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高瞻远瞩毛泽东杨冬权 著本书作者根据公开出版的文献材料,结合自身对近现代史、党史相当熟谙的把握,以200条准确预见及相关历史的证实,展现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指导下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瞻远瞩,再现共产党人的革命、战斗、建设画卷。这些预见实实在在地说明毛泽东凭借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广博的知识和认真的调查研究,有着非同寻常的甚至是让人难以想象的预见力。同时,也凸显出毛泽东是一位被历史反复证明的伟大战略家。这些预见以时间为序讲述。每条预见,都先列出预见的内容,再列出预见后发生的历史事实,让读者对照着了解毛泽东先前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样被证实的。通过这些预见,读者可以深刻理解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为什么会成功,深刻领略伟人科学判断的政治智慧和卓越魅力,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磅礴力量。在研究毛泽东的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本书主题十分鲜明,行文语言极富感染力,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毛泽东的著作,适合社会大众阅读,也可用作党史、国史培训和宣传红色文化、弘扬主旋律的参考资料,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
明月出天山高建新 著唐人张扬个性、推崇英雄品格、抒写壮美的人生理想,与“丝绸之路”的再次贯通、拓展延伸有密切关系。唐人喜欢游历和书写雄浑壮阔的西北,唐代的英雄诗篇多出自河西走廊与西域。 本书从文本出发,选择了与唐代“丝绸之路”关系密切的玄奘、王昌龄、高适、王维、李白、杜甫、岑参、张惟俭、张籍、李贺10位作家、诗人,集中探究他们的丝路行迹及其笔下的“丝绸之路”,包括西行求法、万里赴边、诸国朝贡、西域人物与物产、沿途气候、自然景色、边关烽火等等。因为多是亲历,他们的丝路书写伴随着强烈的个人感受,展现了特定的历史情境,而且有珍贵的细节描写,真实具体,鲜活生动,学术价值与审美价值非同寻常,从中可以深刻感知那个时代的荣光与梦想、激情与歌唱。
-
甲骨文摭论王晓鹏 著本书系JY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甲骨文义位系统综合研究”(项目号19YJA740057),共分五大章节,其中第一章为重点内容,后面附录了近600个甲骨文字,并进一步进行了释读。本书在已释读甲骨文字的基础上,对甲骨文的词本义系统和借表词义系统进行了梳理,考察和探讨了甲骨文单字、形位、字位与词位、义位的关系,并将甲骨文字释读原理与甲骨文义位系统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便于更加详审而精确地研究甲骨文字、词和词义问题。
-
西陲屏藩郝园林本书基于对伊犁河谷清代“伊犁九城”、牛录城堡、卡伦、营盘等驻防城的考古学调查、测量和勘探,结合中外文献、图片资料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证和研究。伊犁驻防城体系的发展历经初建、高潮、完善、战乱、重建五个阶段。各城形制规整、特点鲜明,军事防御设施完善。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双核心”布局,互为掎角之势。伊犁河谷清代驻防城是在中央王朝的主导下,由各族兵员百姓共同建起来的,它们有效地稳固了边疆局势,维护了国家统一。以此材料和史实为本,作者还就城市考古学、城市形态学、“中心地”、边疆理论、“新清史”等理论范式做了深入反思。
-
九色鹿·东西之间昝涛作为专门研究过去的学问,历史学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基于这样的思考与使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于2016年面向全社会开设了“丝绸之路系列公益讲座”。该系列汇聚了在丝绸之路研究领域著名的海内外学者。各讲稿经整理后集结成册,内容涉及丝路研究的历史、考古、宗教、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是了解丝绸之路的入门好书。
-
北京长城考古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本书收录了2018—2022年期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长城保护修缮工程而实施的长城考古工作成果,具体包括:延庆区岔道城城墙及墩台遗址、南寨坡城址、柳沟城遗址、柳沟西山长城及墩台遗址、大庄科长城遗址;昌平区南口城、上关城墩台遗址,共计7 处长城点段。通过发掘,明确了长城建筑规制、工程作法与病害等基础信息,为全面、系统、科学地制定长城保护方案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支撑,同时深入发掘、丰富了长城文化内涵。
-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报告湖北省文物局编著;张君,袁青竹主编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为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民生工程。为配合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湖北省文物局与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紧密配合,依法?p依规组织开展与实施工程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本书是湖北省文物局为配合这一工程进行的文物保护工作总结,详细记录了考古发掘工作的准备及经过并对发掘的30余处遗址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发掘成果进行了评估。为读者了解鄂北地区各个时期遗址的基本情况和文化面貌提供了基本的材料。
-
苇沟—北寿城遗址考古报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等本书为苇沟-北寿城遗址2011~2014年考古工作报告,包括2011年老君沟墓地发掘、2012~2013年苇沟墓地发掘,以及2013~2014年苇沟-北寿城遗址区域性系统调查、勘探与试掘的全部资料。本书在全面公布材料的基础上,对墓葬及其他遗迹的年代与分期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研究晋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构成与演进具有一定的意义。
-
文物捐赠人山西博物院本书以山西博物院晋魂基本陈列和原创展中捐赠类文物为研究方向,梳理百年间为山西博物院捐赠过文物的捐赠者、家属子女、藏品征集者以及相关文物和事件等,挖掘文物捐赠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补充和丰富文物的史料信息与科普内涵,倡导更多社会人士参与中华文物保护传承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智慧能量。本书共计20篇,内容均为向山西博物院捐赠文物及书画的故事,皆由文物捐赠人本人或者至亲讲述,本书为《走近考古人》的姐妹篇,因此也配有音频,得意让读者亲耳聆听关于博物馆文物捐赠的感人故事。
-
黄河文明的出处郑州市文物局 主编;齐岸民著本书以黄河中下游嵩山东麓的郑州为叙述起点,以斯地彼域的原初聚落、中心聚落乃至城市文明轨迹流变综合比较,将笔触延展至其他河流文明,以此梳理、贯穿、归纳黄河文明的“多元与统一”的历史演化。通过远古区域性原生文明的再度书写,在突显中原区域文化的力量、作用、价值的同时,通过其他地域文化材料的铺陈,突显多域文化的原生、并进、交流以及最终抟合的事实。意涵“原初中国”的塑形传续、确立,不独在黄河、在中原、在郑州,此域只是中国远古历史的核心单元,而非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