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史李远囯本项目为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立项项目。对道教神学、道教神系、道教图像、道教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的研究,通过对有关资料、图像的搜集,充分利用田野调查的成果,运用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考察、研究道教的神仙谱系。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要从历史存在和学界认知的比较分析中,梳理出中国道教的根本,把握道教的真精神,肯定道教的信仰,揭示了道教与中国文化是同源同根同本,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主体,从而构建一部完整的中国道教信仰史,一部完整的中华民族信仰史。
-
图像与历史梁景之该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以明清以来华北地区曾经广为流布的民间教派为研究主题,以寺庙与相关人物为基本线索点,根据长期田野调查和访谈,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通过对寺庙壁画、传世经卷、民间传说、访谈口述、碑刻家谱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专题性深入研究,以图像入史,以文献解史,以实物证史,厘清了早期黄天道历史中若干疑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全庙”与“孤庙”、“三普”与“五祖”等概念体系和分析思路,究明了黄天道之“黄会”与“明会”、“明会”与东大乘教以及还源教等教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事实真相,深化且拓展了民间宗教研究的领域,将中国民间宗教教派史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
基督教与儒家田薇本书以基督教和儒家为研究对象,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将二者作为两种“范型”纳入“宗教 性生存伦理”的框架内,视为“同”一种宗教性生存伦理,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思路和模式。“宗 教性生存伦理”的观念指向以**性为根据、以**性为取向的人类普遍性本源性的价值生存 秩序。以此为观念视阈,本书立足于基督教《圣经》及其现代神学的发展,依据儒家“四书”兼及 其他思想文本,重新阐释了一系列基本而重要的话题: 基督教的上帝观和儒家的天命观、基督教 的罪性论和儒家的善性论、基督教的他力救赎论和儒家的自力修养论、基督教的神爱观和儒家 的仁爱观、基督教的永生盼望和儒家的不朽追求。
-
僧宝正续传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吕有祥 点校《僧宝正续传》七卷,宋祖琇撰,辑录宋代禅林名僧三十人传记语要,于每一传之后附“赞语”。《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十五卷,清朝自融撰,性磊补辑,收集南宋建炎元年(1127)至明末永历元年(1647),凡五百二十一年之间,九十七位著名禅僧传记。亦于每一传之后附“赞语”。 以上二书,内容上与其他宋明时期的禅宗史料相互印证补益,二书合刊出版,《僧宝传》这一体例的禅书就完善了。弥补了禅宗其他《僧传》《灯录》或偏重记事或偏重记言之不足,是考察和研究中国北宋末至明末禅宗历史和思想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禅宗语录文学特色综合研究李小荣本书把汉传佛教历代禅师语录都视为宗教文学作品,既对禅宗语录的文学特色有总体描述,又分别从历代禅师对词、小说、戏剧、辞赋等文体的运用情况进行类型学检讨,并结合禅师创作中的典范选择和相关语录在教内外的传播接受之个案分析,深刻地揭示了禅宗文学作品的生成场域、区域互动及禅僧文士化对禅宗文学发展、禅宗文学特色之形成的深刻影响。全书材料翔实,论述精到,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
印度六派哲学木村泰贤本书是了解和研究古典印度思想必须常置案头的一部经典著作。本书涉及的六派哲学指前弥曼差派、吠檀多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和正理派。六派哲学与佛教大约同时,最早的始于佛陀出世前三百年,一路发展到佛辞世后约二百年。本书对六派各家的经典和主张条分缕析,做了清晰的系统陈述。本书尤为可贵者,在于廓清六派哲学与吠陀古典传统思想及与佛教间的错综关系。
-
大乘起信论略述马德,吕义,姚志薇本书所释校敦煌唐草书《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以英藏斯二四三六为底本,以法藏伯二一四一背为校本;卷下以法藏伯二〇五一为底本,以斯〇一二五为校本。卷上三二七行以下至卷下,见于《大乘起信论广释》卷三、卷四、卷五,用作参校本。敦煌唐草书《大乘起信论略述》为昙旷对佛教经典的注疏、解释,大多为孤本,也无传世资料作为印证,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所体现的思想与时代特色是研究禅宗与法相宗、华严宗等唐代佛教宗派传播史、汉地佛教与藏地佛教交流史的重要材料。在内容上,《大乘起信论略述》与《大乘起信论广释》相互印证,正可对读。
-
论知识摩西·迈蒙尼德《论知识》是迈蒙尼德编修的犹太法典《律法再述》14篇中的首篇,其内容包括关于律法之根基的律法、关于德性的律法、关于律法学习的律法、关于星辰及偶像崇拜的律法、关于忏悔的律法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之下又列出数量不等的多条诫命。迈蒙尼德认为他在《论知识》中囊括了先知摩西所教导的构成信仰根基的诫命及原理,而所有这些内容是一个人理解和履行律法必须首先明了的知识。迈蒙尼德通过分类梳理并阐释全部诫命,为犹太民众提供了一部“全面的律法书”和系统简明的律法教本,他们可以按照主题目录在其中找寻各诫命的适用规则,而不必淹没于芜杂的《塔木德》律法辩论之中。
-
殊途同归王群韬自宋明以降,中国宗教思想界除了存在“三教并立”的一般格局之外,也流行“三教合一”的神学和实践。然而传统的宗教学研究,多重视宗教义理研究,而对宗教实践的层面关注不多。在“三教合一”这一重要的宗教现象中,来自实践层面的研究是有极高价值的。我国华北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不少“三教庙”,就学术研究而言,这些三教庙提供了一个和教义上的“三教合一”相配合的祭祀实例。信徒们以“合庙”的香火实践了“合一”的教义,表明中国宗教一直在践行一种“合”的教义。本书即选取明清时期山西泽州地区的三教合祀庙宇为考察对象,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记载,对这类庙宇的区域分布、基本类型、规制格局、修建群体以及相关祭祀活动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并寻绎其扎根的地方社会结构与文化习俗的深厚土壤。这种从民间信仰出发的观察和研究,更容易接近中国宗教的本质,同时也更能反映出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多元兼容”、“和谐共生”的特质。
-
佛教史六讲王邦维佛教是当今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本书力图用尽量明白易懂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对佛教从产生到现在,前后二千多年的历史做一简要但较为全面的叙述。本书的关注重点是佛教产生以来至传播到亚洲各国的早期时段,从佛教的创立开始讲起,特别注重部派佛教时期的分化。同时本书兼顾中国历史,着重讨论了以及对中国影响至深的大乘佛教的产生,以及以中国为中转站,佛教在东亚其他地区的流传。在讲述历史的同时,本书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早期佛教的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