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枢垣记略(清)梁章矩,(清)朱智撰;何英芳点校《枢垣记略》是“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主要是有关清代军机处的记述。清代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年间,是有清一代的权力中枢机构,但是对于这一机构官方记叙极为简略,《枢垣记略》较全面地汇载了有关军机处的资料,是研究这一机构乃至清代政治、经济、社会的重要史料。
-
明季南略(清)计六奇 撰,任道斌,魏得良 点校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初舊抄足本明季南略,原为张崟(慕騫)先生所发现,关于是书及其作者的情况,张先生在计六奇与明季南北略一文中已作了论述,此文已附在新点校出版的明季北略中。现就明季南略的点校工作做些简要的说明。此书虽脱稿于康熙十年(一六七零年,但因清初的文禁,一直未能付梓。直至嘉庆、道光年间,文纲稍弛,才有北京琉璃厂半松居士木活字本刊行,共十八卷。
-
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谢燕萍,游学华 编著中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分布广泛,材料极为丰富,至今已在全国26个省区内发现了百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本书收集*的考古资料,对175个遗址群的发现经过、文化内涵、特质及年代各项作一全面而扼要的叙述。本书书前附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一文,对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与文化作一简括的综合介绍。书后附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一览表、遗址分布图、参致文献及图版等。本书是迄今有关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资料详尽的书籍。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及中国史前史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谢燕萍女士现为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考古研究助理。游学华先生现为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兼任考古研究助理。
-
清稗类钞第四册徐珂 编撰暂缺简介...
-
大唐西域记校注(唐释)玄奘,(唐释)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是唐代一部有关西域的历史地理名著,它记述了高僧玄奘赴印度游学所经和得自传闻的一百三十八个以上的国家、城邦和地区。全书共十二卷,由于它保存了七世纪中亚、南亚等地区的大量珍贵史料,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和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校注者在吸收前人对该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校勘和注释,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大唐西域记校注》的出版,是近数十年来我国对西域史地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
朱元璋传吴晗著《朱元璋传》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作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史称明太祖。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微贱的皇帝,也是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朱元璋传》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作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
欧洲哲学通史冒从虎等编欧洲哲学从世界观方面反映了欧洲奴隶占有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发映了欧洲近代实验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历史上哲学发展的较为完整、系统、典型的材料和线索,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率和历史唯物论创立的理论前提,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渊源。欧洲哲学的发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类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认识的逐步丰富和深化的过程。欧洲哲学史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欧洲哲学思想发展的实际进程,探索和提示这种认识逐步丰富的深化规律性。
-
中国民俗学乌丙安著本书作者对于民俗学做了大量而细致的研究,研究触角深入到民间生活的各个层面,书中将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游艺的民俗等民俗的各种类型都给予了详细剖析,并列举出了许多生动的事例。
-
一六四0年英国革命史(法)F.基佐(F.Guizot)著;伍光建译《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叙述了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它回溯了查理一世即位后的反动统治,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主要叙述了革命的起因,国会内的斗争,第一次内战,克伦威尔的崛起,军队内部的冲突,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
松窗梦语(明)张翰著;盛冬铃点校本书为“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收录明人的笔记三部。 《治世余闻》、《继世纪闻》为明代陈洪谟(1474——1555)撰。《治世余闻》成书于正德十六年(1521),专记弘治一朝见闻,分上下两篇,“上篇事关朝庙,下篇则臣下事也”,多为一时所见所闻。《继世纪闻》则记正德一朝的见闻,书成于嘉靖初年。两书内容均翔实可靠,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关这时期朝政、吏治、边疆等的资料。 而另一部《松窗梦语》为明人张瀚所撰,是作者晚年追忆一生见闻经历之作,全书共八卷,三十三纪。涉及各地风物与人情、边境边疆、工商财政、漕运等内容。此书在明史研究界相当有名,书中材料屡屡被中外学者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