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大乘起信论略述马德,吕义,姚志薇本书所释校敦煌唐草书《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以英藏斯二四三六为底本,以法藏伯二一四一背为校本;卷下以法藏伯二〇五一为底本,以斯〇一二五为校本。卷上三二七行以下至卷下,见于《大乘起信论广释》卷三、卷四、卷五,用作参校本。敦煌唐草书《大乘起信论略述》为昙旷对佛教经典的注疏、解释,大多为孤本,也无传世资料作为印证,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所体现的思想与时代特色是研究禅宗与法相宗、华严宗等唐代佛教宗派传播史、汉地佛教与藏地佛教交流史的重要材料。在内容上,《大乘起信论略述》与《大乘起信论广释》相互印证,正可对读。
-
藏密本尊索南才让 著一直以来,藏传佛教都以其深奥的教义、独特的修行方式及庞大而神秘的神明系统,给人以深不可测、遥不可及之感。这些神明是谁?他们有男有女,或呈善相、怒相和善怒相兼具;摆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手中握有种类繁多的器物,表达的是何种含义?本书意欲以汉英对照、图文结合的画册方式生动展现一个藏密神明世界,解读藏密神明世界中的重要本尊、护法神,以及其所具有的宗教意义。
-
德位论王爱品本书立“德”为旨,围绕“德”的当位、称位、配位之属性,以元、亨、利、贞四卷结构,从本体、道性、法序、经世构建哲学系统,从妄小人、非君子、身君子、德君子构建君子与治理学系统,以哲学本原直指“德位”秩序本理,再以两套系统相互诠释,既从修德身、养德政、证德性之治君子过程,又从德蒙、德政、德序、德被、德服之德文明构建过程,言说个体身位与共体序位的治理学路径,从“德”在本体、道性、法序、经世四位一体的本原性原理来探寻治理本理,形成以“君子与治理”立论的德位思想之治道。并立《周易》德学新解法。
-
犹太教审判海姆·马克比本书集中论述了犹太教和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所进行的三场论争,即巴黎论争(1240年)、巴塞罗那论争(1263年)和托尔托萨论争(1413—1414年)。作者在大量翔实的原始资料考辨基础之上,通过严密细致的论述以及对史料的准确翻译和精当注释,再现了中世纪时期两教对峙的戏剧场面和真正意义。作者对所引史料进行了精心编译和考订,极大地提升了可读性。
-
僧肇辩证思维研究张彤磊本书在佛教中国化的大背景下,以方法论为视角,以辩证思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僧肇“中道思维”与“即体即用”思维的形成进路、理论形态与核心特征,研究僧肇对般若中观学辩证思维、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思维融合转换的原因、路径与内容,揭示佛教中国化的某些理论特点以及僧肇辩证思维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
-
明清之际文人经学与佛学征实风尚的互动研究吴正岚明清之际,以钱谦益为中心,包括程嘉燧、李流芳、王志坚、毛晋、金圣叹、徐增、归庄等在内的文人,以传承宋濂至归有光一系的文人经学为己任;与此同时,佛学界兴起刊刻方册藏、以教疗禅和重视佛经古注疏等征实学风,诸人亦积极参与。文人经学与佛学征实风尚在思维方式上的相互激荡,为明清之际文学思想史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动力。本书试图通过考察明清之际文人经学与佛学征实风尚互动的历史进程和逻辑关系,揭示这种互动对文学理论演进的推动作用。
-
密释纳·第二部傅有德 编,张平 译注《密释纳》是拉比犹太教口传律法经典的核心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在《希伯来S经》和《塔木德》之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内容几乎包括犹太人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的全部准则和伦理规范,在犹太历史、哲学、宗教、经济、文化和世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犹太民族的生存和犹太思维模式的型塑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仍然保持巨大影响力。《密释纳》共分六部,本书为第二部“节期”,“节期”部共分为12卷,记录了《密释纳》贤哲们对几乎所有犹太教主要节期,包括安息日、逾越节、岁首、赎罪日等的讨论,主要内容是有关节期活动的律法规则。由于犹太教“时间的宗教”的特性,因此该部在拉比犹太教经典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书约70万字,约4600条译注。长篇导言《犹太节期研究》从历史、宗教、民俗等多个学术角度全方位梳理了几乎所有犹太节期的来龙去脉,包括现代以色列节日。此外,本书还特邀国画家刘波先生以水墨画的笔法为本书绘制了“犹太十二节期图”。
-
晚明佛教考王启元 著全书共三编,上编集中讨论晚明佛教与其时宫廷政治的关系,通过聚焦慈圣李太后奉佛及礼事高僧、崇祯帝在本土释道与外来天主教之间的选择、憨山德清乙未之狱、紫柏真可“妖书案”等事件,在重新厘清各自原委、经过,并试图揭示更为隐秘的动机的同时,抉发隐伏在信仰生活背后与晚明党争密切相关的诸多政治、宗教势力较量的暗脉。中编围绕“方册藏”的刊刻事业,展示高僧与奉佛士大夫之间的互动,尤以密藏道开与冯梦祯两位重要助力者为例,呈现僧界与精英士大夫错综复杂的关系,究明世俗社会中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在刻经事业中的作用,以及此一事件对后世造成的长远影响。下编则是探讨晚明佛教的多种成色及其表现:如士大夫居士身上体现的本土宗教对佛教信仰的影响,文学艺术与佛教的联系,藏传佛教对汉地的影响及其本土化吸收等,仍是以不同的个案,展示这个时代信仰生活的多元特征。
-
南天佛国李东红 著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中国西南的地方民族政权,具有以佛教治世,以佛法教化人民的文化传统,其社会、历史、文化各个领域都受到佛教影响,被誉为“南天佛国”。至今我们仍然能够从文献记载,以及佛教物质文化遗产中,触摸并感知到南诏大理佛教信仰的盛况。本书为多学科融合视野下的新成果,从东亚佛教交流史,特别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出发,通过社会历史情境、佛教与社会、佛教文化遗产三大板块的呈现与探讨,用丰富的史料与科学的叙事,再现南诏大理佛教文化。
-
宗教皈信[美]刘易斯·兰博(Lewis R. Rambo)本书系一本西方宗教学核心理论的经典之作(首次出版于1993年,由耶鲁大学出版), 通过汲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神学、宗教研究和传教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对不同背景的大量皈信者进行访谈的手资料,作者对世界范围的宗教皈信情况进行了评估和分析。本书研究了不同的皈信研究理论,探讨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在皈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深入浅出地描述了不同宗教和不同学科关于宗教皈信的观点。本书是基础性的理论著作,是宗教社会学、心理学研究者的经典,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译文流畅,本书出版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学的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