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章太炎讲佛学孟琢 杨文渊 编本书是“章太炎讲述系列”之一种,旨在研究、发掘、整理章太炎的学术思想,编纂出版章太炎研究的普及性成果。章太炎不仅是公认的学术大家,而且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佛学是章太炎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章太对佛学有精深研究,不仅深化了佛学在近代的发展,更将佛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创造出中国传统哲学在近代发展的一个高峰。同时,章太炎又以佛学为武器,提出用佛学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进一步推动了革命思想的普及。
-
僧宝正续传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吕有祥 点校《僧宝正续传》七卷,宋祖琇撰,辑录宋代禅林名僧三十人传记语要,于每一传之后附“赞语”。《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十五卷,清朝自融撰,性磊补辑,收集南宋建炎元年(1127)至明末永历元年(1647),凡五百二十一年之间,九十七位著名禅僧传记。亦于每一传之后附“赞语”。 以上二书,内容上与其他宋明时期的禅宗史料相互印证补益,二书合刊出版,《僧宝传》这一体例的禅书就完善了。弥补了禅宗其他《僧传》《灯录》或偏重记事或偏重记言之不足,是考察和研究中国北宋末至明末禅宗历史和思想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续传灯录吕有祥 点校《续传灯录》,明代僧录司圆极居顶编,共三十六卷。为接续《景德传灯录》而作,集录禅宗六祖慧能以下第十世至第二十世1203人机缘语录,是继《景德传灯录》之后重要的禅宗灯录,受到历代的重视。《永乐南藏》《径山藏》《卍续藏经》均收录,此书是研究五代至宋末年禅宗思想与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有填补出版空白的价值。
-
楚山绍琦禅师语录张勇 校注楚山绍琦一度出蜀弘化,名震江南,但由于其悟道、得衣乃至于后归宿皆在僻处内陆的四川,故而在其逝后,影响力日渐缩小。现当代的一些佛教史甚至禅宗史著作,也基本忽略了他的存在。其实,楚山绍琦在中国禅宗史上,在湖北、浙江、安徽和四川等地区颇有影响。《楚山绍琦禅师语录》是海内外孤本,值得加以整理,以供佛学界和学术界参考。
-
儒家传统与共和时刻张舒.
-
摄论学派研究圣凯《摄论学派研究》基于综合式研究方法和解脱诠释学,以唯识古学与今学的比较为中心,对中国南北朝佛教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学派“摄论学派”进行整体研究。作者基于大量原始资料,一方面对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等进行了认真细密的比较研究并揭示出其特质与异同,另一方面吸收西方语言哲学、现象学等研究成果对摄论学派的思想进行了现代诠释,尤其是通过比较研究对该学派代表人物真谛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论述。本书对于唯识古今学异同之探讨、对于摄论学派思想之解读及对于真谛思想之剖析等都颇具新意,于中国南北朝佛教学派研究乃至佛教中国化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大众塔木德[英]亚伯拉罕·柯恩 著,盖逊 译,傅有德 校本书自出版以来,在英语世界一直被公认为了解《塔木德》的导读。《塔木德》是继《希伯来圣经》之后重要的一部犹太教典籍,但因其内容庞杂、卷帙浩繁,非专业读者不容易通读或难以把握要领。有鉴于此,本书对整部《塔木德》进行全面检阅、精心去取,以清晰条理的纲目和通俗平实的语言将其要旨展示出来,学术性地总结了《塔木德》中包含的关于宗教、道德、民俗、司法等诸多方面的犹太教义,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探索《塔木德》的指南。
-
隋唐五代僧人塔铭研究李谷乔塔铭,是僧人的葬塔铭文,以撰述生平事迹为主,属于传记文学。本书以塔铭为研究对象,不仅整理、辑录了隋唐五代僧人塔铭文献400余篇,还对其中留有书家姓名的塔铭做了梳理与统计工作。本书一方面深入探讨了塔铭的生成演进规律,研究隋唐五代塔铭的文体特色与文学审美特征;另一方面,又从社会文化、历史、书法美学等方面解析塔铭与社会风气、文化思想、价值取向之间的各种联系,窥探塔铭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历史事件,从而对隋唐五代僧人塔铭的文献价值、文学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史学线索价值予以深刻的分析与揭示。
-
密释纳无《密释纳》共分6部,第1部“种子”为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犹太教贤哲们对农产品的宗教捐税缴纳问题的律法讨论,包括田角捐、举祭、两种什一税、初熟贡等。它还探讨了与农业相关的其他律法问题,包括生产中的禁混种问题、七年休耕问题、果树的三年未净问题等。此外,《祝祷》卷讨论了与日常祷告相关的律法问题,是书中与农业无关的卷帙,也是到《塔木德》时代仍然有现实意义的卷帙,因此也是在《巴比伦塔木德》中有《革玛拉》诠释的卷帙。第2部“节期”记录了《密释纳》犹太教贤哲们对几乎所有犹太教主要节期,包括安息日、逾越节、岁首、赎罪日等的讨论,主要内容是有关节期活动的律法规则。由于犹太教“时间的宗教”的特性,因此该部在拉比犹太教经典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续高僧传校注[唐]释道宣 撰 ,苏小华 校注《续高僧传》,或称《唐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撰。收录从南北朝至唐麟德年间僧人共七百余人。按传主修持法门或所作贡献类别,全书分为译经、义解、习禅、明律、护法、感通、遗身、读诵、兴福、杂科声德共十篇。此次整理,以再雕高丽藏本为底本,以碛砂藏本、日本藏天平年间写本残卷、日本藏兴圣寺写本、初雕高丽藏本残卷、金赵城藏本残卷为对校本,以日本宫内省图书寮藏宋崇宁藏本、毗卢藏本、南宋资福藏本、洪武南藏本、永乐北藏本、乾隆大藏经为参校本,并参考与《续高僧传》有关的其他材料。在此基础上,对重要史实、关键名相、名物制度等均予以必要的考索与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