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文垂千古 心为兆民蒲松龄纪念馆 编蒲松龄纪念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深入挖掘《聊斋志异》中的政德思想和家国情怀,选取《席方平》《续黄粱》《梦狼》《促织》等38则典型故事,分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个单元,以原文、译文为主体,辅以单元语、编者按、延伸阅读等,多角度、深层次地阐释聊斋故事中崇清廉、劝勤政、讲仁爱、重民本、戒贪欲等思想的新时代内涵,力求使读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结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中汲取精神滋养,培育做人之本、为政之德。
-
古人的文化沈从文《古人的文化》为沈从文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随笔集,以“古代文化”为主题,本书内容涵盖古代扇子、镜子、玉石、陶瓷、 玻璃、动物图案、 服饰、书法等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古代文人生活、百姓日常生活、文化娱乐种种方面,可以说从细节见古代真实生活的情形。《古人的文化》从作者谈论的物质生活样式中,可以更真切地触摸古人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内涵。作者对中国古人物质生活的探寻,不喜浮华,不大而无当,无火燥之气,平和简略,从容淡定,可见出其对世间生活的深挚之情,和对文化传统的自爱之心。
-
中欧花园龚群辉斯洛伐克是个内陆国家,在1993年与捷克分离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的“十字路口”,四通八达,地形地貌多样,以山地居多。本书分四个篇章,其中开篇以简洁语言引入;上篇为斯洛伐克的前世:从部落走向国家,迈向共和国,二战中的斯洛伐克,天鹅绒革命与天鹅绒分离;中篇为斯洛伐克的今生:斯洛伐克国情,旅游天堂,融合的国家文化,独特的人文风俗;下篇为斯洛伐克和中国:中斯关系、中斯文化交流。
-
不必读书目刀尔登 著本书中,作者对近50种古籍进行了深中肯綮的评点,其中既有《论语》《老子》《墨子》等先秦经典,又有《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等通俗读物,还有茶经、酒诫、骗书等普通读者不大想到去读的书。作者观察犀利深刻,文笔精练晓畅,且不乏诙谐幽默,在评介古典著作的同时,对今人如何误解、盲信、歪曲、利用传统文化进行了有趣又严肃的思考。
-
海洋文化蓝皮书苏文菁,李航本书对2023年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海洋意识教育、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研究、海洋考古、海洋纪录片、涉海组织等领域。以“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正式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契机,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近年来完成了多项研究工作。国产海洋类记录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10集大型海洋纪录片《蔚蓝之境》引起来广泛的关注。成立5年的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有望成为推动“海丝”沿线地方政府务实合作、亚太区包容、共享、可持续发展的交流合作平台。本书所呈现的中国海洋文化发展进程和成果,为中国特色海洋文化理论建设做好了基础性工作,是涉海领域工作者和海洋文化爱好者.备的参考书籍。
-
中西文艺理论探析邓丽芝本书为作者系列论文集,主要集中于中国古代美术史和西方文艺理论、当今艺术评论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古代画论方面,论文对明代宫廷画院与宫廷画家、浙派绘画、沈周艺术赞助以及“诗画一律”理论等作出研究;在西方文艺理论方面,论文对克莱夫•贝尔《艺术》中的两个审美假说、语言学转向下“作者之死”(以巴特、福柯和拉康为例)等作出研究;在当今艺术评论方面,论文对消费社会中艺术审美的价值取向及现实反思、女性意识的呈现与女性主体的缺失、艺术与金融等现实理论问题作出评论。所收录论文的研究主题探讨了当前美术史和文学理论前沿相应问题,具有一定学理价值和研究价值,适合于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研究者阅读参考。
-
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与绽放王京生深圳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实现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也是中国当代文化自信自觉自强的有力例证。正是基于文化是流动的理念,深圳才有了文化自信,并因此敢于走出一条与别人不同的发展道路。文化立市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深圳文化自觉的重要标志,支撑这一战略的是两根支柱:市民的文化权利与国家的文化主权。深圳实现文化自强的关键是为这个城市植入优秀的文化基因,形成强健的文化品格,这就是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的文化。深圳对文化自信、自觉、自强的不懈探索,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意志和学习精神,正在创造的是一种别样的、崭新的、高尚的文明范式。
-
中国武术神话传说选释蒋德龙本书收集、整理了50个中国经典武术神话,涵盖神话故事、神话流传影响、神话本质特色等内容, 每一神话均有相关历史资料,并对其历史真实性、功能价值、认识与传承境况进行分析,为后续深入挖掘和探究武术神话中蕴涵的武术文化基因、寓意、功能,彰显武术神话对现代武术的起源、发展、传播的影响起到一定作用。书稿收集的武术神话形式有文本武术神话、图像武术神话、口述武术神话,图像神话资料来源包括碑刻、书画、实物、雕塑、剪纸、壁画、动画等,同时也介绍了部分国外学者对中国武术神话研究的成果。
-
海上新碑录柴志光 著本书选录各类新碑记320多篇,每篇详细描述了记碑石刻所在区域位置、大小尺寸、立石时间、撰文者、书丹者、书法字体及建碑的简要时间背景。本着遵重历史的原则,据记碑石刻移录所刻文字内容,不作变动。每篇配以一至二张记碑石刻实景照片。所选记碑石刻均由作者亲临踏访后而录。书稿分记人篇、记事篇、记物篇三个板块,每篇内的记碑石刻按年份先后编排,年份不详者排最后。书稿内容十分丰富,有重大工程建设的记碑石刻,如《洋山深水港赋石刻》《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建设志碑》《太浦河工程纪念碑》等;有重要节庆的记碑石刻,如《上海交通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里程碑记》《复旦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碑》《崇明成陸一千四百年记碑》《长征农场建场六十周年记碑》等;有著名人物的记碑石刻,如《黄道婆墓纪念碑》《徐光启像及传记石刻》《普希金纪念碑》《盛丕华先生墓记碑》等;有记录重大事件的记碑石刻,如《复旦大学抗战西迁纪念碑》《李庄同济纪念碑》《上海市电话号码升八位纪念碑》《抗击711龙卷风纪念碑》等。它从一个侧面记载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记载了伟大时代所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事迹。这些记碑石刻所记载的内容,对研究上海历史无疑有着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
作为文化批评的消费美学李金正在历史和词源的复线叙事下,消费和审美本根同生,但在后来的社会历史中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裂变,消费的功利性、实用性和身体性与审美的非功利性、精神性和超越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在消费社会和审美泛化的双重语境下,二者之间重新相互趋近融通,消费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消费化成为一种典型的“后回归”现象。本书在系统考察消费与审美之间历时性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二者共时性的当代关系,并提出一种消费美学的理念作为文化批评的新范式。该范式广泛适用于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现象的批判分析,本书择取商业文化和传媒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一步展现了其阐释效力以及独特的文化建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