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二十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刘小枫主编;杨德友,董友等译本书是有关西方基督宗教哲学的文选,本卷内容包括基督宗教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基督宗教与文学、伦理、历史、政治、教育、科学,基督宗教与现时代和未来3篇。
-
基督教会史(美)威利斯顿·沃尔克(Williston Walker)著;孙善玲等译本书叙述了基督教两千年间从发生、发展、分化、演变直到现代的历史。
-
中国伊斯兰教冯今源 著伊斯兰教是一种外来宗教。但是,它毕竟已在中国的大地上深深扎下了根。千百年来,中国穆斯林与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齐心协力,并肩战斗,反抗共同的敌人,建设祖国的大厦。在这种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战斗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向汉族及其他史弟民族学习,接受我国传统文化和其他史弟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从而使他们所信奉的宗教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使中国的伊斯兰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种中国风格,把握这种中国特色,才会真正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伊斯兰教,才会真正了解和认识中国各族穆斯林历史上所走过的道路,所做过的一切,从而有助于加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激发我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建设伟大祖国的自信力和积极性。
-
神圣的帷幕(美)彼得·贝格尔(Peter L.Berger)著;高师宁译本书作者以宗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主要线索,探讨了宗教对于人类“建造世界”和“维系世界”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基础。
-
佛教基本知识周叔迦著本书是“文史知识文库”之一。本书介绍了佛教的基本知识,深入浅出地,重点而又系统地叙述佛教在中国的一些情况,比方讲解殿堂佛像,佛教的制度,仪式,重要的名山胜迹,佛画和文化艺术、五百罗汉等等。《佛教基本知识》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佛学泰斗周叔迦先生撰写的一部关于佛教典制与文化的著作,涉及面很广。它为我们展现了佛像的塑造,寺庙的三纲,八大执事,僧官僧录,僧籍度牒,以及忏法与法会的设置渊源,佛画的种类,版刻的发展,大藏的刊行,多层结构的塔式,佛曲变文等琳琅满目的内容。本书不仅是佛教文化的具体体现,更是传播佛教两千多年来悠远文化的经典作品。
-
伊斯兰教文化面面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编1989年10月,山东齐鲁书社来世界宗教研究所约稿,希望伊斯兰教研究室组织人员编写一本通俗性的知识读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全室同志欣然承诺了撰稿工作。伊斯兰教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例如,它作为较为彻底的一神教,反对偶像崇拜、反对多神信仰,在其寺院中从不置坛设像。本书在确定论题方面,尽量考虑到伊斯兰教的特点,有所侧重地介绍伊斯兰教文化方面的知识。本书包括的内容,除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礼仪、节日、经训外,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伊斯兰教传统的宗教学科和世俗的自然学科;同时,还涉及到伊斯兰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绘画、建筑、书法等方面的知识。本书涉及到一些民族(如突厥、蒙古等)对伊斯兰教发展的影响,以及伊斯兰教对这些民族自身发展及其语言文字(如乌尔都语、波斯语等)的影响;还涉及到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诺斯替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和学说(如新柏拉图学派的“流溢说”)的相互影响。由于伊斯兰教是一个入世的宗教,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当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在伊斯兰世界和地区,伊斯兰教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是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些学者甚至把伊斯兰教称之为“革命的伊斯兰教”、“政治的伊斯兰教”,也有些学者把这些地区的一些活动称之为“政治的伊斯兰化”、“伊斯兰的政治化”,等等。为了使读者对伊斯兰教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本书还就伊斯兰教与当前国际政治生活有关的问题以及伊斯兰教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做扼要地介绍。在地区性伊斯兰教方面,本书偏重于南亚和中亚地区;更多地介绍中国伊斯兰教则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伊斯兰教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伊斯兰教的特点和品格。本书对伊斯兰教始传中国、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中国的著名清真寺、伊斯兰教在中国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贡献、中国伊斯兰教的门宦、道堂、教派、以及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都作了介绍。限于篇幅,本书对伊斯兰教的一般历史、教派等问题没有更多的涉及。而这些方面的知识,在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有关伊斯兰教的著作中,都很容易读到。参加本书撰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世界宗教研究所王俊荣、冯金源、吴云贵、沙秋真、李兴华、金宜久、周燮藩、周国黎、秦惠彬、戴康生,还有外国文学研究所李琛、元文琪、亚洲与太平洋研究所张玉兰,西亚非洲研究所唐宝才,少数民族研究所热依罕,以及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徐钧尧,北京外国语学院李文彦,西北大学王怀德、张来仪,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肖宪等同志。金宜久负责编写的组织工作并统阅了全部书稿。本书各论题既有内在联系,又相对独立。为了做到全书体例统一,在统阅过程中,对一些名称、概念和术语作了必要的更动,但又注意保持原作的文风;各篇作品反映的均系作者个人的学术观点。作者在写作时参考了国内外很多著作和资料,限于篇幅和体裁未能在本书中一一注出,谨向这些著作的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谢。本书各个论题的编排顺序和表述的内容难免有错误和失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
宗教学概论罗竹风、陈泽民这本书的撰写者和统稿者都是多年从事宗教教学和科研的同志,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本书在论述宗教现象时,尽可能概括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象和因素,并促使读者更全面地认识宗教这一社会现象,这也就是我们编写此书的目的。
-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本辞典共收3万余条目,内容包括佛教典籍、专著、典故、术语、名僧、史绩等。
-
虚云和尚开示录(释)净慧编虚云大师与太虚大师、弘一大师并称为近代三大高僧,名倾海内。虚云大师宗风独擅,诚人天之眼目,被誉为禅学泰斗。近百年中,大师出世为人,建丛林,振宗风,高提祖印,成就众生,续佛慧命于末法之世,开示一切悟入佛之知见,功追昔圣,德迈时贤。 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凛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
-
中国无神论史牙含章,王友三主编《中国无神论史(上下)》汇集了散见于经史子集、稗官野史中的各种无神论思想,概括抽象出诸多中国无神论概念、范畴和命题,并对它们加以分析,从更高、更深、更广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发掘中国无神论思想的意义和价值,确证和阐明中国无神论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表征。三十年前,《中国无神论史》被立为“六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汇集了全国有志于中国无神论史研究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进行攻关,历经数年,最终撰写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国无神论史》,获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今天我们将其列入《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重新排版印刷,以推动中国无神论学科的发展,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