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辛亥革命中国史学会 主编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史学会主持,几乎当时所有国内著名历史学家都参与编纂的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资料汇编。其编纂时间之长、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多、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作用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书籍编纂领域中是空前绝后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所必须翻看、查阅之资料。本编《辛亥革命》卷,共8册,约350万字,初版于1957年,共收辑辛亥革命相关资料133种,包括清政府奏疏公文及革命党言论等,按时间顺序分专题收入。本书系影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
陕北出土商周青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刘建宇,梅建军,刘煜,陈坤龙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北地区不断有商周青铜器的发现和出土。这些青铜器兼具北方或中原的特征,是研究商周青铜器发展和区域特征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历来为学界高度重视。本书以陕北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元素成分、金相组织、铅同位素比值以及制作工艺等几方面的检测分析,探讨了陕北地区商代晚期至战国晚期青铜冶金技术的特点及铸铜原料来源等相关问题。另外,本书还对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及冶铸遗物进行了铅同位素比值分析,讨论了商代晚期陕北地区与中原地区在青铜器及金属矿料等物质文化方面的交流问题。
-
晚清时期外国人眼中的闽南社会状况乔治-休斯 著 罗锦生 译本书内容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历史篇,概述了明朝至晚清年间,日本、荷兰、英国对厦门及其周边地区的入侵及当地的抵抗运动,还叙述了郑成功家族收复台湾、厦门小刀会的反清斗争及太平天国起义军在厦门的活动等。第二部分地理篇,介绍了厦门行政辖区、地理、气候、建筑、农业生产和物产、医疗及历史古迹、民间信仰、交通运输等情况,还介绍了漳州和泉州两府的地理、历史、农业、人文等。第三部分贸易篇,介绍了厦门的对外贸易情况,及厦门与台湾之间的贸易情况。本书从另一个视角为读者了解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朝末年的闽南社会历史面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采用英汉对照的形式编排,英文部分为香港De Souza公司1872年出版的《厦门及其周边地区:源自中国以及其他记载的汇编》 (Amoy and the Surrounding Districts Compiled from Chinese and other Records),中文部分为英文译文。
-
史绩新萃三峡大学校史编修组 编三峡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具有很强发展潜力的综合性大学。三峡大学历来十分重视校史资料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工作,2002年,学校决定启动校史编写工作,并开始组织人员拟定编写大纲,广泛收集资料,分头撰写初稿。本书为三峡大学百年校庆图书“三峡大学校史系列丛书”之一。为了反映近二十余年的办学进程,三峡大学校史编修组以《史绩新萃》为题,按照编年的体例,力图记录、展现这一阶段史实。为了便于陈述这一时期的业绩,根据其历史发展的特点和标志性成果,将这一时期的办学实践划分为三个篇章,即上篇“航程新启(2000—2005年)”、中篇“中流击楫(2006—2013年)”、下篇“砥砺奋进(2014—2022年)”。该书对总结呈现三峡大学校史具有独特的出版价值。
-
史迹钩沉三峡大学校史编修组 编三峡大学为一所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具有很强发展潜力的综合性大学。三峡大学历来十分重视校史资料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工作。2002年,学校决定启动校史编写工作,并开始组织人员拟定编写大纲,广泛收集资料,分头撰写初稿。
-
品韵文晖陈华胜 著这本书是历史文化作家陈华胜着眼于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所写的文史著作。陈华胜调查、收集、考证了文晖街道的历史、特色和相关的文化,时间跨度从南宋至今,涵盖了文晖区近现代工业发展的风华。本书分三品,第一品“流光”,以艮山门和运河为线索,用一支妙趣横生的史笔,钩沉文晖街道一带悠久传奇的历史故事;第二品“风情”,聚焦文晖街道知名的艮山十景、打铁关、南宋官园等地标景色,挖掘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第三品“物语”,主要书写文晖街道工业建设的恢弘往昔和产业工人热火朝天的劳动故事,复现了艮山门电厂、杭州制氧机厂、杭州锅炉厂等大厂的发展历程。该书从古至今,发掘文晖街道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以文晖映照杭州的发展和变化。
-
康熙海康县志(清)郑俊 修,(清)宋绍启 纂,蔡平整理《康熙海康县志》共三卷,包括舆图志、星候志、民俗志、食货志等。海康县(今雷州市),为广东省湛江市辖五县(市)之一,明清时期为雷州府所领。康熙朝郑俊主修的《海康县 志》,是目前最早的传世旧志,在海康县方志修纂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创意义。其体例、门类之设置、史事之载录等,都为嘉庆朝及民国两部续志之修所借鉴和采择,具有不可替代 的地位和文献价值。本次精选版本加以规范整理,有助于保存地方文献、延续地方文脉,为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
故宫文物南迁时代忆往庄灵、陈夏生本书以作者的父亲、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庄严(1899—1980)的个人经历为核心展开叙述,作者依凭《庄严日记》《华严洞图卷》等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童年记忆,铺陈了动荡年代故宫同仁及家属为保护国宝安全而四处播迁的特殊经历。全书以庄严参与故宫文物南迁活动的重要纪念物《华严洞图卷》的情况介绍作为序章,而后分上下两编——上编叙述庄严等人护送文物南迁、西行、东归的一系列经历;下编则以《华严洞图卷》上的题跋为线索,介绍庄严与故宫同仁及相关文化人士的交谊往来,从而实现了对经历、物品、人物的三方面历史呈现。
-
青铜资本刘三解作者通过引入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及张家山汉简等出土文字材料,以及钱币学研究、统计的成果,借鉴布罗代尔历史人类学中的“三时段”观察视角,重新勾稽自殷周直至汉武帝时代的货币、财政、制度、政治史实,以贝壳、仿贝、青铜块、称量金银、金银铸币和青铜铸币等五花八门的货币产生、竞争、统一为纲目,将春秋战国、秦亡汉兴、楚汉争雄、直至汉武帝建立统一大市场的短时段史实,置于跨越殷周之变、周秦之变1000年间的中时段里,置于2000年帝制中国的长时段中,立体化地剖析早期帝制中国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发掘“中国何以如此不同”深邃母题的历史源代码。本书以货币为纲,重述帝制中国早期经济、财政制度发生、发展、定型的全过程,无疑开创了古代中国历史书写的新范式。
-
中国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类型学研究冯小波本书运用并借鉴了生物学的分类方法,参考地质学、年代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旧石器时期打制石制品进行类型学的探讨,将类型学方法应用于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整理的全过程,在遵循全面性、逻辑性、科学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打制石制品分类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旧石器时代考古石制品观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