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南京佛教通史赖永海《南京佛教通史》全书共分三卷四册,逾250万字,上启六朝时期,下至明清民国,以时间先后为序,系统叙述了佛教在南京地区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编写者鉴于佛教思想义理的发展变化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关系十分密切,在书中除了叙述佛教思想、宗派的发展脉络之外,对佛教与各个时代的王朝政治、佛教政策、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揭示和论述。另外,由于佛教寺院和佛教文化艺术在南京佛教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还按三个发展时期(即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民国)分别列有专章,力求以较翔实的史料和更宽广的视野,多视角、多层面地再现南京佛教的全貌和发展历程。
-
金刚经 心经(后秦)鸠摩罗什 译,(唐)玄奘 译,田茂志 注译《金刚经》为国学经典平装书之一,是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1)译出。1卷。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本次所注译底本为鸠摩罗什本。鸠摩罗什所翻译的大乘经论很多,如般若、法华、净名、弥陀等经,智度、中、百、十二门等论,信实而能达意,文笔又优美雅驯,在翻译界被认为是 流 成功的译品。所以,鸠摩罗什的译典,千百年来受到国人的推崇,得到普遍的弘扬。《心经》浓缩了整个《大般若经》的精华,蕅益大师称其“举世流通,文约义富”。《心经》以短短二百六十个字,将整个《大般若经》的思想高度概括,既易于读诵,又不失一义。《金刚经 心经》为“国学经典典藏版”系列丛书之一,本次将《金刚经》《心经》合刊出版,加以注解和释文,方便初学者学习。
-
中国宗教研究年鉴.2017郑筱筠 著暂缺简介...
-
彼得·贝格尔宗教思想曹义昆本书在深入研读贝格尔职业生涯尤其是后30年间所发表的重要宗教学英文著述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旁及西方宗教学界其他名家如布鲁斯、英格尔哈特、卡萨诺瓦、柏拉克等在相同问题上的观点和看法,对贝格尔的宗教思想尽可能做出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公允评价。本书立足他早期世俗化命题证明的思辨策略分析、中期证伪该命题的事实证据归纳以及其他学者对这些证据进行反驳的考察、后期多元主义理论新范式的解读和评价,反思贝格尔在当代宗教研究领域的学术特点、优长与不足,以及他的思想对于宗教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可能具有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
支遁接受研究张富春 著本书从“佛教中国化之肇启”、“支遁与佛教中国化之重要进展”、“支遁形象之接受”、“支遁传说之接受”、“支遁著述之接受”等方面,将对于支遁个人的研究放入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大背景,涉及政治、宗教、哲学、文学等多个方面,视野广阔,文献丰富,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佛教融入中国社会的历程,可谓具体而微的佛教中国化研究。
-
宗教学理论新探金泽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宗教学理论探索的一个系统总结。作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宗教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深入探讨了宗教信仰的 “虚”与“实”、宗教性与宗教形,以及所谓“无形”宗教等问题,以便能更深刻也更全面地理解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历史作用。书中也探讨了宗教与政治的双向的和复杂的互动、宗教与法治的关系等经典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对宗教现象学、中国民间信仰等前沿问题的探索,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探讨。本书作为作者长期从事宗教学理论研究的系统总结,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比丘尼传校注[梁]释宝唱 撰 ,王孺童 校注《比丘尼传》,四卷,梁庄严寺沙门宝唱撰。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卷。卷一录东晋比丘尼十三人,卷二录刘宋比丘尼二十三人,卷三录齐代比丘尼十五人,卷四录梁代比丘尼十四人,总数为六十五人,并附见五十一人。本书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比丘尼传记,其著录最初见于《开元释教录》。书中保留了诸多关于早期中国佛教和当时社会的珍贵史料,如比丘尼戒的传入,佛教在南朝士大夫阶层中的情况,南朝的佛教制度,以及当时妇女的生存状况,等等;并于每篇传记后附录大量与传主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进一步提高了本书的史料价值。
-
老子《道德经》新校董京泉老子《道德经》是中国传统古籍中传播最广的经典文献之一。其书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后人增删、意改,在传抄、刊印过程中,又时有衍夺、错植等发生,形成了极其复杂的文本阐释与版本问题。本书以王弼本《老子》作为底本,结合河上公本、傅奕本、严遵本、敦煌本等古本,帛书《老子》甲、乙本,以及湖北荆门郭店楚墓《老子》简本,参照高亨《老子注译》、任继愈《老子新译》、张松如《老子校读》、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朱谦之《老子校释》、高明《帛书老子校注》等经典校诂本,对《老子》的篇章结构及文词句义提出新的认识与解读。
-
奥义书黄宝生 译印度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已知的奥义书约有108种之多,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奥义书”顾名思义,即具有深刻含义的典籍,是千年不衰的印度圣书。不仅是古代印度圣贤对弟子进行传道授业的秘传,而且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印度的宗教哲学多是从奥义书发展而来,千百年来对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有印度的《论语》和东方的《沉思录》之誉。该书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祭祀活动和修行生活,体现了典型的东方思维方式以及印度的伦理道德规范。
-
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史李远囯,李黎鹤本项目为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立项项目。对道教神学、道教神系、道教图像、道教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的研究,通过对有关资料、图像的搜集,充分利用田野调查的成果,运用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考察、研究道教的神仙谱系。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要从历史存在和学界认知的比较分析中,梳理出中国道教的根本,把握道教的真精神,肯定道教的信仰,揭示了道教与中国文化是同源同根同本,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主体,从而构建一部完整的中国道教信仰史,一部完整的中华民族信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