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大学问·岁月忽已晚胡大雷本书对《古诗十九首》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读,带领读者品味诗中“一字千金”魅力的同时,挖掘背后有趣的东汉文人故事,生动再现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作者用细腻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东汉文人的远游、求学入仕、交游等方面的生活情况。尤为难得的是,作者还阐发了东汉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人生来路与归途的反思。本书写作时兼顾史学与文学,既有对《古诗十九首》的赏析,又挖掘、钩索东汉文人的生活细节,描绘了一段丰富多彩的东汉社会史,揭示了东汉时期复杂的世态与人情。
-
文旅产业讲稿三窦文章等暂缺简介...
-
大观茶论赵佶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从蔡襄到宋徽宗,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细腻讲究也无可比拟。也许就因为此,走向了盛极而衰的道路,但是从这些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人创造了一个复杂瑰丽的茶世界。注者通过宋代八部极具影响力的茶书经典——《茗荈录》《茶录》《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茶具图赞》,结合当下品茶生活,从饮茶文化、制茶工艺、茶人趣事、茶器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集知识、文化、故事、体验于一体。1.陶穀:《茗荈录》了解五代至宋初的茶文化演变最为重要的茶书,记载了很多与茶有关的奇闻轶事。2.蔡襄:《茶录》宋代茶学第一次全面总结之作,了解早期宋茶(仁宗朝)的完备记录,了解宋茶的简明手册。3.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山场划分、茶园分类,茶叶品类、茶树栽培、茶叶采制方面的专著。开山场文化之先河,建立了北苑茶的口感地图。4.黄儒:《品茶要录》对宋茶采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系统全面的总结,是我们了解宋茶工艺,尤其是中前期工艺的重要文本。5.宋徽宗:《大观茶论》最为重要的宋代茶书,巅峰时代的生活美学。宋茶生长、采制、点茶、品鉴、存储的全面介绍。6.熊蕃、熊克:《宣和北苑贡茶录》宋茶极盛时期(徽宗朝)关于北苑贡茶历史沿革、贡茶品类、贡茶迭代升级的第一手资料,领略千年茶工艺的极致。7.赵汝砺:《北苑别录》详尽介绍宋茶成熟时期的工艺细节,是复原宋茶的读本。贡茶方面对前人进行补充,茶园养护方面更是他书所未载。8.审安老人:《茶具图赞》通过配图了解宋代茶具形制及使用方式。以诙谐幽默的用典来诠释茶文化的雅致玩法。
-
馆藏手枪王明建 师选生暂缺简介...
-
群众新闻学沙垚著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核心在于群众路线,基于群众路线发展出群众新闻学。本书通过对农村俱乐部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考察,在群众新闻学的框架中提出“群众新闻路线”。群众新闻路线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新闻事业的遵循,又能与西方专业主义的新闻理论展开批判性对话,是一种基于实践的、自主的、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辩证统一的新闻生产和媒体运行模式。
-
大学问·何处不归鸿方志远本书是“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文史学者方志远书写的苏轼传记。全书轻快简明地讲述了苏轼的一生经历,以苏轼成长时间线为经,以其在不同时期展现的才华以及仕宦经历中体现出的精神内核为纬,立体勾勒“千古一人苏东坡”。全书串联起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美食、养生诸方面的才能,体现其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抱负,以及作为普通人,在爱情、友情、亲情等方面的朴素情感。重点刻画苏轼在面对仕宦沉浮时由彷徨恐惧到豁然旷达的心路历程,还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一代文宗。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王加华 张士闪自2003年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至今,中国学者在20年中持续关注非遗保护这一热门话题。本卷文集的编选,以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非遗教育与非遗学的体系化、非遗保护的理论思考、非遗保护的制度实践、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板块,高度呈现2003—2023年中国学界关于非遗理论思考及非遗保护实践经验的阶段性成果。本文集既是对20年来中国学界非遗保护研究经验的总结,也将成为展望未来非遗保护工作的理论起点。
-
非遗学视域下的陈炉耀州窑研究张池本书笔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下,对陈炉窑场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问题进行的个案研究。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是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耀州窑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是中国古代名窑之一。代表性产品耀州青瓷更以“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优良品质受到各阶层的厚爱。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更替,耀州窑各窑场逐渐衰败,仅存陈炉一地炉火相传八百余年。陈炉窑场创烧于金代,既保存与发展了耀州瓷烧制技艺,也成就了中国西北地区*大窑场的地位。如今,陈炉的耀州瓷烧制技艺釉、型与烧成制度三大技术核心在当代传承有序,并传布至曾经的耀州窑窑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
-
征服与文化托马斯·索威尔《征服与文化》是作者托马斯·索威尔15年研究和旅行的成果。索威尔曾两次环游世界,多次到访地中海、波罗的海和环太平洋地区。本书聚焦不列颠、非洲、斯拉夫人和印第安人这4个颇具重大历史意义的地域和民族,通过追溯征服的源头,展现了在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中,那些不曾被时间所湮没的鲜活事例。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发展进程的同时,作者还从征服对世界经济、军事、政治格局的改变,对民族命运和社会,甚至对人类生物学的改变做了详细阐释,并呈现了这些改变对文化的冲击与再造,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塑。以不列颠人为例,他们最早是从古罗马人那里获得了人力资本,后来又从诺曼人、伦巴第人、犹太人、胡格诺派和荷兰人等处引进了不列颠群岛过去没有或少有的各类技能。在斯拉夫人那里,从创造民族语言文字,到发展较发达的农业、工业、科技、医药所需的知识,都来自欧美各个民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从零售商业到国际贸易网络,全是由印度人和黎巴嫩人引进的,而他们的现代技术则主要来自欧洲。在西半球,人们对美洲印第安人的经典印象是骑马、挎枪和打猎,然而这些生活方式的基础器物都是欧洲侵略者带到新大陆并教会当地人使用的。索威尔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更多人了解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在今天和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种族文化在塑造各国人民和世界文明的经济和社会命运方面所起的作用,重新审视过去、当下和未来。
-
失落的智慧赵凯波儒家和墨家在先秦并称显学,但与儒家一直是传统思想的主导相比,墨家尤其是其后期的思想,往往被历史所忽视。本书是对战国后期墨家著作《墨经》的解读,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从认识论、伦理学、心理学、物理学、几何学与数学、逻辑学等诸方面,展示《墨经》的作者曾经关心过什么,思考过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不刻意追求细节上的证据确凿、意见上的是非分明、观念上的明确无误,而力求从一个较为通观而宏大的视角展示这一“失落的智慧”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