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藏族生态习惯法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变迁常丽霞 著藏族生态习惯法文化作为中华生态文明和中华法文化形态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是建构民族地区生态善治重要的固有法文化资源。作为地方性知识传统,其内容体系涵盖了藏族传统生态伦理观、自然崇拜与自然禁忌、自然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制度、风俗中蕴藏的生态习惯法文化以及资源纠纷的解决方式等方面。藏族生态习惯法文化不断更新、成长,其在当代的传承、变迁,是在与国家法或协作或并行或冲突的互动实践中,在民间秩序中不断生成、调适、重构以获得成长的文化过程。藏族生态习惯法文化重要而独特的当代价值在于立足国家法制统一的基本前提和法律文化多元的基本格局,以其历史经验、文化记忆以及实践理性与国家法互为背景、互为过程、互相建构,在完成其自身扬弃、优化的文化过程的同时,与国家法协同建构民族地区生态善治。
-
数字经济与未来传播杨吉主编当内容电商业务开始大量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加入这场热闹的竞争行列,这不仅仅是选择跟哪个MCN机构合作,又或者是倾向跟哪个流量博主、专业达人品牌露出的问题。本书从专业的角度去看,以下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关心和寻求答案的思考:一方面,内容电商与传统电商的本质差异是什么?内容创作究竟给予电商平台哪些赋能,效率改善还是交易提升?另一方面,作为社交属性强的内容平台该如何布局电商,它的决策依据和环节设计有哪些?原本的电商企业或平台倘若要参与内容电商,它是否仍有优势、在竞争中有无胜算?
-
西班牙菜制作朱莉 奚小英 主编西班牙式菜制作是中等职业学校西餐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其功能是以西班牙式菜肴烹调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典型西方国家菜系为主线,使学生掌握西班牙式菜肴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制作工艺。本书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西式烹调中西班牙式菜肴制作所需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中职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融入大量历史性、地理性、文化性、科学性知识,以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相关要求。本书内容组织以西班牙的饮食风俗和西班牙菜的历史文化背景为线索按食材分类展开烹饪教学,包括人文知识、面食、马铃薯菜肴、橄榄油应用、汤菜、饭食、海鲜类主菜和肉类主菜8个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整合相关知识、技能与态度,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特点。
-
近代成都平原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变迁李德英、余剑秋、刘凡、王华本书是研究近代成都平原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变迁的学术专著。该书以成都平原为研究区域,分章对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地权结构与佃农比例、租佃制度与农民经济、近代土地政策与制度改良、市场结构与农民生活、乡村女性与家庭手工业、民间信仰与民国政府相关控制等问题作深入探讨,以此考察长江上游传统农业社会的近代转型,并得出结论:近代成都平原乡村社会并非铁板一块,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层次,不同层次的农民有着不同的生活境遇,乡村社会随着政府推行各种改良措施缓慢地改变着,并在20世纪中叶以后发生了巨变。该书对成都平原乡村社会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区域社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解释,同时为乡村社会研究展示了独特的剖面。
-
潮流西点制作朱莉 赵玲 主编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西餐烹饪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做好西式点心是学习西餐烹饪关键的一环。其功能是以西式点心制作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典型西方国家的烘焙食品为主线,使学生掌握西式点心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制作工艺和现代化趋势。除了典型西方国家的烘焙食品以外,“潮流西点”也非常注重中国传统口味与现代西方烘焙的融合,提倡运用中式点心的某些概念、原料和传统来追求更高品质的烘焙制品。课程内容组织以烘焙制品的基础制作和典型制品为线索,包括面团与面糊、面包、稀面糊制品、浓面糊制品、酥皮制品、乳化液、巧克力、坚果与果干和“国潮风”西点实操等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整合相关知识、技能与态度,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特点。
-
日本刀日]吉原义人,[美]利昂·卡普 等《日本刀》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日本刀复杂的制作过程及鉴赏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传统工艺和日本文化。通过对日本刀的研究,我们也会看见日本社会的变迁,以及日本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改变,因为日本刀可以反映出打造出这把刀的个人与社会。当我们可以把历史握在手里时,历史就不再只是纸面上的学术研究。
-
春在堂楹联录存(清)俞樾 撰,乔继堂 校注俞樾是晚清学问大家,也是楹联圣手,所撰楹联六百余副,位列清代个人楹联作品数量次席(含集碑字联约七百副。最多者为钟云舫);且作品质量多属上乘,流传极广,迄今仍脍炙人口。书中辑入俞樾所撰全部楹联(包括集联),及原作相关介绍;同时,集中就联语新加注释绎解,对其中用语、掌故等给出尽可能详尽准确的解说。本书是迄今为止,俞樾楹联的唯一注释本。
-
故宫日历·2024年陈丽华祥龙舞紫禁,华夏迎新春!2024年,甲辰年,生肖龙。龙尊贵吉祥,寓意兴隆和希望。中国人自豪地自称为龙的传人,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龙文化,如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赛龙舟、节日舞龙等节庆活动,龙文化的影响可见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故宫日历》选取表现与龙及传统节庆相关的文物,除生肖龙之外,对于古人的节庆作一生动而具体的呈现,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万寿节。十二个月内容如下:敬龙祈福贺岁迎祥神州生春吉祥如意五福临门端阳呈瑞龙腾紫禁内廷珍御中秋团圆天子万年慈寿无疆普天同庆封面图案选用清代清黄地九龙牡丹纹漳绒毯局部,腾飞于海水江崖之上的正龙,充满活力。国宝日读,每日相伴。用2024年《故宫日历》开启新的一年。
-
跨文化视域下的昆曲文化身份研究安裴智著本书立足跨文化的理论视野,以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语境中昆曲文化身份回归为背景,从国家形象建构的角度重新解读与定位昆曲的文化身份,探讨昆曲文化身份的跨学科、跨文体特征与表现形态,从古典韵文学、雅乐文化、声乐美学、戏曲文学、表演体系、活态遗产等方面归纳阐释昆曲的多维美学内涵与文化特征,对学界旧有的昆曲观念进行剖析与反思,对昆曲在建构国家文化形象中的象征意义作了较为系统、严密的论证。提出对昆曲文化身份的界定需要一种“大文化意识”“跨文体意识”与“大美学意识”。认为昆曲本质的文化身份,不只是一个狭义的“剧种”,而是凭藉雅文化的审美品质成为国家文化形象的象征与杰出代表。此书旨在为昆曲正名,还昆曲以应有的文化身份与美学地位,从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构昆曲符号体系所隐喻、象征的国家文化形象的地位。
-
我们的日子何大齐 木玉本书是何大齐先生“老北京风情”文字专栏的结集,也是一本老北京民俗风情画集。他依靠亲身经历,使用有趣诙谐的文字和精湛细腻的画艺,真实地记述并绘制了老北京人一年四季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全书大略以一年四季时光为顺序,从吃春饼开始,谈到面茶、豆汁儿、豌豆黄等老北京的食品,涉及修脚、擦皮鞋、锔锅锔碗等老北京的行当,回溯租小人书、接生、放话匣子、摇煤球等消失了的记忆,谈到清明扫墓、立夏称体重、中秋拜月等节庆习俗,全书在第二年的二月二龙抬头结束,每篇文字都有相应的民俗画供读者参照。作者的文字真挚诙谐,简朴典雅,在“快时代”细微平实地还原了为现代生活节奏所忽略的“慢生活”,深情在焉。全书共收文184篇(其中48篇由木玉撰写,行文风格力求统一),一文一图(个别文章甚至配有多幅图片),精装全彩印刷。“老北京风情”专栏已在《北京晚报》连载多年,曾荣获2020年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