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道教爱国主义教程中国道教协会 编本书为全国宗教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之一,具体内容包括导论、第一章是讲述天道的平等和民族的独立风雨搏击,第二章讲述了中华民族的亲生骨肉,第三章讲述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力量和行为规范,第四章讲述中华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成分,第五章讲述灿烂中华文化中的奇花异葩,第六章讲述道教对中国艺术发展的贡献,第七章内容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健康生存,第八章讲述建设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环境,第九章讲述道教不断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结束语是关于不断提高和磨练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等。
-
印顺中观思想及其绎论欧阳镇 著本书内容结构上,分为五章,章下设节目。按先后顺序,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分别为:印顺中观思想的形成、印顺中观思想的主要内容、印顺中观思想的显著特征、印顺中观思想与菩萨道和印顺中观思想与人间佛教。从各章来看,每一章内容均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并构成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总体来说,从第一章至第五章,每一章与其后一章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具有严密的逻辑发展程序。也就是说,全文紧紧围绕一根主线,即从印顺中观思想推理演化而形成人间佛教的逻辑过程,展开全面的论述。如果以最后一章印顺中观思想与人间佛教为章的起点,依次按章逆推,那么全文可以说是一种回归溯源性的探讨。本书对印顺人间佛教的形成过程作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论述,特别是指出从印顺中观思想到人间佛教建构,必须经历菩萨道的推理演化,其间不是简单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可以说,菩萨道思想体系在印顺中观思想至人间佛教建构之间起到了一个桥梁纽带作用,这也充分肯定了菩萨道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学术界在探讨印顺人间佛教思想源流时,这一点长期以来却被忽视。
-
阿育王时代变造佛教之史探随佛禅师 著探究佛教的史实,不可只引据、信受某特定学派的史献记载,必需经过多方史献的引据、比对、耙梳、整治。除此以外,若只探知史献,易流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处境,故有必要参究“经律”与“经律演变”,辅以现实佛教的演变史实,这才较能得知“佛教演变的表里关涉”,尽最大程度地接近佛教史实。本书不仅涉及“第一次经律结集”之《七事修多罗》的原说,兼及部派佛教各派传诵之经、律、论、史献的比对研究,同时探明国际学术界尚未研究确认的印度佛教史实。依此研究佛教演变,探明佛教由务实、团结、昌盛转为分裂、质变、衰微,发生其间的转折点与关键原因,目的是为世人重开正确认识佛法及佛教的窗口,并为佛法的显扬及传承开启新机运。
-
庄子諵譁南怀瑾 著《庄子》一书记载了庄子本人及其门人后学的思想言行,是道家的代表作品。自魏晋以降,其影响力更是跨越道家范囿,与儒、释等学术流派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士人修身应世必读之书,其中尤以《内篇》七篇,因严密的思想体系和恣肆的文风向来为人所称。历代有关《庄子》的注疏之作也是如缕不绝。 南怀瑾以融贯中西的学术视野及其通透灵动的人生感悟,上下古今、广征博引中国各类典籍,并参照西方宗教思想,撰成《庄子諵譁》一书,对《庄子》内篇进行了逐句讲解。全书透过《庄子》看似突兀跳荡的行文,为我们展示了其中清晰的内在思想脉络,是当下读者了解《庄子》的优良入门读本。
-
千面女神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 著,黄悦,杨诗卉,李梦鸽 译1972—1986 年,坎贝尔做了超过20场关于女神的演讲和研讨会,探讨了神圣女性的形象、功能、象征以及相关主题。本书是对坎贝尔所有关于女神的演讲和研讨内容的汇集。在书中,坎贝尔对女神的缘起、发展、远遁与归返做出了系统性概述与研究,并得出了与知名考古学家马丽加·金芭塔丝(Marija Gimbutas)相同的核心观点:大女神是全世界神话zui早的核心神圣形象,是后世的神话和神圣传统中所发现的女神们的共同根源。 神话以文化为本,以文明发展为根基。女神崇拜的发展,同样围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数万年间,女性精神与女性经验被转化为原始的神话形式,成为了全世界神话的基础,更激发了各种创造性形式的潜能。在父权社会,女神被男神所压制,成为男神的附庸,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女性力量的崛起,同样带来了女神的归返。人类已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社会文明的发展会将女性精神与女性力量带向何处?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千面女神》找到答案。
-
翰墨撷英中国碑帖集珍[唐] 刘弘珪 著唐刘弘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卷,书於仪凤元年,一九〇〇年发现於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藏经洞(今第十七号窟),编号为北〇六九〇,现藏於中国国家图书馆。该作品既有唐楷之法度,精详深严,筋脉结密;兼具魏晋之意蕴,风骨俊逸,摇曳多姿。此卷虽为官府写经文书,然在艺术上精妙可赏,臻於平正中和之美。其一,骨气与遒丽相生。既得「枯槎架险」之骨气,又具「芳林落蕊」之遒润,显得俊朗而妍美。其二,迟重与劲疾相参。唐人写经偏向劲疾,而刘氏此卷心闲手敏,飘逸劲利而兼具迟重沉着之韵致,因而不失於流滑轻佻。其三,平正与险绝相协。此卷整体平静冲和,然行间参差,乎正之中寓有奇险之姿,严密之间不乏疏秀之韵,可谓潇洒流落,神采动人。
-
元代佛教史论陈高华 著《元代佛教史论》系陈高华先生关于元代佛教研究文章的结集,其中所论关涉元代佛教的方方面面,如元代佛教与元代社会、元代江南佛教略论、14世纪来中国的日本僧人,等等。是当代佛教史研究的重要收获。
-
敦煌汉文本《大智度论》整理与研究刘显 著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的《大智度论》100卷,为中国佛教的重要论典。存世年代最早的敦煌写本《大智度论》,保存了此书的早期形态,具有多种学术价值,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系统整理研究。本书在全面普查已刊布的敦煌文献的基础上,以敦煌写本《大智度论》为研究对象,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以敦煌写本与传世刻本相证发,将校勘学与传统文字、音韵、训诂的方法相结合,综合采用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四种校勘方法,首次对500号左右的《大智度论》写卷从解题、字词、句读、注文等方面进行全面整理研究,力求全面展示敦煌写本《大智度论》的原貌,为学界提供一部校勘谨严、内容真实可信的汇校整理本,使这部佛典的学术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
东亚佛学评论刘成有本辑收录十篇文章,来自作者投稿或约稿,研究主题涵盖东亚佛教研究的不同方面,涉及文本考证、义理分析及一篇书评。文本考证部分详细考证了《大乘起信论》的核心观点“三大”的思想渊源;尝试复原了唐本《妙觉塔记》的原貌;重新考察了目前学术界存在争议的《大乘玄论》的作者问题。义理分析部分分别对地论学派内部的壁垒之见及对师承正统的竞争意识,法宝的一乘和判教思想,法藏在判教系统内对诸教种性问题的思考,慧均五种佛性思想的源流,说一切有部在处理随眠、烦恼和缠的复杂关系时体现出的继承经典与确立自说之间的张力,北周武帝与净影慧远之间的辩法缘由等议题展开讨论。书评部分,结合学术界对金石材料的研究,综合评价了伊吹敦《墓志铭所见之初期禅宗》的价值和意义。
-
增壹阿含经学记能海上师 撰《增一阿含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记录了佛陀及其弟子在日常生活与修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以及佛陀相应的教示与对治之道,内容涉及佛教的戒律制度及基本教义,是佛教的根本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