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书与人(美)约翰·温特里奇(John T.Winterich)著;胡丹等译《新世纪万有文库》是辽宁教育出版社鼎力推出的重点图书,全书着眼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按常备、实用、耐读、易存的原则,在海内外各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将中外名著的珍善版本,精选收入文库,从1996年起到2005年的十年中,计划每年出书百种,积累至千册,意图使整个文库能基本反映出人类文化发展的概貌,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选定一个家庭藏书的基本书目。传统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经版本专家鉴定校勘后,排成简体字横排本。近世文化书系:收录民国时期学术大家的作品为重点的近现代人文成果,将一些珍贵的广为人知但市面难见的或久已散失的著作、收集、整理后,排成简体字。外国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以外的世界人文宝库中的精品,以研究介绍文化为主题,笔意轻松隽永,风格清新活泼,具有可读性,属于“大作家的小作品”。贯穿全书始终宗旨就是:为渴求知识的读者提供长期可读可用的图书,以证明生存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活动的必要,进而倡导社会上读书风气的形成,为广大爱书人创造坐拥书城的境界。
-
东西文化议论集季羡林,张光Lin编选本书收录了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外学者有关东西文化问题的论著数十篇,观点各异,色彩纷呈。编选的目的,在于方便对此问题有兴趣的读者阅读,以期引起关注。
-
关键时刻许明主编本书旨在回答在中国改革进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书中所描述和展现的27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论述,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种种选择,不仅可供领导者参考,而且也可供广大群众了解中国当代的历史进程,起到解疑答惑的作用。
-
姓氏·名字·称谓籍秀琴著姓氏、名字、称谓,说到底就是中国人的姓名问题。“中国人的姓氏”解释了姓氏的概念、起源、使用及发展、尊卑及中国姓氏趣谈;“中国人的名字”讲述了中国人的名和字、中国人名与社会文化背景、中国人怎样取名;“中国人的称谓”说明了什么是称谓,并分析了称谓的类别、称谓与社会变革、称谓的等级差别及称谓内涵的嬗变。了解了中国人的姓名问题,不得不惊叹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世界十大罪恶集团朱坚劲,唐燕能著请读片段:一个特殊的军事区1933年,日本关东军在哈尔滨以南20公里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占地约6平方公里的特殊的军事区。在这一广阔的区域内,是严禁外人涉足的。关东军仅用了一年稍多一些时间,便在军事区里修建了大规模的军事设施:能容3000人住宿的建筑群、发电厂、专用铁路线、教育与学校设备、能拘押100人的监狱、规模不一的多种实验室、操练用马场、大礼堂、运动场和神社。这个所谓的特殊军事区就是战后被揭露出来的日本细菌战研究所所在地。1939年,由石井中将领导的臭名昭著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本部——731部队,从背阴河转驻到这个巨大的军事设施里。军事设施的周围砌着土墙,墙外有道沟壕,墙上架着高压电网。……
-
决定命运的选择(美)E.拉兹洛著;李吟波等译暂缺简介...
-
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达斯学派(法)若-弗·马泰伊(Jean-Francois Mattei)著;管震湖译据法国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译出 法国外交部资助出版著者通译:J.-F.马太。
-
淮南鸿烈集解冯逸,乔华点校;冯逸,乔华点校淮南子据道家的“无为自然”说,概略地解说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以及政治、军事等人世间的百般事物。然而,也混杂了很多儒家、法家、阴阳家的学说,在思想上没什么创新之处。但是,本书引用了许多传说、神话、寓言,文章富于变化,饶有趣味。更保存了许多已散佚的神话片段,及机智幽默的民间言谈。淮南王刘安(?——前一二二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父亲刘长,因为谋叛文帝(刘长之见),事发被捕,流放四川,于途中绝食而死。刘安怀恨在心,企图谋叛,但是在武帝时,阴谋外泄、刘安遂在被捕之前,自杀身亡。刘安是一流文人,幕僚中人才济济。当时的朝廷,逐渐有以儒学来统一天下思想的倾向,而刘安的僚属中以道学派居多。刘安得到这些学者的帮助,将诸家的学说统一,想借此掌握住自然秩序和人事百态的一贯原则,淮南子在此动机下,被编纂而成。这本书反映汉代中央与地方政治的对立,亦即儒家与道家思想上的冲突,其价值尚待日后评定。现在,这本书在思想上的价值不被看重。但是,因内容所叙均以神话传说为中心,其中有关民俗学方面的资料,颇受后人重视。此书另名淮南鸿烈。“鸿烈”就是又大又明的意思,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显其道”。
-
世界十大珍宝之谜唐燕能,朱坚劲 编著王陵谷法老陵墓里的陪葬品价值连城,自古以来就使众多盗墓者垂涎三尺。几乎所有的法老陵墓都没有逃过盗墓者的洗劫,惟有图坦卡蒙的陵墓幸免于难。该墓3000多年之后被人发现,出土的木乃伊与陪葬品精美无比,举世震惊。当发现者沉浸在欢乐中的时候,仿佛是图坦卡蒙咒语所致,发生了一连串神秘的死亡事件,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难解之谜。
-
中国古代的家王玉波著有的外国学者把中国人称做历史的民族。可是就是这么一门、渊源悠久、根柢深厚的学问,在近若千年竟遭遇到种种的障碍和曲折,“史学危机”之说在高校里和社会上却很流行。历史学怎样适应社会的要求,怎样摆脫困境而重新振兴,成了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