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酒饮吴云粒《酒饮》是一部有关中国酒文化的专门史,从制作工艺、品尝鉴别和历史溯源等方面详细介绍有关中国白酒文化的知识,此外还从中国人的习俗出发,将佐将酒乡酒人酒趣酒事一一细致描绘,体现了爱酒之人的真性情。全书兼具专业性及文学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普及了白酒文化,有助于读者充分认识中国酒文化。同时,书里还有很多酒趣、酒事,如街坊辩论、春分相聚、醉卧船家、孤舟听雨,“往往醉后、最见性情”。不仅流露出爱酒之人的真性情,普及了中国传统酒文化,还让读者了解到古人生活的情趣品味。
-
宫殿杨龙山当我们在历史的故纸中追溯“宫”的起源时,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宫”原来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高贵的场所或建筑。在上古,“宫”也是一般的住宅,老百姓的房屋也可以称作“宫”。“宫”与“室”同义,宫室可以并称。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建造、文化意义的专门史,从宫殿式建筑的溯源、建造技艺、以宫殿为背景的历史事件等方面详细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宫殿文化,书中还整理了很多由宫殿衍生而来的逸事,以及宫殿所见证的历史兴衰,突出了宫殿作为建筑说包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
-
冈特生态童书 第十辑冈特·鲍利 著,凯瑟琳娜·巴赫 绘《冈特生态童书》是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引进的一套以生态环保为主题、面向青少年的科普知识绘本,其核心思想是“不要奢望让地球为我们创造更多资源,而要更善于利用地球现有的资源”。整套书共十辑(360种)。每年出版1辑(36种),分为七大主题:水、食物、居住、健康、能源、工作、教育,讲述了36则生动有趣的故事。在每个故事之后,作者还特别设计了背景知识、知识链接、情智培养、延伸讨论与艺术创造等辅助内容。通过阅读这套童书,青少年不仅能了解自然、与大自然相处共生,还能接触更多的相关科学知识,增进情商、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处处可见的自然界的奥秘、科学的乐趣,让青少年明白自然界每个小小的点相互连接,就能织成大大的未来。同时这套童书还以中英双语形式呈现,很适合作为双语阅读材料使用,让孩子在学习生态环保知识的同时提高英文水平。从2014年起《冈特生态童书》每年出版一辑(36种),并计划出版十辑(360种)。希望每天通过一个生态童话故事,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关于生态和环境的新观念。其中《冈特生态童书(第一辑)》获得“2014年全国优秀科普图书奖”,《冈特生态童书(第五辑)》获得“第二届中国自然好书奖”的“自然教育奖”。
-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讲好中国故事孙宜学 著本书结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和国际传播的未来规划,围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国际中文教育和留学生讲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全书分四章,第一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第二章“汉学家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第三章“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理论与实践”;第四章“同济智慧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
汉字张世贵文字究竟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未来它又将走向哪里?本书作者张博士以生动有趣的笔调叙述了汉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大体分为两大部分,从纵的方面叙述汉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概况,又从横的方面剖析汉字发展各大阶段的基本特性。从字词形体异同,考察研究其源流演变。作者结合古代文化史实探究了汉字的产生、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对汉字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辅以全国各大博物馆的资料、史料性图片,展示汉字的演变,是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研究汉字的书目。
-
文化复兴语境下的侨易学现象顾明栋、李川 编本书系“文化中国:传承与汇通”丛书之一,书中选取了近几年侨易学研究有代表性的文章集结成册。侨易学是中国现代文化复兴,以中国方案应对世界危机语境的新兴问学方式,旨在激活本土固有的思想文化资源,照察异域和本土文化。书中文章或钩索侨易学的思想泉源,或从内在理论肌理评述侨易学的价值和意义,或从跨文化角度和文化自省的角度探讨其可能的内涵,或展示侨易学之于中德文化关系应用的个案,等等。这些文章无论批评或支持,都有助于侨易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王加华 张士闪自2003年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至今,中国学者在20年中持续关注非遗保护这一热门话题。本卷文集的编选,以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非遗教育与非遗学的体系化、非遗保护的理论思考、非遗保护的制度实践、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板块,高度呈现2003—2023年中国学界关于非遗理论思考及非遗保护实践经验的阶段性成果。本文集既是对20年来中国学界非遗保护研究经验的总结,也将成为展望未来非遗保护工作的理论起点。
-
非遗学视域下的陈炉耀州窑研究张池本书笔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下,对陈炉窑场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问题进行的个案研究。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是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耀州窑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是中国古代名窑之一。代表性产品耀州青瓷更以“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优良品质受到各阶层的厚爱。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更替,耀州窑各窑场逐渐衰败,仅存陈炉一地炉火相传八百余年。陈炉窑场创烧于金代,既保存与发展了耀州瓷烧制技艺,也成就了中国西北地区*大窑场的地位。如今,陈炉的耀州瓷烧制技艺釉、型与烧成制度三大技术核心在当代传承有序,并传布至曾经的耀州窑窑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
-
征服与文化托马斯·索威尔《征服与文化》是作者托马斯·索威尔15年研究和旅行的成果。索威尔曾两次环游世界,多次到访地中海、波罗的海和环太平洋地区。本书聚焦不列颠、非洲、斯拉夫人和印第安人这4个颇具重大历史意义的地域和民族,通过追溯征服的源头,展现了在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中,那些不曾被时间所湮没的鲜活事例。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发展进程的同时,作者还从征服对世界经济、军事、政治格局的改变,对民族命运和社会,甚至对人类生物学的改变做了详细阐释,并呈现了这些改变对文化的冲击与再造,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塑。以不列颠人为例,他们最早是从古罗马人那里获得了人力资本,后来又从诺曼人、伦巴第人、犹太人、胡格诺派和荷兰人等处引进了不列颠群岛过去没有或少有的各类技能。在斯拉夫人那里,从创造民族语言文字,到发展较发达的农业、工业、科技、医药所需的知识,都来自欧美各个民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从零售商业到国际贸易网络,全是由印度人和黎巴嫩人引进的,而他们的现代技术则主要来自欧洲。在西半球,人们对美洲印第安人的经典印象是骑马、挎枪和打猎,然而这些生活方式的基础器物都是欧洲侵略者带到新大陆并教会当地人使用的。索威尔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更多人了解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在今天和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种族文化在塑造各国人民和世界文明的经济和社会命运方面所起的作用,重新审视过去、当下和未来。
-
东南亚的翡翠之国赵春兰本书是走进“一带一路”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对缅甸社会的前世今生、文化传统、经济教育现状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介绍。共分4部分:开篇是对缅甸的整体介绍,作为后续内容的引读;上篇主讲缅甸的历史,以白居易的《骠国乐》来阐述缅甸早期历史中的中缅两国关系;中篇主讲缅甸的“今生”,讲述缅甸目前的民族社会情况以及缅甸的经济发展情况与特色;下篇主要讲了缅甸与浙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