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欧文选集欧文著;柯象峰等译欧文是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与当时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被人合称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接受了唯物主义启蒙学者的观点,尖锐地批判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建立以财产公有制为基础的工农合作社。第一卷选译了他的前期著作。第二卷收集欧文三十至四十年代重要著作《新和谐公社组织化》、《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以及欧文的重要讲话和书信等。卷末附有苏联著名学者沃尔金的论文《罗伯特·欧文》和费金娜的《欧文传略》。第三卷收入的《自传》是供研究欧文学说与生平用的重要文献。《自传》叙述了欧文前半生的经历、童年生活、青少年时代当学徒与工厂经理的经历,以及1800年到新拉纳克任大棉纺厂经理与股东之后的事迹。欧文着意叙述其成名作《新社会观》的写作缘起与成书问世后的影响,为发展儿童教育、争取劳动立法、实现其济贫计划(即兴建空想的共产主义新村)等所作的努力,以及他在新拉纳克时期誉满全欧的盛况。
-
红岩魂启示录厉华,赵权璧,陈全编著暂缺简介...
-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郑德荣抗日战争初期,为了抵制来自共产国际右的干扰,坚持马克思主义独立自主原则,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号召,竟遭到共产国际和莫斯科方面的无端指责。然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者们已经成熟,他们汲取历史教训,懂得了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意识,就不能从教条主义和共产国际、苏联民族利己主义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不会得到发展。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觉醒,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从各方面使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并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而载入史册。
-
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根本方针,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收入了一九七年年一月至一九九七年三月期间的文献五十七篇,其中包括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问题的重要讲话三十六篇,全国人大、国务院及其所属机构的有关法律、规定、文件十九篇,此外还有中英、中葡关于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两个联合声明。本书所收文献均按时间顺序排列,多数为全文收录,少数是节选。部分节选文献另拟了题目。
-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管理与公文写作朱庆芳主编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改革情况,在把握主要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编者以现行《考试大纲》和国家行政机关对公务员的通用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组织编写了这本《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管理与公文写作》。本书注重以能力素质的测查为主,紧跟命题的改革趋势,权威性和创新性强,是广大公务员考生不可多得的指导用书。
-
百年忧患何晓明著内容提要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崇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近一百多年来,在中国现代化的曲折进程中,这一忧患意识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2章,以坚实的历史资料作基础,以广阔的文化视野为座标,紧紧扣住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化休戚与共的联系,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及理想追求,其中有传统与现实之间的艰难选择,有中西思想文化碰撞后的深层思考,有科学理性与民族情感的矛盾冲突,从而较具体、深刻地论述了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的社会角色及承担的历史使命。
-
政治学新论邵德门,赵连章,刘彤著人类社会进人阶级社会以后,社会结构基本上是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一体的三维结构,其中,政治处于控制、调节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主导地位。政治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历史发展大脉络如何,它的本质和社会功能怎样,各历史阶段的政治体系和政治关系各有历史特点,从总体上应如何认识和概括说明,以及政治科学的研究对象应怎样加以界定,其研究方法应当如何选择,在此我们简要地叙论,作为本书开篇明义的导引。
-
第四代人的精神宋强[等]著暂缺简介...
-
欧罗巴变奏刘逊[等]著暂缺简介...
-
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张宏毅 著国际关系史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从传统的外交史脱化出来的。顾名思义,国际关系史的范围应当比外交史更为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但要把上述几个方面的关系综合起来加以考察,找出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哪怕只是勾画出一个大概的轮廓,都是很困难的事情,这需要各国学者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办到。因此,迄今为止各国学者所写的国际关系史似乎都还没有真正超出外交史的框架。近年以来,我国已经出版了若干部有关现代国际关系史的著作。但据我所知,似乎还没有一本像张宏毅同志的《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那样从1917年一直讲到1993年。单是这一点,作者的勇气就值得充分肯定。当然,张宏毅同志的书还有一些优点,例如条理清楚,叙述明确,力图用马克思主义去分析错综复杂的现代国际关系,等等。由于上面所说的国际关系史还是一门新兴学科这个特点,《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一书今后还应在国际经济、文化的交往方面加以拓展,使它的内容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怀着这样的希望,我愿看到本书的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