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山西方山县武当山道教文化与民间信仰研究白礼昌,白左莲本书探讨山西方山县道教文化,就中国道教的起源、中国道教的发源圣地和中国道学的建立及整个道教发展史上的初期形成发展做些考察研究,以供当代学者和后世博雅君子有所采撷。本书的核心内容即“方山县武当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圣地之一”推向全国全世界。
-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 第三辑汪桂平 著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主办,汪桂平主编,已于2018年1月在我社出版了第一辑,每辑大约20篇论文,本辑为第三辑。作者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研究者,本期由“理论前沿”、“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区域聚焦:河南道教”五个栏目组成,本辑共收录23篇文章,书稿将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和神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探讨与研究。
-
中国道教通史 第二卷卿希泰,詹石窗 编本书为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300余万字,共十八章,分为五卷。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 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与道教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史论结合,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价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全面地总结、分析了道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它的教理教义、道规仪范、修炼方术等等;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道教本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道教历史分期;通史与专史结合,以道教产生、改革、宗派衍化为纲,以著名道教人物、主要道教经籍为目,剖析了各宗派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道教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探讨了道教同儒、释的相互关系,阐发了它对中国古代化学、天文学、医药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意义。全书是给人们提供了一幅道教发展通史的全景图,不仅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还集中总结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道教学术研究的成果。第二卷为隋唐至北宋时期的道教。
-
现代数学哲学教程 从哥德尔到赫尔曼薄谋本书从哥德尔的数学实在论开始,经过奎因、普特南、帕森斯和麦蒂的发展,但遭到古德曼、奎因、贝纳塞拉夫、普特南、千原等人的抵制,这一段是数学实在论与数学唯名论对抗的历史。奎因和普特南既是数学实在论的代表也是数学唯名论的代表。在数学唯名论的基础上,菲尔德和赫尔曼各自发展出了数学虚构主义和数学结构主义的思想。
-
历代高道传姜守诚,李小龙 著本书以时间为顺序,遴选了历代高道十余人,包括创立道教的张天师、构造道教义理的葛洪、道教科仪的集大成者杜光庭、秉承三教合一的王重阳等,俱是在一定时间内推动道教发展的重要人物。本书以历史文献和道门经典为依据,系统的记述了这些道门高士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经典作品等众多方面,侧重于观察他们的生平经历对其思想形成的影响,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调整和改造道教,使之适应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
西学东渐语境下西方科学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易显飞,章雁超19世纪40年代,广义的西方科学哲学,包括进化主义、分析哲学、实验主义哲学、逻辑学等,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在中国传播,并成为西学东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科学哲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对当时中国的科学哲学发展、思想革命、社会进步等均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起到了“开民智、树新风”,以及促成近代中国科学观与科学精神成形的作用;同时也使得中国科学哲学大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泛到精、“中西结合”的过程。《西学东渐语境下西方科学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1840~1949年)》从西方科学哲学在近代中国(1840—1949年)传播的时代背景及传播动力出发,详细阐述了西方科学哲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具体内容,并分析了其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
无穷尽的对象(德)赫尔曼·施密茨作者于1964-1980年间出版了5卷10册近五千页之巨的《哲学体系》,建构了独特的新现象学理论体系。《哲学体系》建构了独特的新现象学理论体系,依据施密茨自己创设的新现象学的独特视角,几乎涉及了传统和现代哲学讨论的全部重要问题和方面,具有令人惊叹的资料的包罗性和对哲学史的广博知识,是一本从根本上具有**性的著作。本书是《哲学体系》的缩写。
-
重刊三乘集要[清] 任永真 著《三乘集要》三卷,清同治年间汉中留侯祠方丈任永真撰,初编写于西安八仙庵客堂,完稿于留侯祠,同治十一年刻印。上卷为丛林礼仪,中卷为节庆等活动流程和养生文献,下卷为邱祖训文等道经并任永真的传记等。是研究清代全真教的重要史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三乘集要》刊刻以来,在清代广为流传,是清代全真丛林的推荐阅读经典,民国时楼观台曾有重印。目前藏本罕见,几成孤本,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目前同治刻本仅存上卷,民国铅印本存完整三卷,但存在校对不精的问题。本次整理以现存同治本和民国本为底本进行合校,并作相应批注。
-
天方典礼[清] 刘智 著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伊斯兰教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随着经堂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明清之际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穆斯林学者,他们学识渊博、淹通典籍,借鉴并吸收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精华,用汉文字著书立说,“辟邪说,正人心,承先圣先贤之教”,阐释伊斯兰教教义和思想,“概然以发明正道为己任,欲阐正教于中华”。其中,刘智及其所撰述的《天方性礼》《天方典礼择要解》也称《天方典礼》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
需要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李宝刚,陈跃飞《“需要”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异己性的反思》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现实人的需要这一理论视角,力求探究需要与人的解放与自我实现的关系,并通过借助于需要的异己性的反思这一独特视角来实现这一问题的研究。首先,通过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人的需要的具体样态与异化的主要样态的概括总结,发现需要与现实的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关联。其次,结合现实人的需要在各个时期的异己性的反思,探究现时代人的需要的不合理以及异化的新样态。最后,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需要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努力探究需要不合理以及异化新样态的克服路径,实现人的解放与自我实现,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性运转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