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百年古墓挖掘史郑振铎 朱希祖《百年古墓挖掘史》一书,用精炼通俗的语言,总结了国内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挖掘历程。这是郑振铎先生在考古学方面的重要作品之一,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学术意义和可读性。
-
绘园旧藏甲骨文字赵爱学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拓本丛刊之一。本丛刊拟收录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拓本及其整理著作约20种。根据各书情况的不同,分别采用影印、整理或二者结合的方式出版。成熟一种出版一种,其他各书随后逐步推进。《绘园旧藏甲骨文字》为国家图书馆藏何遂先生旧藏甲骨拓本。何遂(1888—1968),字叙甫,又作叙父、叙圃,斋号绘园。福建闽侯人。1904年进入福建武备学堂学习,开始参与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后改名陆军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北伐战争。曾任黄埔军官学校“代校务”、十七路军总参议、西安绥靖公署参谋长、第一战区高级幕僚室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部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何遂又是一位文物收藏大家,历年行伍所在闲暇或赋闲在家,多致力于文物搜集,所藏门类齐全,如铜器、佛像、南北朝石刻造像、铜镜、瓷器、古钱、瓦当、甲骨、碑帖等,“予个人所搜集的即逾万件”。绘园甲骨曾部分收入郭沫若《卜辞通纂》、商承祚《殷契佚存》等著名甲骨著录书。国图藏绘园甲骨拓本为目前所见最全者,比中国社科院古代史所所藏多出30余片,且拓片质量更优,是难得的一手资料。此甲骨拓本对应的甲骨实物曾藏国图,20世纪50年代移交兄弟单位,现藏甲骨实物已不全,此甲骨拓本尤显珍贵。本书拟在原拓本影印基础上,对所收甲骨进行释文、分类,著录每片甲骨材质、类组、旧著录号等信息,反映甲骨学最新考释、缀合等研究成果,并对此拓本所收拓片与其他著录书所收拓片进行比较和说明,以便研究利用。同时对国图藏绘园甲骨拓本情况、绘园甲骨存世拓本情况、绘园甲骨著录情况、绘园甲骨实物现藏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另编制《绘园甲骨著录表》、绘园甲骨与《甲骨文合集》所著录、国博所藏等多个对照表,以便参考对照。 本书首次对绘园甲骨存藏、著录情况进行全面研究,资料全、研究全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绘园甲骨所涉各方面问题。全书包括前言(绘园甲骨存藏、著录等全面研究)、凡例、拓本、释文、检索表(7个)等部分。全书以甲骨拓片图片为主体,释文、研究、表格为辅,图片130余幅、总字数约4万字。
-
章学诚著述稿钞本研究王园园 著章学诚,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人。清代著名的史学理论家、校雠学家、方志学家。一生著作颇丰,但流传过程曲折,留下了大量的稿钞本。本书即以章学诚著述稿钞本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已知的章氏稿钞本作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文本传播视阈下的章学诚接受史、上海图书馆藏《章实斋稿》、华东师范大学藏庐江何氏钞本《章实斋文史通义》、鸣野山房钞本《章氏遗书》、王氏十万卷楼钞本《章学诚全集》等方面作了研究与论述。
-
故事里的中国5公孙策《唐诗风云》目光所及,从开元盛世到牛李党争,大唐政坛风起云涌,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不得不周旋于军阀、权臣、朋党、宦官之间,他们写下诗篇,也记录下大唐历史的多重面向。李白的才华、豪迈与天真,遭遇李璘“三分天下”的荒诞野心;杜甫沉郁顿挫的“诗史”,与唐朝大张旗鼓的军事扩张形成鲜明对照;杜牧写下许多风流诗篇,靠政治与军事才能勉强立足;元稹和白居易真挚唱和,他们的友谊也经受了党争乱局的考验。书中讲述了诗人们在动荡年代的生平遭遇与创作心境,还原千古诗篇的写作情境,再现真实立体的诗人生命。 “故事里的中国”丛书简介:“故事里的中国”丛书一套共7本,分7个主题,讲了近400个故事。书中故事的讲述以《吴越春秋》《史记》《左传》《资治通鉴》及几种“纪事本末”为依据,佐以《孙子兵法》《搜神记》《列女传》《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水经注》《三国演义》《世说新语》及“敦煌变文”等多种典籍。故事讲述、典籍节选与精妙评析穿插,补充历史课堂未尽的视角和细节。让读者在快意阅读的过程中,熟悉传统文化、重温历史脉络、提升语文能力。公孙策致力于“讲故事”已经许多年,讲故事丝丝入扣,讲道理鞭辟入里。就算是初涉历史的年轻学生,或忙碌的社会人,也能在碎片时间里轻松读完这四百个故事。读懂中国历史,读懂典籍。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荣新江 主编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法方在1970年代以前制作35毫米缩微胶卷,向全世界发行,可惜为黑白图版。以往的出版也是基于黑白图版,对于文物原貌原色、批注、图画等的阅读和欣赏均造成一定不便。本次本社收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在中国敦煌西域考察时所收集的全部敦煌文献,以伯希和编号为顺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取最新的研究性定题,高清全彩影印完整出版法藏敦煌文献。本丛书预估100余册,中式翻身,8开特精装,布面,加函套。内文总体繁体竖排,以伯希和(Paul Pelliot)之姓“Pelliot”编号(缩写为“P.”)为编排顺序,对黑白版做彻底的校订修正,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定题。凡题皆先列伯希和编号,后接定题成果,繁体横排于图版之下。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荣新江 主编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法方在1970年代以前制作35毫米缩微胶卷,向全世界发行,可惜为黑白图版。以往的出版也是基于黑白图版,对于文物原貌原色、批注、图画等的阅读和欣赏均造成一定不便。本次本社收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在中国敦煌西域考察时所收集的全部敦煌文献,以伯希和编号为顺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取最新的研究性定题,高清全彩影印完整出版法藏敦煌文献。本丛书预估100余册,中式翻身,8开特精装,布面,加函套。内文总体繁体竖排,以伯希和(Paul Pelliot)之姓“Pelliot”编号(缩写为“P.”)为编排顺序,对黑白版做彻底的校订修正,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定题。凡题皆先列伯希和编号,后接定题成果,繁体横排于图版之下。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荣新江 主编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法方在1970年代以前制作35毫米缩微胶卷,向全世界发行,可惜为黑白图版。以往的出版也是基于黑白图版,对于文物原貌原色、批注、图画等的阅读和欣赏均造成一定不便。本次本社收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在中国敦煌西域考察时所收集的全部敦煌文献,以伯希和编号为顺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取最新的研究性定题,高清全彩影印完整出版法藏敦煌文献。本丛书预估100余册,中式翻身,8开特精装,布面,加函套。内文总体繁体竖排,以伯希和(Paul Pelliot)之姓“Pelliot”编号(缩写为“P.”)为编排顺序,对黑白版做彻底的校订修正,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定题。凡题皆先列伯希和编号,后接定题成果,繁体横排于图版之下。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概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概述》是一部反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状况和整理编目成果的图书。截至2022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历经多年档案整理,基本理顺了馆藏档案各全宗内的类项体系,摸清了馆藏家底,统一了档号配置,遂编写了本书,全面介绍馆藏体系和档案内容的全宗概述状况,系统总结近年来满汉文档案整理工作的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馆藏档案情况。全书通过“全宗概况”简要考订馆藏各全宗立档机构的沿革变迁、职掌范围、职官设置、内设与直属机构等情况,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生平行迹,或档案汇集来源等;并通过“档案介绍”梳理馆藏各全宗档案的来源、起止时间、保存数量、分类整理等情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概述》的出版为档案保管、编目及数据信息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为国内外明清档案利用者提供简明实用的查档指引。
-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王子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的《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是2000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项目编号:00BZS009)的最终成果。结项鉴定等级“优秀”。出版后,《文摘报》2007年10月21日发表书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通讯》2007年(总第36期)发表书讯,《中国文物报》2008年1月16日4版发表孙闻博书评《领域开拓与史料发掘——读〈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科学时报》2008年3月13日“读书周刊”B3发表李迎春书评《透过生态史看秦汉》;2008年6月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2009年9月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此次增订,补充了初版后新的若干研究收获。增列的部分,有第二部分“秦汉时期气候变迁”中的“5.河西汉简气候史料解读”;第三部分“秦汉时期水资源考察”中的“7.秦汉关中水利经营模式在北河的复制”;第四部分“秦汉时期野生动物分布”中的“7.汉简所见河西地区的野生动物”;第五部分“秦汉时期的植被”中的“1.公元前3世纪秦岭西段的林产资源与林业开发”;第六部分“影响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的人为因素”中的“6.秦汉陵墓“列树成林”礼俗”,原先作为“附论”的“‘伐驰道树殖兰池’解”,改为“5.关于‘伐驰道树殖兰池’”;第七部分“秦汉人的生态环境观”中,增写了“5.北边‘群鹤’与泰畤‘光景’:汉武帝后元元年故事”;第八部分“生态环境与秦汉社会历史”增加了“6.草原生态与丝绸之路交通”;第九部分“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的个案研究”补充的内容是“附论:《史记》记载的蝗灾”和“7.赵充国时代‘河湟之间’的生态与交通”
-
陕北出土商周青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刘建宇,梅建军,刘煜,陈坤龙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北地区不断有商周青铜器的发现和出土。这些青铜器兼具北方或中原的特征,是研究商周青铜器发展和区域特征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历来为学界高度重视。本书以陕北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元素成分、金相组织、铅同位素比值以及制作工艺等几方面的检测分析,探讨了陕北地区商代晚期至战国晚期青铜冶金技术的特点及铸铜原料来源等相关问题。另外,本书还对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及冶铸遗物进行了铅同位素比值分析,讨论了商代晚期陕北地区与中原地区在青铜器及金属矿料等物质文化方面的交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