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信仰但不从属(英)格瑞斯·戴维(Grace Davie)著《英国的宗教——信仰但不从属》是宗教社会学的经典,已被翻译为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但尚没有中文译本。格雷斯 戴维以英国的情况,研究了欧洲国家的世俗化,在本书的*版《1945年后英国的宗教:信仰但不从属》中,她提出“信仰但不从属”的概念,该概念成为描述西欧北欧世俗化的核心概念,该书也奠定了她作为国际级学者的地位。在这一版中,她提出“代理式宗教”概念,这是国际世俗化理论的*进展。本书的引进,将弥补国内对欧洲世俗化理论经典著作引介出版的不足,具有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
宗教与美国社会徐以骅《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基础之一。作为中美关系中的历史性、经常性和情感性因素,宗教对中美关系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议题。《宗教与美国社会》第20辑分为美国宗教、宗教与国际关系、世界宗教史、跨境民间信仰和人物访谈五个部分。
-
天方典礼[清] 刘智 著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伊斯兰教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随着经堂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明清之际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穆斯林学者,他们学识渊博、淹通典籍,借鉴并吸收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精华,用汉文字著书立说,“辟邪说,正人心,承先圣先贤之教”,阐释伊斯兰教教义和思想,“概然以发明正道为己任,欲阐正教于中华”。其中,刘智及其所撰述的《天方性礼》《天方典礼择要解》也称《天方典礼》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
基督教在凉山彝区传播的历程及背景马林英《基督教在凉山彝区传播的历程及背景:以美国浸礼宗传教士柯饶富团队经历为例》主要以柯饶富团队从“二战”结束,到新中国成立(1946~1951年)的5年间在中国,特别是在凉山彝族地区的传教经历为主线展开。当时传教还因为发生于这次中国抗日战争刚结束,局势动荡不安,这段经历也成为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最后篇章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阅读、了解和分析这些传教士的亲历、见闻和记录,有助于我们从另外一个侧面如实地了解当时中国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些传教士在经历福音宣讲意义非凡的初愿和自我表现惊心动魄的磨炼时,同样也见证了中国近代社会大起大落的时局。凉山在当时仿佛是中国的“金三角”,鸦片无所不在,主宰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凡此种种,因而该书的视野不仅关注传教士们单调的生活琐事,更会由此细节观察近代西方基督教浸礼宗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浪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口述历史与文本记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一次跨文化的传教个案展演,以便观察当年中国的厚重历史及其背后真实的文化意义。
-
《大乘起信论》思想史研究张文良 著《思想史研究》是一部充满谜团的千古奇书,自南北朝时代的敦煌本《疏》的作者,隋唐时代的昙延、净影寺慧远、法藏至近现代的太虚、印顺等,历代佛教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诠释其微言大义,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大乘起信论》思想史。《思想史研究》以《大乘起信论》的阐释史为线索,从新的视角探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思想特征,进而考察《大乘起信论》对整个东亚佛教思想的影响。
-
南岳慧思全集[南北朝]慧思 著,于德隆 整理这是一部古籍整理点校的作品。《南岳慧思全集》收录了慧思大师的作品及敦煌文献中发现的一篇轶文《思大和尚坐禅铭》,并在附录中收录了明蕅益智旭的《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及慧思大师的传记资料。希望该书可以为古籍爱好者们了解慧思大师的思想提供一种基础文献资料。
-
人生佛教太虚 著,福善,妙钦 编《人生佛教》一书,是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成熟的巅峰之作。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思维和抉择,直至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缙云,构建起完整的人间佛教思想理论体系,本书将历年来太虚大师关于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的演讲稿汇编,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构架,是太虚大师完整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成熟的标志。
-
中峰明本全集[元] 释明本 著,于德隆 校这是一部古籍整理点校的作品。《中峰明本全集》收录了中峰大师现存的全部作品,在近期新的梳理中,通过对原文进行了更符合现代习惯的标点及分段,整体阅读体验更为流畅自然。希望新版本的问世,能够为广大古籍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峰明本大师行持与思想的优良读本。
-
僧肇全集释僧肇 编,于德隆 整理僧肇,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卒于义熙十年(414年)。《僧肇全集》汇编了其现存的全部作品,包括肇论、论序,以及后人对《肇论》的注疏,并加以标点、校注整理,保存了这些文献史料的整体性,以方便研究者参考利用。
-
论自由意志(古罗马)奥古斯丁 著本书收录两篇奥古斯丁对话录。《独语录》是其早期对话录的高峰,《论自由意志》则被认为是理解其学说的最好入门读物。前一篇对话是奥古斯丁与自己理性的对话,反映了他在哲学体系上的最早努力。它开始于讨论灵魂,对灵魂的探讨逻辑地导向考察真理、错误、普遍的怀疑、灵魂的不可朽坏性,以及理智知识的起源问题。后一篇对话则主要回答恶的来源问题。在其中,奥古斯丁认为恶是虚无,是善的缺乏,认为人作恶还是行善都是借意志的自由选择,而人也因此配享幸福或该得不幸。此外,奥古斯丁还针对有人把世间的苦难、痛苦、不幸等种种现象都归结到上帝身上的看法,作出了辩驳。