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居士林宋红编文;范振捱等绘图《佛教画藏》系列丛书,是浩如烟海的佛教文化典籍的一套普及本,目的在于使一般读者能较全面地,正面地理解佛教文化。文图对应。书前有赵朴初、季羡林序。
-
大居士宋红编文;邓邦源等绘图《佛教画藏》系列丛书,是浩如烟海的佛教文化典籍的一套普及本,目的在于使一般读者能较全面地,正面地理解佛教文化。文图对应。书前有赵朴初、季羡林序。本书将佛教的主要内容分册分函形成系列,有如绘图普及本《大藏经》。这无疑是一巨大工程,既发此宏愿,自必以金刚之心为之。
-
非洲传统宗教(英)帕林德(E.G.Parrinder)著;张治强译《非洲传统宗教》一书中不仅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宗教信仰进行了概述和比较,而且尽可能地将非洲传统宗教与世界三大宗教进行对比。无疑,这对从事比较宗教学研究的同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该书对读者了解非洲各国国情、民情也不无裨益。本书问世二十年来,非洲发生了许多变化,热带非洲国家多从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有些国家改换了名称,本版均采用新的国名。然而比更换国名更加深刻的变化在各个层次上影响着非洲人的生活。由于商业、工业、技术、教育和都市的影响,因而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快速调整。
-
中国古代的哲学与宗教俞学明,陈红 著宗教重视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关怀,但是中国的每一个哲人都对人生抱着深深的探究心理,以至于中国的哲学承担起了宗教的功能,而把西方式的全知全能的、具有绝对权威的上帝闲置起来。中国有佛教和道教,但是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道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佛教的刺激下,并借鉴了佛教的许多内容才成立的。有意思的是,中国人从来不把“神”视作至高无上,从而为皈依它可以放弃一切。中国人向来是重人生超过了一切,磕了无数个头只是为了实用,没有实用性的神灵只是一个虚设而已。中国的朝廷用了“神道设教”的阐述,说明宗教对朝廷来说不过是教化百姓的工具,而对老百姓来说检验它有无意义的标准是它是否“灵验”。中国人用理性开启着人生的智慧,却疏于用理性去开启宇宙、自然的宝藏。所以,在近代西方船坚炮利的冲击下,中国人开始反省,开始重新评价几千年来引以为豪的文化,并试图走出一条把中国和西方的优良文化兼收并蓄、有中国特色的新的道路。
-
佛经文学粹编陈允吉,胡中行主编本书择取汉译佛典中富于文学价值的篇章,按其题材内容及形式体裁之差异分门别类,依次编为名篇选释、短偈拾萃、释尊本行、缘起故事、本生因缘、文学譬喻、佛经寓言、天竺物语、哲人传记等九个部分,试图藉兹展示佛经文学及中国早期翻译文学的整体面貌。
-
禅师史程编文;范振捱等绘图《佛教画藏》系列丛书,是浩如烟海的佛教文化典籍的一套普及本,目的在于使一般读者能较全面地,正面地理解佛教文化。文图对应。书前有赵朴初、季羡林序。
-
净宗法语大观魏磊辑著佛教法门很多,归纳起来不出圣道、净土二门。前者是指行人专凭自己的禅观念诵等修证,叫做自力;后者是指行人依靠信愿持名,仰仗弥陀的宏愿接引生西,称作他力。比方人们旅居远方欲返,自力就是步行,一步一步地回归;他力则是办妥乘坐先进交通工具的手续,走上和依靠先进的交通工具返家,既省力,又迅速。所以弘扬净土的佛典十分宏富,古德对此谓之“功高易进”法门。 佛陀开的净土法门,‘实为指点教法的最终归宿。古印龙树、无著和世亲先后出世,开中观、瑜伽行两大学系,一本佛陀意旨,前者著《十住毗婆沙论》,后者作《往生论》,倡导净土作归宿处。大教东渐,汉代开始翻经,即有净土译典问世。东晋竺法旷(327—402)首先吟咏和讲诵《无量寿经》,接着,慧远(334:416)于庐山般若台精舍弥陀像前,与同道一百二十三人供斋发愿,结社念佛,共期生西。至南北朝的东魏昙鸾(476:542)、唐道绰(562:645)和善导(613—681)先后倡导净土时,此教已普遍地弘传开来;尤其是善导大师着重提倡持名专修,使净土教像风驰电掣般地发展,几成“家家弥陀佛,处处观世音”的境地。此后,乃至于今,代有高贤提倡,成为我国禅、教、律、密的共同指归,以至净宗被众推尊共有一十三祖。这就是净土文化在我国流行的史略。 佛典很多,但能对它深入研究而登堂人室者少;谅由其义深隐,人门非易。魏磊先生宿植德本,善根深厚;钻研佛典,探究净宗文化。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之旨,用净土三经一论作基干,尤其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即善本《无量寿经》,精心敬选摘录了四十余部经典和一百一十余部论著的净土言教,按照净土缘起、极乐依正庄严和往生资粮的次第,逐段提要或简介论述,择难注释,把原文译成语体,汇编成《净宗法语大观》,集净土要义之大成,而为读者易阅易入之作。
-
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卓新平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编基督教作为基督宗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之一和中国现存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之一,在中西思想文化发展和交流中战胜重要的地位。 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对中国基督教的“历史、教义”、“经典、人物”、“圣礼、教制”、“文化、艺术”展开分析、梳理和研究。
-
日本神道教与文化色音著谈起神道,首先浮现于脑海的形象是神社。从古至今,神社神道始终是神道的主体,是神道的核心。但是神道这个概念在神社神道的周围,还有广泛的延伸。其广泛程度,不仅模模糊糊,而且错综复杂,致使客观地掌握神道是很困难的。特别是近年以来,由于日本的一切思想和文化都结合神道来加以阐述,对神道继续进行无限扩大的解释,因而对神道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仅在学术上,就是作为社会一般概念,也是极其含糊不清的。
-
南亚印度教与文化王树英著中亚是世界上穆斯林聚居地区之一。在这里,伊斯兰教是怎样传播起来的?历代统治者和上层领导对伊斯兰教持何态度,执行什么政策?中亚五国穆斯林民族的宗教信爷程度有无差别?中亚地区伊斯兰教有哪些主要派别?该地区穆斯林民族有些什么样的宗教传统习俗和礼仪、民族宗教节日,有那些伊斯兰教有关的名城、名胜和历史人物以及伊斯兰教对中亚穆斯林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何影响?我们正是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查阅、整理中外文资料,编写这本小册子,供研究中亚伊斯兰教的同行和关心该地区伊斯兰教的读者朋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