等,为实现葡萄品种多样化、园区建设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化提供实用的知识。
-
水产养殖新模式唐德文 段春生 主编本书稿为《乡村振兴院士行》系列丛书之一,介绍了池塘养鱼的基本知识以及鳜鱼、黄颡鱼、杂交鲌、泥鳅、黄鳝、小龙虾、河蟹等水产品的养殖技术,结合相关养殖案例重点阐述了稻田绿色种养、鱼菜共生循环、集装箱陆基推水、池塘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等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全书结构合理,内容科学翔实,通俗易懂,能够适应新时代水产养殖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满足广大水产养殖者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现代水产养殖知识的迫切需求,为不断提高养殖科技水平和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
数字乡村建设通论陈仕林 著作者将数字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数字乡村内容概述、体系构架、政策体系、发展现状、技术支撑、建设思路、平台建设、发展模式、乡村数字治理、信息惠民服务、智慧绿色乡村等方面,剖析数字乡村,应用场景以及结合国外数字乡村发展的经验、探索我国数字乡村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多角度诠释了数字乡村的内涵与外延。
-
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与实践李水雄本书以修复与重建红树林为主线,综述了国内外红树林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红树林湿地现状、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适宜的造林树种有真红树树种9个,半红树树种8个。本书以国内外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基层实践经验为基础,比较系统地对秋茄、白骨壤、红海榄、木榄、桐花树、老鼠簕、榄李及外来树种无瓣海桑、拉关木等9个真红树树种和海漆、杨叶肖槿、海芒果、银叶树、水黄皮、玉蕊、黄槿和海滨猫尾木等8个半红树树种的植物学、生态学和造林学特性及其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同时,还介绍了困难立地造林的特有技术和方法等。
-
华南地区主要色叶树种图鉴舒夏竺 李镇魁 邓仿东本项目是在广东华南地区植物资源调研与数据库构建的基础上开展的,将观赏价值较高、已在园林中应用或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色叶树种编辑成本书。全书共收录色叶树种252 种,隶属于70科177 属。书中的每一种色叶树种均有规范的中文名、拉丁学名、识别特征、习性与生境、繁殖方式、观赏特性、园林用途等信息,并配以精美的图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
共同富裕的浙江模式与改革探索胡豹,黄莉莉 著本书从研究内容和逻辑结构上看,可分为三大部分,即共同富裕理论背景部分、共同富裕模式案例部分、共同富裕改革创新部分。 部分为理论背景篇,包括 、二、三章,主要阐释了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重大意义和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剖析了近年来浙江省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农民收入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城乡融合问题、农村金融问题等典型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 部分为模式案例篇,包括第四、五、六、七、八、九、十章,主要围绕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七大领域,进行相关模式及典型案例的剖析。第三部分为改革创新篇,包括十一、十二章。系统分析了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的十大改革探索。
-
人工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解析张萌萌东北针阔混交林是寒温带针叶树和喜阳阔叶树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其中,阔叶红松林为东北地区地带性群落,具有抵抗病虫害、加速凋落物分解、增强种群多样性等诸多生态功能。水曲柳和胡桃楸是东北三大硬阔,是我国珍稀保护树种。营建红松阔叶林是发展和保护红松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对人工红松阔叶林的林分结构和生长、林下小气候的调节效应和凋落物分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森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群,直接影响森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森林的生长发育。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了它们对生境质量的适应性,更是为敏感的生物指标,因此,营建红松阔叶林是否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即红松阔叶林的类型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间相互关系,是维持东北红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以帽儿山尖砬沟森林培育试验站1986年营建的红松和胡桃楸、红松和水曲柳2种人工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松纯林、胡桃楸纯林、水曲柳纯林为对比林型(以上5种林型的营建时间均为28年),分析了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生长季动态变化、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差异,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在不同林型以及不同混交方式下土壤中形成的微生物群落差异,从而阐明季节及混交林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为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及森林土壤肥力的维持提供理论依据
-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郭熙盛,武际本书共分 8 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耕地质量的内涵与外延、耕地质量状况;通过分析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和绿肥作物资源现状,阐明了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和绿肥作物资源化利用的培肥土壤和减肥增产效果,并提出了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和绿肥作物相应的利用模式和利用技术要点;在初步解析和评价酸性土壤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成因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归纳了酸性土壤改良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措施。此外,本书还扼要介绍了与耕地质量相关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内容并说明了不同区域的建设重点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