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藏密本尊索南才让 著一直以来,藏传佛教都以其深奥的教义、独特的修行方式及庞大而神秘的神明系统,给人以深不可测、遥不可及之感。这些神明是谁?他们有男有女,或呈善相、怒相和善怒相兼具;摆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手中握有种类繁多的器物,表达的是何种含义?本书意欲以汉英对照、图文结合的画册方式生动展现一个藏密神明世界,解读藏密神明世界中的重要本尊、护法神,以及其所具有的宗教意义。
-
列子见一曾品元 著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的重要传承人物。道家发幽于黄帝,显明于老子,发展于列子,大成于庄子,其思想主张存在于《列子》一书中,但因《列子》一时被认为是伪书,为其解注的人寥寥无几,远不能跟《老子》和《庄子》比肩。自东晋学者张湛作《列子注》后,《列子》遂逐渐被重视起来,也引来后世尤其是近代以来的一些解注者。可惜的是,所有这些解注作品,都没有首先将《列子》的底本厘定清晰,所以导致即便是《列子》被解注后,还是不能很好地为普通读者所把握。此书就是为此而作的一次努力。作者首先将《列子》的文本作了清源,然后对其中的疑难点作了通俗易通的阐释,最后给出今译,以使读者能迅速把握到《列子》一书的基本内涵及其思想实质。
-
宝鸡道教碑石记吴受琚 著《宝鸡道教碑石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研基金出版资助项目”,是对陕西省宝鸡地区宋、元、明以来的道教碑刻进行拓片和内容的整理。其中,北宋天圣重修至德常宁观碑、元正大长春真人本行碑、元至元陇州龙门景福山玉宸宫记、明永乐寻张三丰圣旨碑、明天顺张三丰遗迹记碑,以及新出土的张三丰真人所作《无根树》词二十四首石刻等,具有较大的文献价值。
-
韶关禅宗文化研究集萃王焰安 著暂缺简介...
-
回归本觉冯焕珍 著本书依“平等的经学观”,从“真识心缘起”这个概念入手,系统地研究了净影寺慧远的佛教思想。首先,发现p.2141号敦煌文献写本残卷是慧远著作《〈地持〉义记》的一部分;其次,阐明在慧远思想中,真识心是宇宙万法的终极真实,也是他归本真识心缘起宗的理论根据;其三,讨论慧远关于真识心的体性及其遮蔽、朗现等内容,较为全面地拨正了以慧远为地论师的传统看法,而认为他是以《华严》《涅槃》等经为宗趣的如来藏学家。慧远的真识心缘起思想,不仅对此后中国佛教的特质(以如来藏学为主体),而且对其开展的方向,都有奠基性的影响。
-
刘一明丹道哲学思想研究贾来生 著刘一明是清代道教著名理论家,著作等身,思想精深。本书从维护身心健康的养生哲学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剖析刘一明的著作,结合田野考察,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铢分毫析,融会贯通,对刘一明养生哲学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专题研究。本书在刘一明生平事迹、著述年表、刘一明研究成果综述及其丹道养生思想的哲学基础等方面,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剖析,给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养护和和谐提供了独特的养生智慧。
-
斯堪的纳维亚的皈依(瑞典)安德斯·温罗特 著,吴芬 译暂缺简介...
-
出三藏记集[南朝梁] 僧祐 著本书是《金陵全书》丁编文献类中的一种,《出三藏记集》是中国现存很早的佛教文献目录,其作者为僧祐,故后人又简称为《僧祐录》《祐录》。僧祐于齐、梁间,凭借定林寺丰富的经藏,在道安《综理众经目录》(又称《道安录》《安录》)的基础上,“订正经译”,撰成《出三藏记集》。《出三藏记集》共15卷,包括4部分。全书辑录了东汉至南朝梁代诸多佛教文献,保存了东晋道安的《综理众经目录》的原文。《出三藏记集》不仅对后世编纂佛经目录有一定影响,而且它的“总经序”“述列传”对后世编制一般文献目录也有一定的影响。
-
佛国记·弘明集[晋] 法显,[南朝梁] 僧祐 著本书是《金陵全书》丁编文献类中的一种。《佛国记》,晋法显撰,成于义熙十二年416年,一卷,全部记述作者公元399至413年的旅行经历,体裁是一部典型的游记,也属佛教地志类著作。讲述了中国人笃信佛家,他们把一切因缘际会、聚散离合,以及人世间的千丝万缕复杂而微妙的关系,都归结在了一个“缘”字上。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许多方面,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弘明集》是中国佛教历目前部护法弘教的文献汇编,也是一部充分反映我国汉末至魏晋南朝期间哲学社会思潮风貌的著作。书中各篇作者多为当时帝王重臣,社会精英和高僧大德,这些人的思想论辩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域外传入的佛教与中国本土的 儒家及道家思潮相互冲突激荡的生动历史,是我国历目前佛教思想与华夏本土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画面记录,很多争论主题至今仍能激发人们思考。
-
秦祭祀研究史党社 著《秦祭祀研究》分为“秦人的神灵系统及特点”“赫赫上帝——秦人的上帝祭祀”“宗庙之灵——秦人的祖先祭祀”“祷于山川——秦人的山川祭祀”“引用五行说对秦之影响略探”“秦巫略探”“《山海经》与秦之关系探索”“灵山之巫——兼论血池遗址发现的意义”“秦代祭祀的意义”九章,将地理范围锁定在关中地区,以《山海经》《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为基础,利用出土墓志资料、碑刻资料、地方志中的祠庙志、文集笔记以及民俗学的调查资料,阐述秦祭祀系统融合六国祭祀系统的发展过程,论述秦祭祀系统独特性的同时,阐明秦祭祀系统对汉代的影响。本书通过对秦祭祀体系的研究,阐述秦在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过程中采取的信仰措施,分析正统意识形态向民间社会的渗透,以及中央王朝如何通过制定祭祀政策对各地民间信仰现象进行干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