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廉州往事梁思奇本书为古廉州人文历史往事的短文结集。作者以史料为基础,以历史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生动诙谐的文字将古廉州过往的历史人物与所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书中写到的口若悬河的张重、让合浦珠还的孟尝、名留大廉山的费贻、流连忘返的苏东坡等,都曾在古廉州任职或逗留,他们在廉州期间的各种轶事,构成了廉州丰富多彩而光辉灿烂的人文历史。全书语言通俗易懂、风趣诙谐,古今穿插、行文流畅,极具可读性;而书中撷取的志书古籍内容更增加了地方历史的真实性,描摹并再现古廉州的历史图卷。
-
鹭岛人家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暂缺简介...
-
武威传陈玉福 程勰 著《武威传:中国旅游标志之都》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本书以四大章“凉州”“民勤”“古浪”“天祝”四十多篇分专题全面叙写丝路重镇武威自古及今的历史、包容开放的气度以及这座城市历经的磨难和铸造的人文精神。武威从得名那一刻正式走向历史前台,成为丝绸之路上控扼咽喉的要塞重镇。所有属于河西走廊的故事里都有武威的身影,或直接参与、或间接影响,大凉州在武威凝聚起一座使人仰视的丰碑,独一无二,沧桑古朴。出生成长于武威的陈玉福继《张掖传》后,联手武威作家程勰为他们共同的故乡树碑立传,书写出一座兼容并包的硬朗阳刚之城,一座辉煌与落寞交替、覆灭又重生的边塞之城,兴盛之城。
-
五代九章郑也夫本书专论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九个问题,共九章,故曰《五代九章》。第一章“帝王点评”点评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13位帝王。第二章“用兵之道”从黥面、义儿军、精兵、赏钱、斩首等方面来讨论。第三章“忠岂忘心”以事实和统计数字揭示:在乱世中从一而终是少见的。五代73%的文武大臣侍奉过两朝以上。第四章“列国时代”反思“五代十国”的称谓。从人口、地域到国家存续的时间,五代都并不比十国高出一个层级。且“辽”理所当然应该算做一个朝代。第五章“乱世君子”讲述十位高风亮节的君子。第六章“冯君可道”讨论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冯道。第七章“天命知否”当时算命虽然流行,但对人们的决策并不发生决定性影响即中国社会对天命的主流认识是明智的。第八章“雅乐胡歌”中国古代音乐的高峰是唐代,此得益于西域音乐的进入。五代多位君主是胡人,但是碍于正统观念不敢弘扬胡人音乐。中国音乐从此衰落。第九章“阉人宦官”专门讨论阉割与宦官。
-
历史的长河倪豪士 著, 邝彦陶 编译《历史的长河:倪豪士《史记》研究论集》为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 Jr.)的《史记》研究论集,收录了倪豪士教授《史记》学术史研究、《史记》《汉书》比较研究、《史记》编纂及《史记》翻译研究等方面的论文二十余篇。1991年开始,倪豪士着手主持《史记》英译本项目,三十年的翻译工作赋予他极其独到且全面的眼光,为了准确翻译每一个字,疏通每件历史事件之原委,倪豪士教授及其翻译小组不得不通观《史记》全书、诸早期文献中的平行及相关记载、后世注疏研究、诸版本以及早期引用的异文等,故而其研究不但拥有坚实的文献考证基础,而且其结合西方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以及细读精研的方法,常常能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细微之处发现重要问题,显示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与研究路径。
-
德政令[日] 笠松宏至 著;褚以炜 译永仁五年(1297),镰仓幕府颁布了一项法令,宣布卖掉的土地可无偿收回、欠下的债务可一笔勾销。这项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荒唐法律转瞬之间传遍全国,并异常顺利地产生了现实效果。这项法令的真实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它会被民众称作“德政”,又为何如此快速地得到社会认可?本书以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法令《永仁德政令》为轴,多角度描述13世纪末的日本社会实态:物分人物、佛物、神物的独特观念,利息不可超本金一倍等“天下之大法”,夜晚盗割水稻会被处死等民间残酷习俗,昙花一现的“弘安德政”,首次登场的理性主义思想……后人视作胡来的法令背后,是挑战常识但又真实、多样的中世纪世界。
-
寻梦骆驼桥赵会营,李孟韬 主编本书是一部地方族谱,记录了生活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桥一带的盛氏家族的发展历程。本书分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为骆驼桥盛氏溯源;第二章讲述盛氏家族诗书传家、名人辈出的历史;第三章讲述盛氏成为商帮望族的辉煌历程;第四章介绍盛氏在教育、文化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五章记录盛氏子孙投身革命的事迹;第六章介绍盛氏的家风家训。此外,本书还收入当地建筑遗迹若干,弘扬了家族精神文明、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旨在使之代代传承,发扬广大,教化子孙。
-
上海孙中山故居史事编年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编上海孙中山故居(原莫利爱路29号)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在上海共同革命、工作、生活过的重要纪念地。在历史上,孙中山和宋庆龄在这里著书立说、会见外宾政要、共商国是。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记述了孙中山自1918年6月26日至1949年在今天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较为全面地收集了相关档案资料,包括电文电报、信件往来、报纸报道、会客摘要等,汇编成书,以供研究者和爱好者参阅。
-
中国与古代东亚世界[日]堀敏一 著,冯立君 译,乐山 审校本书为中国史研究名作,据岩波书店1993年版引进翻译。书中,作者将中国、日本、朝鲜视为东亚世界主体,对中国民族意识和国土意识的形成、中华思想与天下观念、中原王朝对异族的统治以及东亚诸民族国家间的交流等,都做了简明扼要的论述。他也注意到了东亚与北亚、中亚民族的密切关系,对一些容易习焉不察的核心概念提出了批判性思考。本书与堀敏一前作有所不同,它既有系统性的知识,又具备理论的张力。翻开本书,可见具体的内容新知,亦可见学术写作的精心结构对于学人之启发。
-
无缘-公界-乐[日] 网野善彦 著;夏川 译“无缘”“公界”“乐”是表达日本中世纪自由、和平的三个词语。本书从儿童游戏切入,描述江户时代可以断绝婚姻关系的断缘寺,并发现中世纪被称作“无缘所”的寺庙不仅具有同样功能,还享有免缴赋税、免于追债等特权。作者由此出发,发掘出与无缘所具有同样功能的“公界所”、与主从关系等世俗之缘无关的公界者,以及自由市场(乐市)中所见“乐”的本质,认为无缘、公界、乐是基于同一原理的语言。这一原理被称作“无缘”原理,其根底是人们对自由、和平的希求。本书由此探讨体现这一原理的其他场所与人群,比如山林、市场、墓地、渡口、仓库以及僧人、游历工匠、艺人、女性等,最终从人类史的角度探讨无缘原理的发展、衰微之过程。随着国家权力对人民生活的渗透,自由变成束缚,无缘之人沦作贱民。本书跳出国家权力主导的叙述框架,将长久被忽视的非农业群体推上历史主舞台。它以炫目迷人的叙述,提醒我们除了教科书上的那种文明进程、历史发展规律外,还有另一种人类史的规律。拒绝占有、拒绝私人隶属的“游首浮食之辈”,正是抵制世俗权力的高贵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