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吃茶去谭霈生 著本书精选百余件历代茶器、茶画等,呈现了一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作者以学者严谨的结构、思辨的笔触、轻松的语言,讲述了茶文化长河中的器物与绘画,兼涉茶人与茶事。书中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对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升人的审美和内在大有裨益。
-
印度汉学史尹锡南《印度汉学史》主要梳理了20世纪上半叶以来印度学者的汉学研究发展史,涉及印度学者对中国语言、哲学、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研究。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印度的汉学研究发展史分为四个阶段进行考察:第一阶段(1918—1947)印度独立之前的汉学研究;第二阶段(1948—1964)局限于少数精英学者的汉学研究;第三阶段(1965—1988)侧重于现实问题研究(包含中印关系研究)的政治研究占主导,人文历史方面的汉学研究走入低谷;第四阶段(1989年至今)逐渐步入正轨,发展势头迅猛且硕果累累的汉学研究。综观全书,印度汉学研究呈现如下特点:①研究方法上走的是依附式研究道路,它的依附对象和模仿内容,主要包括欧美汉学界的相关研究机构及其治学方法、理论体系。②研究基础薄弱,缺乏前现代的汉学研究传统,其开端远没有以法国汉学为代表的欧洲汉学早。③研究领域方面“重现实政治,轻人文历史”,且受中印两国政治关系影响比较大。本书是国内首次以专题著作的形式对20世纪以来印度汉学研究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总结的书。这种系统研究将拓展中国的印度研究领域,弥补其中一些不足之处,同时也将丰富或促进国内对国外汉学的系统研究,对以后印度汉学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结合我国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海外传播和推广的文化政策,这本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王蒙演讲录王蒙 著王蒙的演讲纵横古今中外,知识含量丰富,案例故事众多,思想深邃,妙趣横生。内容涉及如何正确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如何认识中华文明的特性、如何进行文艺创作,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书通俗生动,值得一读!
-
高校德育协同创新研究曹政 著高校德育协同创新研究旨在凝聚高校德育多元主体力量、整合高校德育资源和激发高校德育协同效应。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中国传统哲学的协同思想、协同学理论等为高校德育协同创新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纵观高校德育协同创新的历史演进,高校德育体系经历了传统集体主义向度——系统化发展——协同创新的演进。高校德育协同创新可以视为开放的复杂系统,其逻辑架构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进行构建。本选题通过构建高校德育协同创新的分析框架,尝试为高校德育系统优化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
印度洋上的蓝宝石徐磊、刘咏秋本书稿是走进“一带一路”丛书中的一本,概述了斯里兰卡的历史、现实,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关系。上篇为斯里兰卡的前世,主要介绍斯里兰卡的地理位置、文化遗产、民族历史等。中篇为斯里兰卡的往生,主要分为殖民时代(1502—1948)、民族独立(1957—1982)、内战纷纭(1983—2009)、1949—2009年间中斯经济互助交往。下篇为斯里兰卡的今世,介绍斯印外交历史和印度“季风计划”、斯与美日外交。
-
读库2305张立宪前两篇都有关人工智能。1956年,一帮计算机专家在美国达特茅斯召开会议,研究怎么让计算机更聪明一点,并提出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词,此后对AI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几经变动,终于在九十年代有所突破,特别是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OpenAI引入转换器之后,GPT的出现,让人们相信AI具备了人类的本事:观察世界、总结规律和获取新知识。那现在能不能说人工智能奇点已经来临?朱石生老师有自己的答案,而朱朝晖则认为,奇点已经到来。也是在1956年,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横贯美国,拍摄沿途所遇的场景,两年后,出版了仅有八十三幅照片的纪实摄影集《美国人》。2023年,朱朝晖利用ChatGPT和Midjourney,延续并进化《美国人》的主题,创作了一部AI摄影集《新美国人》。2006年柳名扬考上了哈工大的土木工程专业,正赶上新世纪房地产行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一入学就听说了所谓的“一注”,即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但没有太留意,直到2012年研究生毕业工作后,开始了漫漫十一年考证之路。2012年到2019年,他一共参加六次勘察设计注册工程考试,获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职业资格证书,近两年又通过七项上岗证考试,考证已与他的生活密不可分。《考证》里,作者以行业从业者和考试亲历者的角度,回顾过去十来年宏观经济波动与建筑行业发展的关系,也描绘了自己的职业路径。《读库2104》曾刊登山山写的《母亲的病》,《我和父亲在工地》写的是十年前山山放寒假,和父亲一起去工地打工的故事。他说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了解了自己父亲和那一辈人的生活。他们奔波在不同的工地,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除却工作环境和物质回馈的贫乏以外,他们也找不到任何成就感、骄傲,以及希望。《花经》是一部讲述花木栽培种植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园艺百科全书,由上海黄园主人黄岳渊黄德邻父子花费数十年心血写就,1949年正式出版,首印一千册。《“甘为花木保姆”》是新版《花经》一书责编姜淮所写黄家的故事,得到黄家第三代中的黄成彦老先生大力支持,挖掘打捞多种史料,既是一部作品的重生记,又可看作一个家族的变迁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半期的中国,生活着一位全国人民喜爱的女性李双双,她的故事始于某个村庄里的一次小小风波,不久便走向银幕和舞台,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李双双热”的浪潮。《好多个李双双》由日本连环画研究者稻次美穗所写,带读者从多个角度赏析连环画版“李双双”的形象。1896年3月28日,七十三岁的“钦差头等出使大臣”李鸿章乘坐法国轮船从上海启程,出访俄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10月3日,李鸿章乘船抵达天津,这次历时一百九十天、行程九万里的欧美之行宣告结束。梁宵杰参照《西洋镜:海外史料看李鸿章》等资料,在《李鸿章的环球航行》里整理当时西方报刊关于李鸿章的新闻报道和访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回顾整个出访历程,让一个复杂人物在读者眼前呈现出“另一面”。
-
东南亚的翡翠之国赵春兰本书是走进“一带一路”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对缅甸社会的前世今生、文化传统、经济教育现状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介绍。共分4部分:开篇是对缅甸的整体介绍,作为后续内容的引读;上篇主讲缅甸的历史,以白居易的《骠国乐》来阐述缅甸早期历史中的中缅两国关系;中篇主讲缅甸的“今生”,讲述缅甸目前的民族社会情况以及缅甸的经济发展情况与特色;下篇主要讲了缅甸与浙江的交流。
-
中亚明珠孙名蕊本书是走进“一带一路”丛书的一本。本书旨在通过对吉尔吉斯斯坦历史、现状及中(浙)吉关系三个部分介绍,加深读者对吉尔吉斯斯坦及对中(浙)吉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促进新时期中吉两国之间增加共识,加强合作,为浙江“文化走出去”贡献历史记忆和故事。
-
南朝夜宴马海英一部以南陈与南唐的金陵城市生活为背景,末世君臣的文学特质为核心的文化研究著作。金陵数易其主,都是偏安政权,从它发源的江南城市文明和诗意审美,蓬勃不息。南陈与南唐的后期,经济繁荣,帝王君臣和士人才女,在奢靡、富贵、温柔、缠绵的环境里培育了审美的因子,影响着他们的人生状态和文学状态,形成了他们特殊的沉迷和超脱的阴柔艺术气质,使文艺成为上层社会的生活内容,使唯美伤感的风格成为其艺术特征。作者截取了南陈和南唐两个历史片断,具体分析了南陈的陈后主、江总、徐陵,南唐的李璟、李煜、冯延巳、韩熙载、徐铉等人的生命特色和文学特质,试图找寻出金陵经济生活与江南文学相互渗透影响的痕迹。
-
紫庭文思许浩然北宋诗文革新与南宋理学思潮是探研有宋一代士大夫文化史的两大端绪。将这二者投射于宋廷词垣场域与词臣群体的层面予以观照,考察相关的观念分合、人事纠葛与风尚变迁,可以看到北宋引领诗文的个体人物与作为官僚机构的词垣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南宋推崇义理的理学群体与矜尚辞章的词臣群体之间的分野态势。在此之中,宋代士大夫的思想图景不再仅仅局限于抽象高远的智识理念,而更具化为切身可感的人情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