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汉传飘雪楼主汉朝分为东汉和西汉,一共存续了405年,历经29帝,创造了诸多历史记录,至今影响犹存。自“赤帝子”刘邦通过楚汉之争建立汉朝后,汉初发生了白登之围、诸吕之乱、七国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好在文景之治使得国力得到了恢复,强势的汉武帝,因对匈奴的打击永载史册。两汉一波三折,在经历了王莽篡位后,也有光武中兴,更有明章之治,但经历戚宦之争、党锢之祸和黄巾起义之后,汉献帝刘协被废为“山阳公”,汉朝灭亡,留下的却是不尽回响……
-
明清以来关帝信仰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梅红关帝信仰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反映了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原汉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各族群的迁徙及汉族移民的进入,是西南少数民族接受关帝信仰的条件。明清以来,西南各少数民族对关帝信仰的接受,已成为他们宗教生活、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这促使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认同的形成,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稳定。目前学界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帝信仰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创新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当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东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日]东晋次 著 付晨晨 薛梦潇 刘莹 译东汉时代形成了中国专制社会的基础,东汉史对于中国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本书从解释秦汉帝国的政治、社会体制如何发生质变,又如何产生后面的六朝时代这一问题出发,将皇帝统治方式、外戚宦官与儒家官僚间的政治合作与斗争,以及地方社会的结构变化等内容相关联,探究东汉时代社会地方社会的发展、变迁如何改变东汉国家的政治,国家统治进而又如何改变了地方社会。
-
高瞻远瞩毛泽东杨冬权 著本书作者根据公开出版的文献材料,结合自身对近现代史、党史相当熟谙的把握,以200条准确预见及相关历史的证实,展现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指导下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瞻远瞩,再现共产党人的革命、战斗、建设画卷。这些预见实实在在地说明毛泽东凭借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广博的知识和认真的调查研究,有着非同寻常的甚至是让人难以想象的预见力。同时,也凸显出毛泽东是一位被历史反复证明的伟大战略家。这些预见以时间为序讲述。每条预见,都先列出预见的内容,再列出预见后发生的历史事实,让读者对照着了解毛泽东先前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样被证实的。通过这些预见,读者可以深刻理解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为什么会成功,深刻领略伟人科学判断的政治智慧和卓越魅力,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磅礴力量。在研究毛泽东的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本书主题十分鲜明,行文语言极富感染力,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毛泽东的著作,适合社会大众阅读,也可用作党史、国史培训和宣传红色文化、弘扬主旋律的参考资料,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
唐代后期方镇辖区变动研究付先召本书以唐开元二十一年设置的十五道为基础,考证梳理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八十七个方镇的置废及其辖区变动情况,归纳方镇辖区变动的特点,分析方镇置废及辖区调整的原因,总结方镇辖区变动调整的历史作用。方镇辖区调整原则打破山河形便,呈现犬牙交错分布及跨州遥领的特点。方镇置废及辖区调整,缘于唐廷与地方利益的博弈及实力的较量,背后的主要动因是唐廷寻求各种措施实现对方镇的控制。唐廷通过肢解方镇、调整辖区的方式,使方镇势力均衡,彼此能相互牵制,实现与地方彼此均衡的状态,对于唐后期的存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五代和宋代解决方镇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
《君士坦丁赠礼》辨伪洛伦佐·瓦拉作为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洛伦佐?瓦拉的代表作之一,《〈君士坦丁赠礼〉辨伪》因首次通过语文学的方法成功揭穿了基督教历史上最恶名昭著的谎言而被载入史册。这篇演说辞以其新颖的论证方式成为西方考据史上第一个将语文学应用于史学研究的伟大范例,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本书是《〈君士坦丁赠礼〉辨伪》的直接译自拉丁文的中译本,包含:《〈君士坦丁赠礼〉辨伪》译文、《君士坦丁赠礼》译文和上述两个文本的拉丁文原文。
-
写给大家的英国简史查尔斯·狄更斯 著《写给大家的英国简史》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将漫长的历史娓娓道来,兼具故事性和文学性。全书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0年到公元1689年,讲述了亚瑟王、百年战争、都铎王朝、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亨利八世等重要的时代和人物。通过王朝兴衰、君主浮沉,狄更斯传递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启发读者透过历史思索更宏大的人生课题。
-
唐宋河套防体系的构筑与生态变迁保宏彪 著暂缺简介...
-
亡天下 南宋覆灭史郭瑞祥 著南宋亡国,不仅是汉族历史上第一次丧失政权,更是华夏商业文明的一次折翼,是士大夫政治的集体殉难。此后元明清政治日趋保守,中国再无开放包容、朝气蓬勃的经济文化气象。本书记叙从襄阳被围到厓山海战的十数年历史,不限于裁剪故事,而是以时间轴上的史实为生发点,考察南宋末年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商业状态,探析南宋衰败覆亡的内在逻辑。本书回答了两个值得后人沉思和借鉴的问题:南宋如何灭亡与何以灭亡。
-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藏高阳碑刻拓片整理与研究劉美然,馮金忠,潘華静本书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的239通371幅高阳碑刻拓片为底本进行的整理与研究。这批藏品均为民国时期拓本,包括文化教育类碑刻、公益事业类碑刻、墓碑等,涵盖高阳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物、家族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相比一般传世文献资料更为原始,为研究明、清、民国时期高阳历史乃至中国北方社会的风土人情、文化教育、社会风尚等提供了第一手珍贵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