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神圣与日常杨慧林 编《基督教文化学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也是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的成果之一。《基督教文化学刊》始终实行匿名评审制度,每年出版两辑,特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审稿工作。2006年以后,《基督教文化学刊》被列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辑刊”(CSSCI)数据库。《神圣与日常:基督教文化学刊(第43辑 2020春)》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神圣与日常:基督教文化学刊(第43辑 2020春)》是第43辑2020春。
-
东亚佛学评论刘成有 著《东亚佛学评论》由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主办并资助,每年出版两卷(春?秋)。本辑共收录了9篇论文,研究主题集中在东亚佛教华严宗中义湘和澄观的佛学思想。其中义湘研究5篇,澄观研究2篇,华严学研究1篇,《大乘起信论》研究1篇,但实质上各篇思想主旨互相牵涉,故本辑未设置栏目予以分类。义湘研究诸篇论文的主题涉及义湘的无我报心思想与戒律观,义湘及其后学的一乘思想,华严宗僧人对义湘《华严一乘法界图》题名的解释,以及东亚佛教史上义湘叙事的演变及意义。华严学研究主要探讨了7-10世纪东亚华严学中十佛说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东亚佛教视域中华严宗思想发展的地域特征。两篇澄观研究的主题涉及澄观的人性观及其对普贤菩萨的看法,一篇《大乘起信论》研究则利用华严宗祖师的相关注疏,重点考察了该论的关键概念“体相用”三大的含义。
-
无为论梁琛,梁栋,方云军,赵芃 著人们常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但是对于什么是无为,怎样才能做到无为,无为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那些影响,无为和妄为的关系是什么,以及怎样发挥无为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作用,让我们的行为符合天道无为之本性,是我们时时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无为”作为《道德经》中的重要思想,并非不求有所作为,而是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为,要求在排除人为干预并不受外在强制力量控制情况下,遵循道所具有的自然法则和内在本性自然而为。要真正做到有所作为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顺道而为,把握客观内在规律,只有无为才可以有所作为。而妄为则可能无所作为,因为妄为的含义是肆意乱为,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妄作,是一种“假为”,只有尊重客观规律,顺应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才可以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家思想的精髓,其内容是建立在以道为核心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并将无为思想贯彻于道教教理、教义的各项内容之中,尊道贵德、自然无为、柔弱不争、仙道贵生、清静寡欲、善待万物、利人济世,天人和谐、顺其自然、返朴归真、天道承负、善恶报应等构成了“无为”思想的理论体系,并成为道家、道教自始自终、抱守如一的重要原则。长期以来,“消极不为”“听天由命”“缺少能动”“逃避竞争”被当成无为思想的代名词,并成为某些人消极等待、无所事事、推诿敷衍、无所作为的借口,将无为之说当成自己不求进取、懒惰怠工、逃避竞争、害怕失败的托辞。在今天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条件下,澄清对无为思想的各种误解,探寻无为思想的正确内涵,发挥无为而无不为的创新功能,对于我们取得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
古印度教派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 整理暂缺简介...
-
密释纳·第一部暂缺作者密释纳》是拉比犹太教口传律法经典的核心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在《希伯来圣经》和《塔木德》之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内容几乎包括犹太人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的全部准则和伦理规范,在犹太历史、哲学、宗教、经济、文化和世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犹太民族的生存和犹太思维模式的型塑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仍然保持巨大影响力。 《密释纳》共分6部,本书为第一部“种子”,分为11卷,卷下再分章,讨论与农业相关的律法和宗教活动,译者参考多个希伯来语和英文版本逐条进行了详尽的注解,约3500条译注。正文之前撰有长篇导言,对《密释纳》进行了整体的介绍;书末多个附录为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密释纳》以及整个犹太教经典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拉比犹太教经典研究的一大空白,为学术界和普通读者接触犹太文化元典提供了重要资料和学习导引。
-
佛学研究十八篇梁启超 著一、“中华现代佛学名著”收录晚清以来,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的佛学研究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正文之前加专家导读,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三、入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五、原书为直排繁体,除个别特殊情况,均改作横排简体。原书无标点,仅加断句;有简单断句者,不作改动;专名号从略。六、原书篇后注原则上移作脚注,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夹注。文献著录则从其原貌,稍加统一。七、原书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或纸页残缺者,据所缺字数用“口”表示;字数难以确定者,则用“(下缺)”表示。
-
禅宗语言丛考[日] 衣川贤次 著笔者认为禅宗文献之研究,应在语言和思想并举中进行,不应有偏废。本书收录了关于禅籍中语言问题研究的若干文章。第一篇文章《禅籍的校雠学》以睦庵善卿之《祖庭事苑》为例,说明了禅籍校勘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作为资料在汉语史上的价值;随后七篇文章是对禅籍中极有代表性的《祖堂集》和《临济录》的研究;《竹篦子话》集中讨论了禅宗的与言论;《日中禅宗交流资料中有关汉语史料钩沉》则介绍了两份保存在日本的写本资料,是极为重要的禅宗文献。
-
不一不异何欢欢 著本书收录了笔者近年来研习佛教的心得体会、与国外师长的往来对谈、对亲友故人的追忆缅怀以及走访日本等佛教国家所见闻之信仰现象,试图探讨一个问题:以佛教为对象的学术研究对佛教本身的发展有何意义?
-
在自然主义与宗教之间(德)尤尔根·哈贝马斯本书汇集了哈贝马斯21世纪初期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他认为当代社会的精神状况表现为自然主义的传播与原教旨主义崛起两种相反的趋势。这两种精神状态,不仅表现在思想界的争论,而且在两方面的公民社会中演变为政治斗争。哈贝马斯主张理性与信仰在现代依然处于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他认为要解决宗教带来的社会冲突问题,就必须把宗教引入交往理性的轨道。本书写作的一个契机是9?11事件,这次事件促成了哈贝马斯思想轨迹上的转向,他意识到在世俗主义意识形态支配下的当代,宗教极端主义的反弹提示了一种从理论上对宗教问题进行把握的必要性,并通过哲学路径重新思考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关系。
-
宗教与美国社会徐以骅《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基础之一。作为中美关系中的历史性、经常性和情感性因素,宗教对中美关系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议题。《宗教与美国社会》第20辑分为美国宗教、宗教与国际关系、世界宗教史、跨境民间信仰和人物访谈五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