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论黑格尔哲学的三个原则何云松黑格尔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黑格尔哲学对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学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哲学贯穿着内在统一的三个原则。观念论原则是黑格尔哲学的首要原则,实体即主体原则是黑格尔哲学的关键原则,思维与存在同一原则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原则。《论黑格尔哲学的三个原则》结合黑格尔著作,较深入地阐述了黑格尔哲学的三个原则,并在三个原则指引下,对黑格尔哲学的三个主要特征做了较详细的范例解读。
-
宋本《度人经》研究李政阳暂缺简介...
-
太虚大师新出文献资料辑录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从黄寺与皇家寺院看佛教中国化王长鱼 编本届黄寺论坛由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故宫博物院、北京雍和宫管理处、承德普宁寺共同主办,主题为“从黄寺与皇家寺院看佛教中国化”。从黄寺与皇家寺院看佛教中国化——第四届黄寺论坛论文集由王长鱼主编。本书共收录学术研究论文30篇,具体涉及佛教中国化理论研究、佛教教义阐释、佛教历史文化、寺院建筑艺术、佛性生活展示”等方面。
-
赣州佛教志赣州市佛教协会 编本书由赣州市佛教协会组织编纂的《赣州佛教志》,历时十年编纂而成。赣州佛教历史悠久、寺院林立、大德云集,是中国佛教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志书以“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和“详今略古,贯通古今”为写作原则,收集整理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赣州佛教的历史与现状,展示了佛教在赣州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志还附录了清代赣州府、州、县志和当代县志记述寺院和佛教史迹,有助于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赣州佛教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方便后人查阅和采用,对“资政、存史、续脉、育人”有着积极意义和作用。
-
儒家超越思想的起源赵法生儒家超越精神是儒家人生信仰的根本所系,它远绍三代文明,孕育于殷周之际,创立于孔子,成形于孟子,代表着儒家士大夫的终极关怀,并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刻巨大影响。对于儒家超越精神的探索是当代儒学热点问题,港台新儒家提出“内在超越”说,引起了学界广泛与持续的关注与讨论。本书认为,港台新儒家的内在超越说具有过于浓重的理学色彩,而对于儒学史的整体关注不够,尤其是对于儒学在创发期的超越思想的特色挖掘不够,不加鉴别分梳地将理学诠释等同于先秦儒学本身,使其对于儒学超越精神的判断出现偏差。为此,本书探本溯源,从殷商开始,探索儒家超越精神的起源与流变,并力图对于儒家超越精神的内涵与形态做出新的总结与归纳。本书主要研究了殷商的巫术宗教的特征及其对轴心期的影响,殷周之际宗教变革与人文精神关系的重新解读以及西周伦理宗教研究,制礼作乐的过程与思想内涵,从《易经》到《易传》与易学思想在轴心期的突破,孔子的天命观、孔子与巫术文化的关系以及孔子的中道超越观,并从心性论与气论相结合的维度,重新解读孟子的超越观念。
-
悖论张建军《悖论:人类理性之谜/南京大学逻辑学文丛》是关于悖论问题的史论结合的著作。上编追寻历史的线索,考察了由古而今多种悖论的来龙去脉,评述了20世纪初年以来,西方学界为解决集合论悖论和语义悖论问题提出的主要方案,讨论了它们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研讨了悖论问题与辩证哲学及经验科学方法论的深刻关联。下编评述了20世纪晚期以来语义悖论研究由语境迟钝向语境敏感发展的主动脉,探讨了认知悖论与合理行动悖论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讨论了作者本人提出的正规模态集合论悖论及相关问题,并展示了当代广义悖论研究的基本群落及其发展趋势。
-
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尹稚,袁昕,卢庆强,林澎,王强《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通过数据统计研究,针对我国都市圈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都市圈综合发展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共分为十一章,从国内外都市圈概念定义与划定标准开始,总结国内外区域协同治理的不同范式与经验,阐述我国都市圈战略的形成历程与新导向,提出我国都市圈战略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建议,确定我国都市圈的划定标准及识别范围,依托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分析我国都市圈的发展特征与问题、构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提出都市圈分类引导的对策建议、判断都市圈发展的未来趋势。《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适合城镇化建设领域的学者、专业人士及决策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业人员及相关领域学生阅读。
-
伦理与德性王淑芹人性完善、社会有序发展、人的好生活内蕴了一种合理的伦理秩序及其道德要求。伦理秩序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自然和顺的应然状态,是天道之本然、人道之当然,具有客观性;道德是人尊重伦理的“应然法则”而形成的良善行为、品质和情操,是人的意志自律的表现。本著作着力于我国社会转型期所引发的伦理关系变化及其道德失范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主要包括道德哲学、政治伦理、经济伦理、诚信伦理和公民道德五大部分。
-
伦理学(美)约翰·杜威,(美)詹姆斯·H.塔夫斯作为杜威与塔夫斯合著的《伦理学》的最终修订版,《伦理学/伦理学名著译丛》集中体现了他们以实验主义为根本方法论的实用主义伦理思想。在他们看来,在人类处理道德问题时,反思性思考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伦理学的目的就在于促成这样一种深入思考、正视个人行为和社会政策的全部意义及其后果的习惯,并把思考的工具和方法教给学生。所谓工具,指的是道德在其中表现自己的过程以及道德意识藉之而得到解释的某些重要的观念。所谓方法,指的是对新的价值观以及那些被经验检验过的价值观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努力地分析和探究,直到背后的原则或假设被找到和被审查。《伦理学/伦理学名著译丛》分为三个部分,道德观念论、道德生活论和行动的世界,分别从道德的观念、道德的自我和道德的社会这三个方面展示了实验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实用主义伦理思考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