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发现李庄岱峻寂寂无名的李庄在抗战时期安放了一张书桌,让它在这段历史的切片中群星闪烁,与成都、昆明、重庆齐名。《发现李庄》(三部曲)重拾抗战时期学人颠沛流离又壮怀激烈的岁月。用旧照片、档案、史料、书信讲述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大地测量组等机构的战时往事,追忆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等学者大师在民族存亡之际的勇毅与温情。*书收录了众多流寓李庄学人的诗词书信,并探寻这些鸿雁传书背后的故事,兼具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抗战内迁时期,中国文化和文人的不可多得的文本。
-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 著《中国艺术精神》是著名学者徐复观先生创作的艺术学著作,首次刊行于1966年。《中国艺术精神》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徐复观深入研究庄子讲的学道、体道及成道的境界,发现其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这对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
执一不二扎希 译作为先秦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身为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儒士集体编撰的《吕氏春秋》,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致力于把在秦国实行的政策理论化,作为未来的统一的秦帝国的治国纲领。在这个意义上,《吕氏春秋》的出现正是适应了秦国统一天下的需要。——这也是结合“执一”“不二”两节(《吕氏春秋 · 审分览第五》)而命名本书的原因。本书虽然是“诗笔记”的形式,翻译仍是逐字逐句地进行的,致力于确保以词达意;保持相对合理的自有见解,同时在遣词用句上尽可能地体现现代诗文的考究、格律和气韵;在正视其时代局限性的同时,为发掘、展现这样一部2000多年前先秦典籍的现代意义而努力。如果诗句足够精致和贴切,那么甚至会有助于现代读者体会到2000多年前志在实现华夏大一统的中华民族的豪士英杰们势在必得的气势和雄心、格局和感情,甚至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脉搏和心跳、呼吸和情绪。我们甚至祈望,这样的诗句能够告慰徘徊于中华民族个大一统之上的英灵,并得到他们的认可,乃至祝福。
-
克服欧洲[塞]佐兰·米卢蒂诺维奇塞尔维亚文化中的欧洲形象是如何建构的,又如何反身影响本土文化?著名斯拉夫文学和巴尔干文化研究者佐兰•米卢蒂诺维奇梳理了十四位塞尔维亚作家笔下的欧洲形象,回顾塞尔维亚知识分子与欧洲的对话,勾勒出19世纪至20世纪塞尔维亚的思想地图,呈现了塞尔维亚文化如何在对欧洲文化的盲目崇拜、误解和反思中突破欧洲中心主义的局限,完成了自我塑造。
-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 著本书是余秋雨先生面向普通公众讲授的中国文化通识课。中国文化一直是余秋雨先生研究、写作的主线,数十年来他独立完成了从空间、时间、人格、美学等维度梳理中国文化的工作。如果说成为几代人传统文化启蒙读本的《文化苦旅》是开端,那么《中国文化课》就是总结。在书中,余秋雨先生从多个维度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通过“以心带史”的感性方式激活远去的历史,以中外对照的全球视野反思中国文化,真正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突破了常识性和常规化。在书中,他讲解50余位改变中国的文化人物,解读20余部铸就民族性格的原典著作;追索数千年文化史,确认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放眼四大古文明,反思中国文化的利弊得失;开列记忆篇目,释译经典文本;将中国的历史、文学、美学、哲学、宗教等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共享给读者。
-
妖怪事典王新禧编著;(日)歌川国芳等绘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渗透在日本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学者将妖怪研究视为理解日本历史和民族性格的方法之一。在日本,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甚至每一条街道,大到庙宇楼阁、小到锅碗瓢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神明与魔物。这背后藏着的是日本人对于自然、人文和社会的深层思索。世界上,仅有日本将“妖怪”作为一门大学问来研究,也只有日本,在其美术史上,为妖怪画留出了专门的位置。鸟山石燕、歌川广重、歌川国芳、葛饰北斋、歌川豊国、落合芳几、月冈芳年、佐胁嵩之等等,在这些著名妖怪画大师的笔下,一个个传说中的妖怪跃然纸上。书中每一个“妖怪小传”让我们或顿足、或动容,或深思,与其说其是怪谈,不如说是在描摹人间世相。悠长的人生道理隐藏在故事背后,借着怪诞的名义,纷纷上演。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王维集(唐)王维 著,陈铁民 解读王维是唐代成就的几位诗人之一,也是开、天时代名望的一位诗人。王维的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其题材划分,主要有以下四类:一为歌咏从军、边塞和侠士的诗篇;二为抨击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抒发内心的不平以及言志述怀之作;三为表现友情、亲情、闺思、宫怨、爱情等的诗歌;四为山水诗(包括山水行旅诗与山水田园诗)。这四类诗都有千古传诵的佳作,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本书选录王维诗132 题160 首,文3 篇。本集的文字以宋蜀本为底本,各卷的编排顺序则改依麻沙本。
-
回忆与印象江翔 著1954—1960年、1984—1986年,作者曾先后在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和瑞士大使馆工作。本书是其对阿尔巴尼亚工作生活的回顾和对瑞士的印象感谈,并对两国的人文景观做了详细介绍。此外,书中还追忆了其于20世纪50年代初从家乡芜湖到北京外国语学校负笈求学,及毕业后长途跋涉奔赴阿尔巴尼亚首个工作岗位的经历。作为一本图文并茂的回忆录,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去美好岁月及阿、瑞两国人民真挚的怀念之情。
-
南大日本学研究刘东波本书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组织筹备的论文集,以日本语言文学、社会文化为主,兼顾历史学、经济学等其他日本学研究领域。依托南京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在吸收每年承办或主办的各类学术会议论文基础上,广泛收入国内外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研究成果。本书预计收录15篇学术论文、2篇书评,由向全国征集而来的稿件和活跃在日本研究线的科研人员的优秀成果组成。作者中既有日本权威学者吉海直人、南京大学教授叶琳等资深学者,也有一部分刚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走上独立科研道路的青年学者。
-
日本足迹沙金本书是在日留学生以及在日华人撰写的随笔集,以轻松活泼的口吻描写记录了每位作者在日本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片段,内容浅显,是一种浮光掠影式的记录,文笔自由随性,没有生硬死板的大道理,读起来比较轻松。本书适合对日本和日本文化感兴趣的网络一代年轻人阅读,通过几位作者在日本的学习生活工作的亲身经历,能对日本有一个较为初步的走马观花的印象,可以作为年轻人认识日本的一个小窗口,对即将赴日留学、工作、旅游的读者也可以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