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斯堪的纳维亚的皈依(瑞典)安德斯·温罗特 著,吴芬 译暂缺简介...
-
幸福散论[法] 阿兰 著,李磊 译《幸福散论》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与美学家阿兰的代表作,共有九十三篇随笔,行文简短精炼。阿兰引经据典或用生活周遭的实例,从不同角度诠释这人人渴求的“幸福”主题。阿兰的思维缜密,风格清新,他常用具体而创新的意象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提出论点。这些意象往往来自日常生活,像是一根别针、哭闹的孩子或是在田里休息的农夫。除了这些引人入胜的诗意意象,他也用掷地有声的遣词用字来阐述他的思想,包括大量使用格言。他将思想视为工具,有了这种工具,我们可以掌握现实,并且有尊严地生活。“想要获得幸福,我们就必须有此意愿,并为此而努力。如果我们还安坐在事不关己的观众席上,仅仅是把门敞开,坐等幸福的到来,那么等来的必是悲哀。”“无论现实有多么糟糕,它都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它终结了这场不确定的游戏,它不再是即将到来的事物,而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未来。”“如果我们没有对幸福的渴望,我们也不可能得到幸福;因此我们必须渴望幸福,并创造幸福。”每天读上一到两则,便能逐步体会,我们是怎么成为使自己幸福或不幸之人。
-
大公会议史纲菲利普·休斯 著在西方文明的沿革脉络中,自古典晚期开始,便恒亘着世俗与宗教这两条持久而强劲的脉线,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紧密交织。就宗教脉线而言,影响**、地位**者莫过于天主教传统,而对这一传统提供“神理”及“法理”支撑的,除了《圣经》之外,最为重要的便是由历次“大公会议”( General Council,亦译“公会议”或“圣公会议”)制定并颁布的各种教规、教令及改革法令。在早期基督教以及后来的天主教会历史上,被天主教会认可的“大公会议”有21次,其中有18次是在古代各个历史时期(4世纪—16世纪初,涵盖上古晚期和中世纪)召开的。那么,什么样的宗教会议方可被称为“大公会议”?基督宗教各派别在大公会议认定标准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每次大公会议是在什么状况下召开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主导性的思想是什么?在会议进程中,共识是如何形成的?对于分歧有是如何处理的?前一次大公会议与后一次大公会议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大公会议史纲》将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给予解答。本书中文版依据Philip Hughes, The Church in Crisis: A History of the Twenty Great Councils (London: Burns & Oates, 1961) 译出,并由中译者增补“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1962—1965年)”一章。本书系陈文海主持的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世以前“大公会议”文献研究 ((14AZD066))成果之一。
-
格鲁派教法史[清] 第斯.桑结嘉措 著,索南才让 译《格鲁派教法史——黄琉璃》内容共分三十章,是一部全面叙述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学佛经历,格鲁派的产生、发展,各大寺院的组织结构、堪布传承、经济状况,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出生,以及作者自己负责修建“世界一庄严”和其他寺院的情况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了解清初西藏寺院、研究格鲁派历史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目前有拉萨版藏文木刻本,中国藏学出版社的藏文铅印本和西藏人民出版社的汉文译本。
-
雁塔三寺 大兴善寺王宝成 著,贾俊侠,王博,张大兴 编大兴善寺座落于西安市正南小寨兴善寺西街,是古都西安历史很为悠久的寺院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八宗”密宗的祖庭。大兴善寺很初的名字叫做“遵善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泰始至泰康年间(265-289),到如今已经有1700多年了,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寺。《雁塔三寺——大兴善寺》介绍了大兴善寺的历史沿革,大兴善寺与密宗的关系,大兴善寺的高僧大德、历代主持,历代名人与大兴善寺,大兴善寺的碑刻文物与社会影响。全书以清晰完整的脉络介绍了大兴善寺的历史与现状。
-
追星卞毓麟 著星星从一开始就强烈地吸引了早期人类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天长日久,斗转星移,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渐渐发展成了一门科学,它就是研究天体运动、探索宇宙奥秘的天文学。《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全新修订版)》讲述的就是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的故事。全书以天文学发展为主线,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古今中外大量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素材,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全书将作者对象定义为广义的社会群众,在创作手法上追求科学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统一,实现历史感与画面感的完美呈现,准确及时地反映新科学进展,突出原创科普特色。
-
行迹刘仲宇 著暂缺简介...
-
《太上感应篇》活学活用刘余莉 著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构成。有当代大德指出,儒家的根是《弟子规》,释家的根是《十善业道经》,道家的根是《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从各个方面讲述了善恶报应的原理、原则。何者为善,何者为恶?本书使阅者法法头头,有所仿效,心心念念,有所警惩。
-
中国宗教论卓新平 著暂缺简介...
-
《传习录》问答张实龙 著由于古今语境的不同,个人修养的差异,一般读者理解《传习录》有困难。本书站在一般读者角度,对《传习录》每条语录提出疑问,然后根据作者对阳明心学的理解,做出合情合理的深入浅出的解答。全书采用问答方式,尽可能将《传习录》中的名词术语还原成人的生命体验,以此唤起一般读者本有的生命体验,从而达到对《传习录》同情的理解。 一般读者研读王阳明《传习录》,希望真正读懂《传习录》,吸收其中有益的营养,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本书是将王阳明说的话还原成生命体验,并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读者当下就能明白《传习录》的每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