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中国佛教简史方立天主编[作者简介]方立天,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杂志》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专著有《魏晋南北朝佛教丛书》、《佛教哲学》、《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上、下册)等,发表学术论文约200篇。华方田,1965年生,山东即墨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专著、合著有《吉藏评传》、《现代东方哲学》、《佛教三百题》等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内容简介]佛教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也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所谓佛教中国化是指,一方面佛教学者从大量经典文献中精炼、筛选出佛教思想的精神、内核,确定出适应国情的教义理论、礼仪制度和修持方式;一方面使之与固有的文化相融合,并深入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也就是佛教日益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结合,形成为独具本地区特色的佛教,表现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特殊精神面貌和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特征。本书通过叙述中国佛教的历史演变,以提供中国佛教的简单、明白、扼要的基本事实、理念、知识。由于篇幅的限制,本书仅限于论述汉传佛教。全书分为五个阶段,着重论述不同阶段的佛教状况、活动、特点。就整体内容来看,全书论述的重点是中国汉传佛教的人物、学派、宗派、思想、佛与儒、道的关系、佛教与王朝的关系,以及文学艺术成就等。
-
中国民间诸神吕宗力,栾保群著关于本书所探讨的范围,还有几点南非要说明:一、本书的着眼点,主要是近代以来在民间仍有较大影响的神,所在除了像医生(伏羲、神农、黄帝)、仓颉等仍被后世奉礼为神为的以外,古人神话中的人物,一般不收。但我们在追溯某些自然神之来源,如海神、河神等时,或许会涉及某些古代神话人物,那只是为了弄清诸神的演变过程。二、我们之所以在“诸神”前面冠以“民间”的概念,是为了表示某些别。三、中国民间所信奉的神灵,数量、名目也是极多的,难以在本书篇幅中囊括。我们收录的标准,是自唐宋以迄近代,不仅见诸文献记载,而且在中国民间具有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较大范围之地区乃至全国的普通民众之崇拜对象的神,这些神不仅见诸文献、流传乡里,而且大多被立庙奉祀,而且其庙不限于一县一乡。
-
青色菩提伍恒山著本书前言要知道上什么是佛教,就必须知道创立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要了解佛教的教义和僧团精神,就必须了解始祖佛陀的生平行事和经历。本书以崭新的角度客观认真地叙述佛陀的生平及教义,阐述佛教的精神、佛陀的真实人格,并扼要介绍佛陀出世印度社会的背景,以及僧团成立的状况及其矛盾和困境……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宗教·科学·迷信张传开,陈立新,彭启福著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正在更加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社会面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崇尚科学,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越来越成为广磊人民群众的共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阐明各种伪科学、邪教和迷信的本质及其社会危害性,深入认识现代迷信产生的根源,阐明宗教的本质、功能及其与迷信的区别,从理论上说明宗教、科学、迷信三者之间关系,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崇尚科学,尊重宗教信仰,破除迷信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团结,关系到净化社会风气,坚定信仰,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
-
图说普贤菩萨张德宝,庞先健绘图;陈琪,罗伟国撰文本书内容包括:普贤十大行愿、普贤十忍、誓愿守护《妙法莲华经》、法王子历难记、两个比丘、五十三参诣普贤等。
-
图说文殊菩萨张德宝,庞先健绘图;罗伟国,陈琪撰文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常侍释迦牟尼佛左侧。胎藏界之文殊,左手持青莲,表示专司一切如来之智慧、无相之智德不染着法;金刚界之文殊,右手持利剑,表示能断一切烦恼。文殊手持莲花或手持利剑的形象,都是为了展现这位大菩萨的智慧:前者以莲花象征智慧的纯洁高尚,后者以利剑象征智慧的无所不能。按照佛教的说法,净土不可思议的法门,如果没有文殊第一勇猛的根本大智,是绝对无法证解的。文殊是梵文“文殊师利”(Manjusri)的音译之略,也有译作“满殊尸利”、“曼殊室利”的。“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头”、“德”、“吉祥”的意思。佛教典籍中,经常提及这位大菩萨,民间也有许多关于文殊的传说。笔者就以下四个方面,对文殊菩萨作简要的介绍。
-
信仰的深情(美)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著;杜丽燕译本书为“光明书架神秘主义书系”之一。“神秘主义”哲学是指那些建立在某种体验之上的思想和学说。此词依体验者所处的文化、有过的经历而得到不同的指称和解释,比如“梵”、“佛性”、“基督”、“上帝”、“”酒神、“缪斯”、“自然”、“道”、“天”、“元气”、“太极”等等。这种不寻常的体验往往给体验者以极大的激发、启示、信心和灵感,由此而创造出精神上的新东西,成为艺术的、哲学的、社会的,乃至科学的新起点。释迦牟尼、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书普罗提洛、基督、奥古斯丁、艾克哈特、老子、庄子、孟子、李白等等创造出各种精神业绩,也吸引了不少研究者们的兴趣。他们从哲学、宗教、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角度来研究它,这种研究也得到全世界学术界的重视。
-
伊斯兰文化论集朱崇礼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西安市伊斯兰文化研究会编<br>本文集是第三届西安伊斯兰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共收文章40篇,涉及范围广泛,反映了当前伊斯兰学术领域的动态和水平。文章有对古兰经、圣训、伊斯兰教哲学、历史、教法、教派的分析和论证,如“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的思考”、“中国历史上的穆斯林社会”、“王岱舆的哲学思想与中国儒家哲学的关系”、“伊玛目艾布·哈尼法及其教法学派”等;有从民族角度对回族历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如“西道堂大家庭组织的调查与研究”、“回民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伊斯兰与伊斯兰经济”等。<br>
-
迷路心回因向佛张弘著本书从文化的角度入手,解读大唐诗人白居易一生中与佛教发生的种种密切联系:一方面使现代人了解白居易是如何从佛教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力量,另一方面希望读者能尽可能多地体味了一种由中华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交融,文士与僧人交往而形成的独具魅力的雅趣。
-
华林湛如主编本书收《中国佛教与东方文化》、《略谈初期佛教的思想》、《禅宗北宗与迷宗的关系》、《中古道教的“三道说”》等40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